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少女时代》获好评
“你看哭了吗?”——如果有人要问你对电影《我的少女时代》的感受,他的开场白极可能就是上面这句话。这部上映已经9天,票房超过1.7亿、由台湾新晋导演陈玉珊执导的校园青春片已经成为了眼下院线的最大“惊喜”。
这里的“惊喜”,指的不是票房——虽然该片已经超过了当年大热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但如果单从数据来看, 在青春电影这个市场,1.7亿只可以说是刚及格而已 ——《左耳》票房超过4亿、《匆匆那年》将近6亿、 《致青春》有7亿 。但这些“高票房”电影却没有一部能做到像《我的少女时代》那样,让观众那么入戏。
之所以说“惊喜”,也不因其剧情新鲜和故事新奇。《我的少女时代》的梗概就和影片的名字一般,耿直且俗套:两个Loser,“校霸”徐太宇和“路人少女”林真心结成失恋者联盟,要拆散校园里的金童玉女欧阳非凡和陶敏敏,得偿所愿后却发现对彼此已经暗生情愫,无奈那年的爱恋最终因距离而戛然而止,此后各自的人生轨迹走入日复一日的平庸。
院线所说的“惊喜”是指观众的口碑,也就是开头那样的交流方式。影片开播以来,这部电影的口碑一路走高,基本上是一边倒的好评。豆瓣上已经有超过56000 人对这部影片做出了评价,平均下来还是有 8.3 的高分,在评论区类似“特别俗套,但也特别耐看”、“老土的丧心病狂,感动得一塌糊涂”、“故事讲得好,再老套也有看头”的短评不占少数,而且当中还有不少是热门评论,以至于唱反调的评论得这么说,“只有我一个人觉得这部片子一般吗?”
我们得说,如今的口碑太好,主要是因为之前类似电影的口碑太不好了。近年来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同桌的妳》等影片,往往都从多年后在同学会重聚展开故事,感慨岁月变迁、物是人非,情侣分手的原因不是高考失利,就是金钱作祟,劈腿、撕逼、堕胎俨然成了青春电影中最为常见、甚至核心的元素。对于这样的非典型“残酷青春”,观众往往很难找到代入感,也会觉得用力过猛。
《我的少女时代》的导演陈玉珊,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曾用“触目惊心”来形容她对内地青春片的感受,“《致青春》里雪地里的血迹、压抑灰暗的教室镜头”等等,她也曾一度以为这些都是真实的。而对于内地青春片的巨大争议,她猜测大概是这类电影多改编自小说,需要戏剧冲突,所以才如此狗血。
“青春电影(其实)只要有人、有年代,就会有特定的观众想去看,但是如果不能反映绝大多数人的青春,却标榜是大家的青春,这大概是青春片被骂的原因之一吧。”陈玉珊说。
和内地“撒狗血”的做法不同,陈玉珊则尽力把影片弄得很正常——女主角不走女神路线,造型向邻家女孩看齐,“要多平凡就多平凡”。整部影片甚至连一个拥抱和亲吻也没有,“为什么观众还是会哭?因为女生回想起初恋,也不过就是这些(事情)嘛。”陈玉珊说。
在当电影导演之前,陈玉珊是台湾偶像剧的“教母级别”的制片人和监制,她曾成功推出过不少两岸三地都熟悉的电视剧,如2001年的《薰衣草》,这个电视剧只比柴智屏监制的偶像剧开山之作《流星花园》晚了半年,另外的代表作还有《王子变青蛙》《败犬女王》《命中注定我爱你》等。
制片人经济且高效的思维方式,已经成为了她的“职业习惯”,所以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她习惯性地在制片人、导演和观众的思维里来回跳转,影片如何商业化,也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了她的实战中去了。
