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十一年了,《甄嬛传》何以成为造梗「富矿」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0-24   浏览次数:211

我国每年拍摄电视剧数量达数百部,但如《甄嬛传》一般生命力旺盛,11年来甚至已经衍生出“甄学”的却并不多。从PC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再到短视频时代,《甄嬛传》一次又一次适应传播媒介的变化,并引发网络狂欢。

“友友们,甄嬛的头像好神奇啊”,最近仍不断有豆瓣小组有网友发帖分享,称自己使用了甄嬛在倚梅园中祈福的照片后,心想事成生活顺利,而评论区也有不少网友跟进现身说法,表示嬛嬛头像确实有点神,“甄嬛头像”成为互联网玄学。

不止如此,微博热搜频现《甄嬛传》相关话题,#甄嬛十级学者看与君初相识#、#求求安陵容别唱了#……都位居榜单前列,点开相关话题,果然又是网友玩梗之作。

这都2022年了,《甄嬛传》怎么还是频频登上热搜榜单,为吃瓜群众贡献话题?

这部于2011年播出的古装剧历久弥新,不仅每年稳坐电视剧重刷榜单TOP位,而且其中的台词、剧情一次次成为互联网玩梗的创作富矿。

从2011年至今,曾引发过刷屏式热议的古装剧并不少,但如《甄嬛传》一般生命力旺盛,甚至衍生出“甄学”却并不多。

这不免令人好奇,从PC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再到短视频时代,《甄嬛传》为何能一次又一次适应传播媒介的变化,并引发网络狂欢?

2022年,《甄嬛传》仍新梗不断

播出11年的《甄嬛传》仍与热搜亲密接触着。

日前,微博热搜上突然出现#突然觉得浣碧也没那么讨厌了#与#把甄嬛传当成现实八卦讲给朋友后#等热搜词条涌现,尤其是后者,改头换面后说给朋友听,居然别有一番笑果。

从播出至今,《甄嬛传》似乎已经成为造梗发源地,时至今日仍旧为当代互联网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比如前文所提到的

“四种文学”

“四种文学”脱胎于去年流行过一阵子的“废话文学”,简单易学好上手却又有种无厘头的效果。如今已经不知道“四种文学”的创始者是哪位民间大神,但“3 1”的模式,将生活中的普通食物与《甄嬛传》的台词链接在一起,造成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种梗在无厘头与好笑之下,又藏着一种“不在乎不配合”的感觉,不少职场人表示“四种文学”最适合在工作中阴阳怪气,无伤大雅的同时,又不失为一种解压方式。

#用甄嬛传巧背英语单词#

则属于将剧集与现实深度结合的典范。现实中确实存在着大量有背单词考级需求的网友,用《甄嬛传》将剧集单词串联起来,突然就让枯燥的记单词日常变得有趣起来。这一创新之举则引来不少高校号、机构号的转发,《甄嬛传》又一次破圈。

在短视频平台流行的“抱腿挑战”,则是由《甄嬛传》衍生的一场“美丽误会”。起因是有网友重温《甄嬛传》,产生了错觉。甄嬛抱着孩子,被子垂下来了,他们却看成了甄嬛抱腿。于是当做笑料发到网络,可却意外引发了一群人模仿“甄嬛抱腿”的挑战。

与“四种文学”的风靡类似,“甄嬛抱腿”简单易模仿,没有任何门槛的同时却很有效果。加之《甄嬛传》的国民度高,以此为主题拍摄视频更容易被推荐,因此大量明星、素人加入了这场抱腿挑战。

3月中旬,@丁香园 一则科普又引发《甄嬛传》讨论热潮,甚至将甄嬛、果郡王这对苦命情人推上热搜,则源自于大众对于这部剧集的真情实感。

科普称,人去世前最后消失的是听觉,而果郡王究竟听没听到甄嬛附在他耳边说的那句话,一直是剧中悬而未解的谜题之一。果然,网友自发刷起了相关话题,话题中也不乏有才之士以此造梗,为甄嬛与果郡王之间的爱情惋惜。

