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超凡蜘蛛侠有望续拍第三部?为何《超凡蜘蛛侠 2》终究难以超凡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0-17   浏览次数:197

鉴于《蜘蛛侠:英雄无归》开启了多元宇宙,超凡蜘蛛侠有望重新续拍第三部。

正如其前作,这部由马克·韦伯执导的续作徘徊在山姆·雷米三部曲的阴影中(但也有不像的地方,以至于给人感觉既像重启,又像翻拍),试图用傻里傻气的喜剧元素打破第一部沉闷的基调,可它又别无选择,只能延续那些黑暗的剧情,导致观众频繁出戏。与此同时,它还肩负着制作大量续作和衍生作品的责任,而这些如今都已经无法实现。

这部电影被前作以及当时尚未敲定的续作压得喘不过气(我们已经知道这个系列再无第三部了),以至于它停滞在一种暂时难以明确的状态,无意中重复并放大了《超凡蜘蛛侠》以及雷米版《蜘蛛侠 3》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影片的主角当然还是彼得·帕克(安德鲁·加菲尔德饰),他与索尼在这个阶段的表现无异,没有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所以注定了会不断重蹈覆辙,直到有人叫停。

本期我们继续回顾电影史中的彼得·帕克,一起来分析这个重启系列第二部(也是最后一部)作品的功与过。

然而,在这两个极其严肃的对死亡的思考之后,影片又画风一转,变成了一场嬉闹的街头追逐,蜘蛛侠帮忙抓住了只会放狠话的“犀牛人”,然后又拯救了神经兮兮的麦克斯·狄伦,也就是之后的“电光人”。

这些场景展现出了《超凡蜘蛛侠》所不具备的明亮观感。小蜘蛛和那两位来自漫画的反派全程骚话连篇且大大咧咧,再回想起前作以及本片序幕那种沉重灰暗的基调,不免让人觉得这一幕有些搞笑过头了。

这部电影(无论是作为续作还是独立影片)所存在的种种问题皆源于此,就比如这位来自前作且一直板着脸的幽灵老父亲,在大家正开心的时候跑出来煞风景,次数多得开始让人感到厌烦,却又没有多到足以催生出什么有意义的剧情。

史黛西警长出现在格温的毕业典礼上(这当然还是彼得的幻想,格温看不到),在简短地被提及之后,他有近两个小时没再出现;那些有关彼得父亲的回忆,以及彼得继续调查父母死因的剧情,也同样不了了之;而「犀牛人」只在最后一幕再次走个过场(只有蜘蛛侠的迷弟麦克斯·狄伦是所有前期剧情中唯一影响核心叙事的角色)。

首先,格温其实不太适合过多思考父亲的离世,毕竟要突出警长对彼得的影响(到头来只影响了他一个人)。另一方面,当彼得终于决定遵守承诺与格温分手后,他俩又在剧情接近高潮时莫名复合,而这个决定所造成的致命结果并非彼得一人的错,格温也有责任,因为她明知危险却依然一再强调要跟着他。

在这对情侣之间,只有一个人不断承受着已逝之人遗愿所带来的困扰,而另一个人则单方面地做出各种决定,并承担了由此带来的后果,在这一系列令人困惑的剧情里,双方都是输家。

这种剧情上的不平衡,部分原因在于彼得和格温没有被赋予超越浪漫情节之外的人物灵魂。安德鲁和艾玛之间有着明显的化学反应,他们也在拍戏过程中散发出了同样的激情,但有关他们恋爱的剧情大多与核心主题不太相关。

比如,他们都甚少讨论双方父亲的悲剧,更别提交流感情了(到这里彼得已经失去了三位类似于父亲的人,可惜就像第一部电影一样,角色的死亡没怎么推动剧情)。此外,他俩的经历也与彼得那位疏远的朋友哈里·奥斯本的故事没啥交集(但这家伙的整个人生反而是深受其父死亡的影响)。

这种剧情上的怪异感始终贯穿于两部电影中,而且难以忽视,以至于当它在续作结尾随着格温之死而重演时,显得如此不连贯。

两部《超凡蜘蛛侠》都着重突出了已逝之人的录音信息,通常都是彼得在影片接近尾声时听的,第一作是本叔的语音信息,第二作是格温的毕业演讲,这两个信息在各自的电影中也都没有得到妥善处理。

在第一部作品中,有关彼得复仇的剧情突然就不了了之,并没有好好刻画彼得因失去本叔而产生的悲愤;而续作则将整部影片的关键剧情,即彼得面对格温之死的处理,压缩到了 6 分钟。

彼得错过了格温的毕业演讲,和雷米版的《蜘蛛侠 2》类似,通过一张空椅子来代表他的缺席,只不过在这个例子中,他缺席的不仅是恋人的生活,还有他自己的生活。这是一个有关「失去」的故事,首先由彼得父亲的遭遇开篇,最后由格温之死收场。