“一开始(我)想讲的是每一个少男少女的初恋,后来觉得(如果)只讲这个,和我年纪差不多的人会不会进去看?”陈玉珊觉得可能不会,“那我就把年代复刻的部分加进去,(这样)就和他们有关了。(但是)加进去之后,我又开始担心,年轻人会不会有障碍?”陈玉珊用“贪心”这个形容词,来形容自己制作人直觉,她说她想要的东西不少。
其实观众如果从小清新的校园爱情中回过神来,大概不难看出陈玉珊在商业方面的思考,其中还包括她对“弥补观众遗憾、取悦观众”的小心机。
给电影一个大团圆结局,就是最明显的表现。“你是为了遗憾来看电影的吗?这电影如果结尾是遗憾的,票房不知道会少多少……”至于结尾找来陈乔恩、言承旭客串,陈玉珊表示,第一还是处于商业角度的思考,影片加入明星会有更多惊喜;第二,新人演员王大陆和宋芸桦其实也试拍过,但是年纪太小了,效果出不来。
以一种开玩笑的方式,陈玉珊甚至把《那些年》的沈佳宜放进了电影里调侃,她希望陪同女友来观看此片的男生们能够明白,在女生眼中沈佳宜也就不过如此。
陈玉珊很在意别人对这部电影的反应。采访一开始,她先问了不少问题:这个电影你看了吗?喜欢吗?噢你哭啦,那是因为剧情还是因为你自己?她还和我们分享了不少《我的少女时代》的细节和对青春电影的看法,当中最让个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当我们回头看自己的青春的时候,就算是蠢事我们记得的也总是美好的,我们总不会说——诶,我堕过几次胎啊。你懂我意思吗?”
王大陆、宋芸桦主演《我的少女时代》
Q: 你总会用“复刻”来形容电影里的那些细节,它们到底是怎么来的?
我追求的是“复刻”——原汁原味地搬回来给你(看),我没有要很矫情、很小清新。就像林真心的房间,那应该也是大部分普通女孩子的房间——在没有男朋友之前都是怎么乱怎么摆的。基本上大部分的女孩都是混乱的,我自己就是。
还有冰宫,其实台北已经没有四轮的溜冰场了,那个地方是我们自己造的一个场景;还有看刘德华片子的地方,那里20多年来都没有改变;还有学校里的桌子、椅子,后面的壁报和涂鸦装潢。当年的教室里会有伟人的头像和格言,我还记得当时还很流行七龙珠,我还在黑板报上贴过龙珠的鳞片,这条龙让我们得到了教室布置第三名。
当年我在冰宫翘课的时候,一定要听什么音乐?当时说唱的歌曲非常红,可能就是MC Hammer的《You Can’t Touch This》,还有杜德伟,但是电影里我没有用他的歌。另外,一定会有像“四大天王”那样的港星,至于戏剧最强的是日本,那时候我们看的都是织田裕二、长濑智也、少年队,所以徐太宇的整个造型就是按照日本的 Icon去操作的。
Q:徐太宇的造型很多人说是日漫走出来的人,这个是特意设计成这样的吗?
徐太宇的原型,就是平时不读书、都在涂发胶的爱漂亮的老大,那个年代日本的《热血高校》、暴走族、骑摩托车的坏学生就是那个样子的,他出场的时候,穿黑色背心,这个其实也是故意设计的。发型也是,后来(我们)觉得(他)额头有点空,就帮他加了两根“蟑螂须”,那个年代日本明星就吹成那样,很多香港明星也是这样follow日本style的。
Q:那为什么到后来还要让他变成一个“学霸”,是不是有意在让这个角色更完美?
不是说让这个角色更完美,主要还是和欧阳非凡的连接——一个人如何自我放弃?连自己都可以放弃,那你觉得他会在乎谁?
我设定了这样一个角色,他不会在乎玩弄别人。徐太宇欺负人把同学关在桶里滚,怎么会完美?我其实剪掉了很多他欺负人的镜头,王大陆就特别喜欢这部分的戏。
Q:为什么后来选择剪掉?
