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最强大脑9》首播,升维赛制谁支持谁吃亏,挑战项目更加小儿科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1-20   浏览次数:220

对于喜欢看科技类真人秀的观众来说,《最强大脑》绝对是一档不容错过的综艺。

这么多年过去了,相信很多人只要提到“最强大脑”这四个字就会想起几个代表性人物。

水哥王昱珩、鲍云、王峰、李威、郑才千、贾立平等等,这些都是当年让大家为之震撼的选手。

说到《最强大脑》这档综艺,不得不提的就是主持人蒋昌建了。

现在节目已经播出到第九季了,观察嘉宾换了,科学团队换了,选手也换了,唯一能勾起老粉记忆的也就只有蒋昌建了。

很多观众都知道,这档节目除了前几季比较好看之外后面就越来越差劲了。

尤其是叨叨魏离开之后,观众真的是尝到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滋味。

叨叨魏离开之后,节目组请来了攸佳宁和薛兆丰两位教授做观察员。

说实话,两位在的那几季真的是被观众吐槽得不成样子了。

不过,当观众得知第九季《最强大脑》要开播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来看一眼。

怎么说呢?只要你看了前两季的节目之后就无法自拔了,甚至明知这几季不会再有水哥、鲍云那样的天才了,但还是想期待一下。

在这一季的节目中,薛兆丰教授没来,只来了攸佳宁教授一位。

为了能把这个科学团队壮大,节目组又请来了河森堡,是一位科普作家。

说实话,我对这位嘉宾并不是很了解,这里就不多做介绍了,感兴趣的可以自行网上搜索。

在首播的节目中,节目组还请来了王耀庆、易小星、呼兰。

这个明星观察阵容也算是比较强大的。

据说后期还会请到郭麒麟,我现在就有点期待了呢!

毕竟在上一季的节目中,郭麒麟的聪明还是给观众留下了太多的印象。

熟悉这档节目的观众都知道,科学团队换人之后,节目组每一季都想着在赛制上做升级。

简单来说,赛制一季比一季变化大,整得花里胡哨的,看完之后才发现华而不实。

那么有些观众就要问了,节目组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现在已经没有那种天才级别的选手了,节目组只能靠复杂的赛制来唬人。

当节目组把赛制搞得复杂化之后,就会让观众莫名觉得高大上。

这一季节目组还是秉承了一贯的风格,在赛制上做了很大的调整。

在节目还没有正式开始之前,节目组就把“升一维,去突围”的概念宣传出去了。

那么,什么叫“升一维,去突围”呢?

攸佳宁教授是这么解释的“这一季来的42个人全是优中选优的精锐,所以除了在以这个六维能力的基础之上,今年我们要增加考察三度思维,三度思维是什么?是决策广度,认知高度,还有思维深度”。

大家听了之后是不是一脸懵呢?

不要紧,接下来我们再听一下河森堡的说法。

他说“攸教授提到的三种维度,我们可以概括为,它分别是格局、决策以及预判,但是这次咱们换了一种方式,我们要更多的成全彼此,我们这次比赛要追求大家在比赛中尽可能的成全这个集体,保全彼此,这样一来,你高超的社交能力,你为别人着想和博弈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你预判别人预判的能力,都会在这个过程中彰显出来,而在人和人之间这种关系中洗礼出来的大脑,我认为他才有资格成为本季的最强大脑”。

大家是不是有点听明白了呢?

当然,不明白也不要紧,毕竟这些教授研究的赛制就是为了让大家听不懂的。

只有我们听不懂规则才会觉得好像很神秘,很高级的样子。

不过,对于我这种刨根问底的人来说,最喜欢一字一句抠赛制了,接下来我帮大家分析一下。

这次的赛制说白了就是考察选手的情商,你不仅要为自己而战,还要为团队而战。

或许有些观众会说小编是在搞笑吧!

这么多年的《最强大脑》一直都是考智商,现在你告诉我这是考情商,怎么可能呢?