虽然这一幕的场景构思精妙绝伦,但它给彼得的故事注入了一种宿命论和不可避免的感觉,仿佛一切都不在他的控制之中,这与电影本身关于「选择」和「后果」的主题大相径庭。然而,尽管这次悲剧不太契合整个主题,但还是给主角提供了一次直面后果的机会,彼得最后因为格温的死而暂别蜘蛛侠的身份。

可问题来了,通过将后续剧情压缩为区区几分钟(其中还不乏有为引出「邪恶六人组」衍生剧而拍的片段,我们知道这衍生剧最后也没了),这部电影剥夺了主角思考的过程,比如他在格温之死中可能扮演的角色。

电影里顶多营造出了他表现出来的悲伤(而非具体的内疚),比如暂时不当蜘蛛侠以及一闪而过的扫墓情景。在这个如此关键的时期,这部影片却选择了不刻画主角与外界关系的变化,也没有继续探讨他如何看待自己的双重身份。

与托比·马奎尔在《蜘蛛侠 2》中饰演的彼得不同,加菲版的彼得似乎从来没有因为决定退出而感到痛苦,因为我们没看到他咬牙狠心离开犯罪现场的情形,也看不到他为自己的选择而产生的纠结。

当他再次承担起责任时,动力来源是梅姨谈及了她对本叔的想念,以及随着时间推移,她会如何处理这种思念(和其他几个角色一样,她也提到了蜘蛛侠能带给人们希望,但只是顺着电视新闻里的报道一笔带过)。单独来看,彼得和梅姨的这段交流充满意义,但也导致了彼得整个情绪的转变过于突兀。

正如彼得的父亲希望自己能有更多时间一样,他也希望自己能有更多时间陪伴格温,但依然不可避免地目睹心中最害怕的噩梦成真。然而,无论是他父亲的遗憾还是格温的遭遇,这些都与彼得最终决定复出没有任何关系。彼得的行为很少造成什么实际后果(而这是雷米版电影中贯穿始终的主题),甚至连他与格温分手这件事也没造成太大影响。

在两部影片中,他的双重生活从未让格温面临危险,每次战斗她都是自愿出现的,也没有哪个反派拿她要挟过彼得,尽管这是史黛西警长临终前最担心的事情。虽然变成绿魔的哈里(他差点因此而死,但电影在他转变之后也没有进一步解释原因)发现了蜘蛛侠附近的格温,但也是因为她坚持跟随彼得进入危险区域,还断然告诉他:“没人能替我做决定,这是我自己的选择。”

然而,尽管本片在叙事结构和戏剧效果方面存在缺失,但它在某些细节以及人物关系上把握得非常好,尤其是其中两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刻画。

超凡的梅姨

如果要说《超凡蜘蛛侠 2》有什么可取之处,那当属安德鲁·加菲尔德和莎莉·菲尔德(梅姨饰演者)在银幕上的互动。

正如前面所说,这部重启系列鲜少能在搞怪和自然的对白之间找到平衡(这个冲突在续作里尤为明显),但菲尔德却能正好位于二者之间。她用一种轻度幽默的风格取代了雷米版梅姨的端庄优雅,但在影片最后,她又将这种幽默自然而然地转为了真情实感。

这个版本的梅姨对于「濒临崩溃」的表演方式令人叫绝,尤其是对比起无精打采的彼得,她不仅仅在不经意间表现出了满心的疲惫,当她停下来喘口气时,脸上的表情也揭示了她一直以来的心路历程(可惜影片留到在最后几分钟才讲):她很努力地想从丈夫去世的悲伤中走出来,也很努力地试图跟上这个不断向前发展的世界。

有关“时间”和“失去”的主题,在本片中只有一次短暂且完美的剧情高潮,即菲尔德的脸上表现出的微妙转变。影片中,我们能得知梅姨暗中接了不少兼职以抵消经济负担,她不想让彼得知道这些事,只留给自己承担。

梅姨所表演的轻松时光也同样令人愉快。她和彼得互动的每个情景都有一种独特的戏剧效果,双方都充分利用了角色本身的活力,把一些简单的日常琐事(比如有关洗衣服的争吵)变成了一场二人之间的情景喜剧。

他俩大多数交流都以妙语连珠的互侃为特色,尽管嘴炮的小虫已经成为了 MCU 的标配,但梅姨和彼得之间的互动鲜少出现挖苦和讽刺,而是更偏向于家人之间的谈心。通常来说就是梅姨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彼得,而彼得则千方百计地想要隐瞒自己的另一个身份。

在《蜘蛛侠 2》中,梅姨也说了类似的一番话,让彼得感受到了自己其实是被需要且被爱的。在《超凡蜘蛛侠 2》中,这种对话也无限贴近电影中有关“生命”和“死亡”的主题。要是他们能有更多时间刻画这种情绪就好了。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