去年是《甄嬛传》播出十周年之际,有网友在重温《甄嬛传》时找到了新玩法:在雍正临终那集,卡好时间,一个脑瓜弹下去,四大爷就此凉凉。玩法简单有趣,不仅网友纷纷效仿,包括剧中演员蔡少芬也加入到“弹死四大爷”的队伍中。

再往前追溯,不难发现诸如#甄嬛的双11购物清单#等话题,都曾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

在这11年时间里《甄嬛传》几乎每年都会诞生一些新梗,并且破圈能力强悍,总是能成功成为热门社交话题。网友甚至总结出“没有甄嬛传接不上的梗”。

这大概是因为《甄嬛传》本身覆盖率高,绝对的国民剧集。而这些由《甄嬛传》衍生的梗,都具有简单易学的特性,容易形成病毒性模仿,加之剧集的高国民度,玩《甄嬛传》梗比其他梗要更容易引起讨论。

也难怪有网友感慨“2011年,我在用《甄嬛传》表情包,2022年,我沉迷《甄嬛传》四种文学”。

《甄嬛传》的N种打开方式

大众之所以对《甄嬛传》情有独钟,多年来乐此不疲从《甄嬛传》中造梗找梗,不仅因为其存在大量被忽略的细节。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甄嬛传》已经不再单纯是一部古装剧集,而是一种社交货币。

促使《甄嬛传》社交货币化的,则是层出不穷的二创内容。

传播媒介变化,使得用户的观看习惯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创作”,《甄嬛传》旺盛的生命力,与其磅礴的二次创作方式有关。

有人将这种现象称为“甄学”宇宙,它的表现形式不仅远比想象中要丰富,且与各类社会话题都有极高的适配性。

在“甄学”宇宙中,最先破圈,也是被应用最广的,当属

各类表情包

。作为一部长达76集的电视剧,《甄嬛传》本身的内容体量足够丰富,网友依照现实语境对《甄嬛传》进行再组合,消解了图形原有含义,赋予其新含义的同时,也延长了《甄嬛传》的生命力,使其影响力突破了原本宫廷古装剧的受众范畴。

其次则是

各类剧中金句的再度应用

。与表情包类似,网友对剧中金句进行再组合,将其从原有的母本环境中抽离出来,赋予新含义。以传播学、符号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拼贴创作”的过程,《甄嬛传》被加以“梗化”,与当下热门话题,如996等产生了高度适配性。

再次则是

短视频平台上的民间二创

。作为一部古装宫廷剧,《甄嬛传》中充满着许多富有戏剧张力的内容片段,而短视频平台上的创作者,通过戏说、模仿、再配乐剪辑的方式,对这些内容进行再现演绎,观看者在笑过、感动过之后,很容易再次勾起对原版的兴趣并再度重温。

《甄嬛传》相关的解说,也是这部电视剧待机时间超长的原因之一。因剧集本身体量庞大,无论是历史考据派解说、剧情细节分析解说,还是专注于古代宫廷礼仪的解说,都可以在原片中找到相关素材,不同博主的解说内容侧重点不同,观众每次观看,都能有常看常新的效果。

另外,因剪辑、播放平台等原因,《甄嬛传》在网络上有多个不同版本流传,每个版本之间的异同,也成为博主创作、网友讨论的焦点。这种讨论热情,又为《甄嬛传》本身反哺了一轮又一轮播放量。

弹幕玩梗对剧集生命力的影响也不容小觑,有网友曾说,自己看剧要看两遍,第一遍专注剧情,第二遍则专注弹幕。

弹幕的出现,使得看剧变成了一种集体行为,观众通过发弹幕进行隔空互动延展了影视剧的意义空间和交往空间,同时通过玩梗的方式解构剧情,使得《甄嬛传》脱离剧情设定本身,与现实之间产生更强勾连,比如皇后、安陵容与祺贵人为称为“不孕不育三人组”等。

为什么是《甄嬛传》?

