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梅艳芳》击败《长津湖》成香港票房榜首,致敬香港之女,她值得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1-22   浏览次数:146

文/紫依

2003年对香港影坛来说,是非常难过的一年,所有的一切都该是灰色的。

先是张国荣高空陨落,再是梅艳芳溘然而去。

两位重量级人物的离世,给香港演艺圈带来巨大的损失,也给歌迷和影迷带来无尽的悲伤与思念,同时也代表着一代演艺巅峰的结束。

对于普通群众来说,得知此消息只是徒留一声叹息,不过是茶余饭后,一场曲终人散的午夜电影罢了。

生活还是一如既往的平凡,直到某一日,我们在不经意间哼唱某一首歌时,突然发现似乎少了点什么。

是的,尽管我们不肯承认但事实就是如此:

我们再也看不到哥哥的电影了,再也听不到他(她)们的歌了。

那种若即若离的思绪也愈发地强烈起来,往日的一切又再次变得那么清晰!

不但选角用心,在某些角度都极力复刻,梅艳芳年轻时候的模样。

传记不好拍,这是公认的事实。

前有《梅艳芳菲》烂剧缠身,后有《拾芳》败阵犹荣,再拍此类电影就显得心表不一了。

《梅艳芳》这部电影,与其说是一种总结与思念,不如说是一种半回忆式的励志篇。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梅艳芳》,走进梅艳芳的世界。

(1)传说难拍,《梅艳芳》的高分,更多是对她的致敬,是一种情怀

在梅艳芳离世后,无数的影迷组织了很多的纪念,这里最争议的要数电视剧《梅艳芳菲》了。

这部剧如果没有挂梅艳芳的噱头,我认为还是值得一看的。

可惜既是印上了梅艳芳传记的标志,那就彻底把模棱两可的东西讲清楚。

整部剧粗制滥造的,不仅没有把一众巨星的特质表现出来,剧情也颇为失实很多;

甚至连主角的名字,都是隐晦的谐音,什么方妍梅、刘家华等,令人啼笑皆非。

剧情在很多细节上,都经不起仔细推敲。

例如香港的汽车是右舵靠左侧行驶的,而剧中则是一水的右侧行驶;

整部剧是在深圳拍摄的,没有纯正的港人生活气息等等,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群在深圳生活的大陆人,硬生生演绎的一个爱情生存记。

反而电影《梅艳芳菲拾芳》,却显得诚意很多。

因为只是小众宣传,这部剧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

但这是一部由粉丝谋划了八年的电影,却处处诚意满满。

尽管影片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演员表演得僵硬、剧情故事分散等。

但这代表着粉丝对梅艳芳的一种态度:致敬、纪念、虔诚。

剧中有很多的道具,就是梅艳芳生前用过的,也是粉丝费尽周折拍卖和收集的。

一群外人能做到如此的地步,真的算是有心了。

而《梅艳芳》则像是一种回顾,对梅艳芳生平的高光时刻的复刻。

小编不反对以截取人生高光的部分来评价一个人,但是,要知道没有一个人是没有缺点的。

电影取巧的地方就在于此。

它巧妙地避开了感情、友情、分歧以及任何负面的东西,整片讲述的是立志于与舞台的故事。

其实,这本身就违背公正的原则,这应是梅艳芳所不愿看到的。

因为梅艳芳,从来不是那个以舞台为一生追求目标的人。

她之所以没有离开,是因为只有舞台才能让她缓解病情的痛苦;

也只有舞台,才能化解她的困惑与哀愁。

统观《梅艳芳》这部电影,在选角上的确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女主角的那种自信与坚持,也比较符合早期的梅艳芳,堪称完美。

但在后期时,演技方面稍显稚嫩,因为角色跨度太大,没有演绎出,何为“百变梅艳芳”的精髓。

要知道三十岁后的梅艳芳,才是真的梅艳芳!

个人觉得,《梅艳芳菲》中的陈炜倒是比较符合,将一个冷艳、妩媚的梅艳芳演十分到位。

电影在剧情的讲述上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叙事比较枯燥平淡。

要知道梅艳芳之所以能独霸一个时代,她是有的那个演技和能力的。

梅艳芳这四十年,可以讲的东西太多,只说一个方面的成就,还不足以支撑起这样的一个人物的。

尽管电影存在诸多问题,但还是能引发众多观众的情感共鸣,这一点实属难得!

抛开旧日的情怀不讲,这部电影更多的是在于,真实表达某一段时空的梅艳芳,这也应是导演拍摄的初衷吧。

能管中窥豹的一观梅艳芳的那段辉煌,也算是给她最好的纪念与感谢!

(2)短短四十年,梅艳芳在娱乐圈的成就和地位不容小觑

香港的八十年代是大师辈出的一代,那个时代只要提及“陈谭梅张”争霸,那就是妥妥如神仙打架一般。

这四位的出现,使香港乐坛进入最辉煌的时期,在华语音乐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梅艳芳半生所获荣誉无数,可谓是后无来者,甚至在加拿大和新西兰还专门设有“梅艳芳日”。

一个歌手及演员能达到如此的高度,即使是半生也甚为自豪和夸耀了!

