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八佰》备受争议,但争议不该上升为否定,好电影不能被毁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2-19   浏览次数:133

电影获得一致好评的同时,也在全网引起了巨大的争议,而且这些争议五花八门,像一坨理不清的线团。

很多影迷在家憋了大半年,一听《八佰》上线,就迫不及待地奔向了电影院。在巨大的激情和期待之下,关于《八佰》的讨论自然就多了。

同样的,在电影院流着泪观看了《八佰》后,我陆陆续续的也看了很多影评,想要交流一些想法。

但可能是因为现代战争历史题材的原因,《八佰》这部电影引起的争议很多,譬如历史剧都逃不过的影迷对情节真实性的怀疑、关于导演管虎发布微博的争议,以及片尾导演插入白马奔跑的慢镜头倾向夹带其个人特色以及煽情的问题。

这些争议有的是围绕电影本身,有的是围绕导演和制作。

大概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争论,更何况影评都是主观表达,因此争议也再正常不过。

但看了这么多的影评,关于电影《八佰》引起争论的部分,我还是想一一回答一番,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的想法一样。

《八佰》最大的争议就是电影不够还原历史真实,但其实这个问题是一个无解之题。

道理很简单,商业价值和历史真实之间的界限和度全在一念之间。艺术本来就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何况《八佰》毕竟是商业电影。

《八佰》这部电影的剧本,据说磨合了将近十年,场景一切按照国内电影工业最高水准建设配置。

所以我们在怀疑电影真实性的同时,不必升华到否定电影制作方的态度上,为其扣上一个不尊重历史,胡编乱造的帽子。

很多影迷朋友手拿八倍显微镜,指出电影工作台上的地球仪不应该存在于那个历史时代。

其实我很佩服这些对历史了如指掌、真正研究历史的人,但拿考校古玩的态度去研究一部商业电影大可不必。

因为商业电影制作的标准,真实性只是之一。把怀疑上升到否定,并且将这个想法不断循坏加强,于是越发肯定就说服了自己。

这是很多影迷和网民不自觉就会做的事情,但问题是他们对此毫不自知却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这个道理其实可以统一回答很多的争议,想通这个道理也可以解决非常多无端的猜测和争议。

毕竟任何东西一被升华,性质就变了。

《八佰》的第二大争议,是影片中的一些“特殊”片段。

很多人可能都注意到了,《八佰》中出现了一只白马奔跑的慢镜头。

看过管虎电影的影迷应该知道,这位导演在拍摄中有自己的特色,通常会运用动物来隐射影片内在的意义。

管虎作品《杀生》中的寺庙石雕、《斗牛》中的牛,通常都不是神话传说中的动物,而是显而易见但又极易被忽略的。

影迷认为《八佰》中的奔跑的白色骏马存在突兀,是导演为了实现个人特色夹带的私货。

但是仁者见仁,电影中出现慢放象征性镜头的这种运镜方法,通俗来讲就是“留白”,给观众留下思考空间,提升电影意义。

此外,《八佰》电影中不时出现的老鼠和乌鸦等动物,也使得影片气氛空前浓郁。

跳出电影《八佰》本身,诸多争议中性质最恶劣、最容易引起大众态度翻转的事件,是导演管虎在去年发布了一条微博,配图是他和孙元良后代秦汉的合照。

孙元良是《八佰》电影讲述的历史中驻守部队元首,有“飞将军”之称,在执行蒋介石命令时,将谢晋元一个营留在阵地,自己安全撤离了。

所以很多网友好奇为什么是管虎和“飞将军”后代合照?看完电影,其实我就略微对这件事情释然了。因为《八佰》中没有突出个人英雄形象,也没有恶化敌对势力,没有明显的褒贬表达。

《八佰》中有七八个角色戏份很重,还有二十多个角色也都被一一刻画,强化每个人的特点,弱化每个人的形象。

更何况,《八佰》在结尾时也没有一味煽情,而是选择了反高潮处理,克制住宣泄的激烈感情,将观影者的情绪慢慢放缓。

更重要的是,《八佰》没有强调仇恨,而着重强调的是记忆。记住每一个人,而不是记住一个人。电影希望观众记住的是是历史,而不是个人英雄主义。

时代洪流中裹挟的每一个人,其做出的每个选择都有自己的标准和考量,真实历史中“飞将军”的逃避绝对不应该找借口和洗白,但我们也不该用仇恨惩罚自己,带着情绪记忆过去。

所以单从电影角度来说,《八佰》依旧是一部好作品。

#八佰#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非常先生看娱乐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