不信吧!那咱们这次就好好聊一下这个话题。

《最强大脑9》首播,升维赛制谁支持谁吃亏,挑战项目更加小儿科。

第一,升维赛制。

在首播的节目中,选手们迎来了第一个挑战项目。

按照规则,这个项目的比赛时长是五分钟。

不过,节目组在备战期间设计了一个“助力挑战游戏”,选手需要花费三张资源卡进行挑战,成功的话可以为全体选手增加三分钟的时长,失败的话什么都没有。

大家明白了吗?这就是传说中的“升维赛制”。

简单来说,选手花三张资源卡,浪费自己五分钟时间,进入房间挑战,成功之后所有选手都可以增加三分钟挑战时长。

当我读懂这个赛制之后,我心里就在想,这些选手脑子瓦塔了吗?

《最强大脑》是竞技类真人秀,节目组让选手用自己的时间和资源去成全别人,这不是坑人吗?

节目组设计这样的赛制,选手谁支持谁吃亏。

对于本身实力就非常强的选手来说,他们在五分钟之内就足以完成这个项目,为什么要去增加时长呢?难道是为了让对手晋级吗?

在比赛中也证实了这一点,五分钟之内能挑战成功的人非常多。

对于实力偏弱的选手来说,他们助力成功可以给自己增加三分钟,这好像也是一个挺不错的选择,但真的如此吗?

大家有没有想过,你去助力挑战的时间别人在备战想解题思路,无形之中你就比别人差了呀!

再者说了,就算你助力成功了,所有人都增加三分钟,你的优势又在哪里呢?

对挑战助力游戏的选手来说,这种赛制不管怎么算都是吃亏的,绝对的败笔。

这位叫韩东明慧的美女不就是花费了时间和资源卡去助力,最终失败了,结果正式挑战还被淘汰了吗?

说句难听的话,要是韩东明慧不挑战这个助力游戏,用这个时间去好好备战的话,也许还真不一定被淘汰呢!

第二,挑战项目太简单。

自从科学团队换人之后,这档节目的挑战项目就一直被观众吐槽太小儿科。

纵观以前的《最强大脑》,我想说观众看完之后都是无从下手的。

水哥的“微观辨水”谁能挑战,鲍云的“蜂巢迷宫”谁能挑战,真的是无人能及的。

这次首播看到第一个挑战项目之后,我解题的DNA又动了,因为我有简单的解题思路。

当大家听了这个项目的规则之后,是不是觉得很难呢?

我一开始也觉得很难,但看懂之后觉得简直就是小儿科。

节目组说这是一个考察空间力的题目,选手需要在脑海里还原模仿并画出路径。

其实这是误导大家的规则,在解题的时候根本不用管那些空间上的东西。

在这个巨型魔方中,不管每次怎么旋转,每一面中间的那个方块是永远不会变的。

大家看我圈的位置,中间那个方块不管怎么旋转,最终还是会停留在面的中心。

根据这个特点,大家其实只需要看每个面中间这个小方块就可以了,其他的所有方块可以直接忽略。

大家再对照一下平板电脑上给出的100个选项。

说白了,先选择巨型魔方中的任意一个颜色中间块,紧接着在选项中进行对照。

一个颜色确定了之后再确定下一个颜色,最终六个颜色的中间块全比对完了,正确答案就找到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明白呢?只要懂了之后,这样的项目真的是非常小儿科的,我们普通老百姓上去也能轻松完成挑战。

如果要是运气好,在100个选项当中前面几张就有正确选项,那么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轻松妙解。

这样的项目难度可以称之为翻车,观众只要掌握方法一眼就能看出答案,选手却急得满头大汗都解不出来,实在令人尴尬。

大家一起来看一下选手额头上的汗。

再来看一下选手玩到最后放弃的样子。

不知道大家在电视机前看的时候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呢?

本来这么简单的一个项目,观众都跃跃欲试想要冲上去和选手PK一下呢!

谁成想有些选手却用了17分钟都没有找到正确答案。

实话实说,这个项目要是用空间能力在脑子里还原模仿然后进行路径推理,那我相信很多选手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都是无法完成的。

恕我直言,真要是用空间力去解这道题,我觉得鲍云都得要几十分钟吧!

现在这一季的节目才刚刚开始,希望这只是小试牛刀吧!

如果以后的项目要全是这样的小儿科水平,那这一季又垮了,你们觉得呢?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