还记得《甄嬛传》刚播出时,PC互联网正在经历着最后的辉煌时代,而如今11年过去了,短视频时代来临,《甄嬛传》力压《武林外传》《琅琊榜》等“劲敌”,成为观众重看次数最多的电视剧。

除了社交货币化过程有效延长了《甄嬛传》的热度以外,关于剧情安排、服化道、画面质感、配乐、演员演技等老生常谈的话题不必多说,甚至《甄嬛传》中的台词

“宛宛类卿”,

都有发展成专有名词的趋势了。

《甄嬛传》的超强生命力,因其迎合了人们心理需求且更具备普世意义。

有人说,“每个人都能在《甄嬛传》中看到自己”。《甄嬛传》中正派也好,反派也罢,都不是非黑即白的脸谱化角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得已,也有自己的私心与阴暗面。正是因为剧中角色的复杂性,使得不同的观众在不同的角色身上看到了自己。这一点,从最近在微博上走红的

“安陵容文学”

就能得到佐证。

安陵容与甄嬛原本情同姐妹,却因自卑嫉恨而倒戈投向皇后,甄嬛的深宫生活中,屡屡遭受来自安陵容的背叛与算计。这个角色原本被观众恨透了,甚至饰演安陵容的陶昕然还曾遭遇过网暴。但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许多人在因家境不佳而敏感多思,继而自卑的安陵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浣碧的口碑转好也是一样。最初剧集刚播出时,几乎所有人都在一面倒地骂她,身为婢女心比天高。而如今伴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网友开始用另一种目光审视浣碧,努力冲破既定命运的浣碧,并没有那么不堪,她身上那股蓬勃的生命力甚至预见性倒是挺值得学习,并应用于职场之中的。

剧中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经过提炼后各有各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又通过二创与当代社会、当代人融为一体。比如有人以后宫嫔妃为样本,讲述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下如何都不得罪、明哲保身等。这使得《甄嬛传》具备了现实参考意义,从一部剧变成了“人生指南”。

《甄

嬛传》是一部宫斗剧,它的“宫”有多重含义,一是后宫嫔妃你争我夺的“宫”,另一重则是帝王家人人不得已的“宫”。

内容的多重性与复杂性,使得它在面对不同观众群体时,具备既可向上,又可向下的兼容性。

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不同的人眼中《甄嬛传》也是不同的。

有人在《甄嬛传》中看出了职场法则,娘娘们的后宫处世哲学就是职场上的生存模式再现,甄嬛文学则是职场生活中心照不宣的解压良药;也有人在《甄嬛传》中看出了高处不胜寒的寂寞,虽然剧中主角并非雍正,但从各种细碎的片段中,我们仍旧能拼凑出权力对人的异化,即使贵为天下之主的雍正,也逃不过权力反噬带来的孤独与背叛。

另外就好像开篇所说的“甄嬛传当成现实八卦将给朋友后”的故事一样,《甄嬛传》故事本身不具备理解门槛,

甚至与当代生活也有许多奇妙的契合之处,用它造梗和玩梗,既能传递想表达的意思,又有种奇妙的穿越感,于是效果加倍

《甄嬛传》超长生命力再度证明了,只有观众的多元讨论,才能让一部好作品拥有与时俱进的力量。

一部

作品引发观众的情绪共振,才有可能拥有超越时间的生命力。

当然,剧内演员们的发展也在为《甄嬛传》的生命力不断续航。孙俪不必多说,一直活跃在观众视野中,且是实打实的收视保证。其他女演员,如蒋欣、谭松韵、唐艺昕及热依扎等,在《甄嬛传》播出后的这十余年,都各有收获。

蒋欣游走于时装剧与年代剧之间,既能演好都市丽人,也能扮演革命女性;谭松韵则是后起之秀的小花代表,演技的提高肉眼可见,且很适合饰演高中生、活力少女等角色;唐艺昕饰演的祺贵人并不讨喜,但她却凭借着后续《青云志》《军师联盟》《小敏家》等作品,成为受人关注的演员;而热依扎在《山海情》中贡献了优秀的演技,她将李水花的一举一动、喜怒哀乐都演绎的入木三分,打动了观众的同时,也令业内又收获了一位好演员。

“娘娘们”后续发展的百花齐放,一方面证明了当初《甄嬛传》选角时的慧眼如炬,一方面观众认识喜爱现在的她们,同时也更想了解青涩时期的她们,

于是再刷《甄嬛传》,而它的生命力也在一次次重刷与讨论中被无限延长。

11年过去了,我们为《甄嬛传》的长盛不衰而欣喜,也期盼下一个《甄嬛传》早日出现。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