这也让她遭遇了一次很大的低谷,算是一个不小的负面新闻了。

即便是后来的复出和春晚的献唱,最终也只是在上海开了一场演唱会,与内地的情缘也就此结束。

梅艳芳短短四十年的人生,看似风光无限实则辛苦得多,强颜欢笑的背后更多的是无尽的遗憾与留恋。

她的豪爽不羁却换来众人不解;

她的精明世故却对友人善意单纯;

她的半生荣耀却半夜愁绪离离;

她的半生困苦却辉煌如梦如花。

梅艳芳对死亡一点都不陌生。

无论是现实见证过的陈百强、罗文、张国荣和亲姐姐的葬礼,还是在电影中饰演的一众悲剧人物。

就如《胭脂扣》中如花的凄苦追寻,换来的只是宿命注定;

又如《英雄本色》中周英杰的风情万种,换来的慨然赴死;

再如《川岛芳子》中芳子的妖艳绝伦,等待的只是谎言背叛。

她饰演的主角,很多都是凄婉的逝去,这也仿佛在暗示着未来的一些东西。

在得知自己患病的消息后,倘若她能安心地静养,或许癌症一辈子都不会复发。

只是性格的倔犟,让她过早的透支身体机能,以至于后期饱受病痛折磨,这里面就包含着对生命的理解和婚姻的期盼。

因为她的姐姐就是患这个病离世的,她对这个病情不报以任何治愈的希望。

同时若能及时地切除病灶,或许还能治愈,但代价是她永远做不了妈妈。

这对她来说,宁愿不治疗,也不愿失去做妈妈的机会,这也是她过早地逝去的一大诱因所在。

尽管伊人逝去,但对于香港演艺圈来说,梅艳芳这个名字就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和传奇,也是一个无法超越的高山巅峰所在。

关于她的一生经历,无论是道听途说也罢,还是亲身经历也好,很难用几句话来简单概括的。

她拍了很多戏,唱了很多歌,爱过很多人,吃过很多苦,这便是她行走人间四十年,所尝过的百味与获得的芳华,至此也是足够了!

如果非要给她的半生做一个总结,我认为有个学者概括的很好:

走是走了,但余音袅袅,绝代芳华。

原文应是不绝如缕,但感觉换成绝代芳华应恰切一些。

(3)梅艳芳终生未得的爱情,以及令人扼腕的原生家庭,为她添上一抹悲剧色彩

她自小就遭受亲戚的白眼与盘剥,辛苦半生赚得万贯家产,也只是为他人徒作嫁衣。

家人甚至为了争夺遗产,曾一度闹得鸡飞狗跳,甚至不惜数年来打官司。

梅艳芳怎么也想不到,在她逝后,母亲竟拉着条幅游街控诉抗议遗嘱的不公,这又是如何的难堪与难过!

更为气愤的是,亲属还把她的遗物进行了拍卖以换取生活之资,不仅是奖杯、玩具甚至还有内衣等。

好在她有一群挚友几经努力为她保留着最后的尊严,倘若梅艳芳地下有知,又做如何的感慨!

梅艳芳这样的妙人儿,本不应如此的过活,也不应如此的辛苦。

对她的遭遇,虽是有难过与不舍,也不忍将往事再次地翻开,但偶尔想想也算是一种精神慰吧。

梅艳芳曾多次公开表示,希望自己在三十岁前结婚生子,可惜这个愿望终究落了空。

她所遇见的爱情,不是擦肩而过,就是有缘无分,最终都成了彼此生命的过客,徒留无尽的遗憾、孤独与灼痛。

就如《女人花》歌词说的一样,“花开花谢终是空,缘分不停留,像春风来又走,女人如花花似梦”。

她的大大咧咧、好玩、任性的性格也对爱情造成了很多误解。

离婚姻最近的一次,也仅是因为一个小误会,而双双报憾,以她的性格不屑于解释什么,代价则是月老不再牵红绳。

“此生至爱,一路好走”,则是对那段爱情的最好期许了。

梅艳芳自小就见惯了人世的不公,习惯了人情世故,所以也极少惹是生非,但也不绝是个微微的小女人,相反性子极其泼辣。

人命与梅艳芳无关,但起因确实有据。

这便是当时香港的真实社会,即便是一姐也是要低头的,这是梅艳芳性格的最大缺陷,也是她感情无处落脚的另一个原因。

梅艳芳对媒体的不容忍态度,也使她的几段感情提前曝光,引来一众人的猜忌与质疑,最后导致无疾而终。

即便是男方有错在前,她也选择隐忍不发,只能借酒浇愁和肆意K歌,从而引起他人误解,这也是感情无处所依的致命所在。

梅艳芳一生交友无数,大半个香港娱乐圈几乎都提点一二,甚至为她扶灵的,都是香港娱乐圈的赫赫有名的一方大佬,好人缘可见一斑。

她还成立了所谓的梅家班,培养和提携了草蜢,许志安,谭耀文、郭富城,陈小春,谢霆锋这些后辈弟子。

这些人随后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可谓桃李天下。

做人能做到如此地步,梅艳芳也真谓是冠绝一时了。

这帮朋友也没有辜负梅艳芳,在往后的一段时间里给予很大的帮助。

刘培基,甚至甘愿顶住骂名,也要为她正名。

结语

有时候电影就是这样,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人眼中看世间变化,各有千秋。

你喜不喜欢,我就在这里;

你爱不爱,我仍然还在!

不讲情怀,这部剧真的好看;

若谈电影,拍一百部影片都不及一个活着的梅艳芳!

#电影梅艳芳#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