因为没有篇幅介绍太多,我觉得垃圾场那场戏就够了,不需要三件事去形容同一件事情。而且如果你去看第二次,因为已经了解剧情了,你会发现里面的很多台词和设定,欧阳为什么会叫徐太宇“没种的家伙”?为什么徐太宇从水里救起林真心会哭?当时你可能觉得是因为陶敏敏、因为失恋,其实不是。如果你去看第二次,就会发现全部都是经过设计的。其实我希望的是,最好你们第一次看都没有看出来,可是第二次看就发现处处都是痕迹。
电影和电视剧不一样的地方,电影精简、应该没有一个镜头是废镜头,电视剧则有更多篇幅。因此就应该要更谨慎挑选,在有限的时间里,打算和不打算给观众看什么?你希望他们怎么看?
这个片子,我的初衷是娱乐观众,我想要取悦他们。所谓的娱乐,可能就是让你哭、让你笑。观众进电影院是为了什么?80%是为了娱乐,没有人要去受教育或者听人说教的吧?
Q:那您觉得,拍这样的青春片,需要满足观众什么样的心理需求?
年轻人看故事,有历练的人看情怀。
因为我是制片人、监制出身,所以不免会从投资(角度思考),至少不要赔钱。一个是能不能用新人,不要每次名单出来都是一样的人。根据我拍偶像剧的经验,我知道新人需要给多一点镜头,需要把他们的优点放大。因为他们不一定能做不一样的表演,可是一定可以和角色结合,把优点无限放大。
我觉得宋芸桦是一个被偶像化的演员,她在《等一个人咖啡》里是女神,这并不吸引女孩,只吸引男孩。我怎么让和我一样的普通女孩子有投射感?
我看到宋芸桦的时候,感觉非常好,因为我隔壁的女生就长这样。她还种了杂毛,那个年代不会修眉毛,皮肤上会有雀斑,能到屈臣氏买不到眉笔眼线,也没有韩国整形风,所以有多平凡就弄多平凡。
外形做到了,再破坏她走路、讲话的方式——为什么林真心走路常常跌倒?不可以为了跌倒而跌倒,是因为心不在焉、还是眼镜擦不干净、还是因为平衡感差?这些都要挖掘。
其实到后来,我才知道宋芸桦很担心,别人都在演女神,自己会不会掉很多粉丝?我和她保证,她一定会有很多女粉丝。因为女生是认同你的。你知道有多少女偶像是很难得到女性观众认同的?
Q:那除了用新人,还有什么东西是你特别设定出来,满足观众的?
你有没有发现,电影里面有很多,其实剧本没有写,但是我自己想象的东西。举例来说:他们决定要跟踪陶敏敏和欧阳,其实剧本里只有写“他们跟踪”,可是我就把他们拍成了好像Mission Impossible的样子,两个人像跟着国际大毒枭一样,而且这两“毒枭”似乎也察觉到有什么人在跟踪他们。我在排戏的时候,觉得跟踪不是不好拍,但不好玩,就只是跟来跟去,顶多一回头、躲进去角落嘛。可是这两个二百五,做的很认真。你有没有发现,这两个loser做什么事情都很认真?认真的好笑,其实很蠢,但是你会自然而然给他们笑声。
我的喜剧更多是出其不意,你没想到,然后就笑了、哭了。
我通常走剧本的时候,是会把自己的情绪放在里面的,如果我现在是导演/编剧/角色/观众,我想要给观众什么?如果我觉得观众已经……理解了一阵子了,那现在我要给他们什么期待?给完他们期待,然后再破灭它。
Q:你怎么看观众的代入感?
也许观众看完以后,都不知道剧本是什么,观众不晓得我要表达的是什么。
我学会了接受,在电影院里,永远都是导演的情绪和观众的交流,导演要给什么、观众想回馈什么,哭或者笑、啜泣、惊呼,有的是我算计出来的,有的我算计不到。
但最基本的,还是你有没有把故事说清楚,这个还是我自认为我有在专注做的事情。这个就包含很多——表演、美术、设计、造型、台词(讲法),他们有时候讲话,会让我觉得不像90年代,那时候没有“超厉害的”,那个年代就是“你好贱诶”“你长得好抱歉”“长得好安全”,现在没有人这么讲,可是那个年代会。
Q:有想过这部电影的受众群吗,新的观众进来,没有这种context的。
他们就看故事就好了,刘德华演唱会都不是重点。
那大人看什么——情怀,看他的回忆、青春,我不能说完全是,但至少看到call机,看到环境,会想念,这样就够了。
其实我很贪心,又要讲我是制片人的直觉了。
一开始想讲的是关于初恋、每一个(大部分)少男少女的初恋,后来就觉得只讲这个,和我年纪差不多的人会不会进去看?不会吧。那我就把年代复刻的部分加进去,就和他们有关了。加进去之后,我又开始担心,年轻人会不会有障碍?所以我给我儿子看,他16岁,最喜欢的电影是《阿甘正传》,完全是一个商业片,但是有深度观点。
我让他看剧本,还有每一个片,我儿子说“还不错”,我问他那些歌会不会造成障碍?会不会不喜欢,他觉得不重要,他就只是在看故事——所以我的理解就是,要好看的故事。不妨碍观影的状态,但是对大人来说,他们看得就不仅仅是故事而已,故事是基本的,他们可能要的更多。
可是你会在里面发现,我们对青春是有共同的懵懂和羞涩的,对教育体制的反抗,到现在为止也隔了20、30年了。在没有手机的年代,消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而现在只要上微博就能找到,距离哪里有美感?他已读不回的时候,你是不是很痛苦?他们那个年代,就有等待的美感,会有很多的仪式——你决定写一封信,要看她多久?是不是要选信纸,图案、香味,抄什么诗歌,这个过程多久?
现在什么事情都快,简单一句“啊,好感动”然后就传出去了。下一句“啊,这个好好笑”就没了。太短暂、太快了,不深刻。可是那个年代,为什么大家总是在怀念那个年代?总是喋喋不休说他的青春,就是因为它足够深刻,像电影一样,有忘不了的镜头一直 repeat。
也许美好的东西再也回不来,也许就是回不来,才想念它。
Q:您刚刚也有说到戏剧化,好玩的东西,那你具体怎么去平衡戏剧化、狗血,这些程度要怎么拿捏?会不会担心太狗血就over了,但是不加狗血,又太平淡了?
我自己做这行很多年了,时而要人格分裂——当编剧、当制片人、当观众、当角色,角色如果设立的够清楚,他会带着剧情走,有些台词那个角色就不会说出来的。这就是你到底有没有把这个角色想清楚。
观众在你设定好的人物和剧情里,会有一定的人生经验和期待,就算角色今天要暴走,你也要给足够的原因说服他,不然观众就会说“太扯了”。
你也许会觉得就是需要戏剧效果,那我们撞个车好了——撞车是最廉价的。撞见、偷听,这些也是最廉价的。你有没有觉得?偷听也要合理吧?一出来就偷听,还要全天下都知道?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发个微博呢?
那怎么拿捏?我知道有些比较夸张,但是这个完全靠脑子里的一脉相承,要有结果。比如林真心从训导室出来见到欧阳,就和同学比划,这个也是之前剧本没有的,可是我看了看,觉得只是“嘘”很尴尬,要讲的话讲不出来很好笑,那不然就直接这样——你来不及想不合理就发生了,大家都笑了,那就ok。你觉得周星驰和蟑螂讲话,合理吗?为什么旁人还相信?因为他很认真嘛。
Q:而且她很善良。
善良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善良,所以才会觉得自己都是林真心。每个人也是有点小邪恶的,所以林真心做的事情,比如说寄幸运信,我们都可以接受。人不是完美的,这里面没有一个角色是完美的。
Q:结局是大团圆,太完美了。这是有意为之吗?为什么不像《那些年》,留一个略带有遗憾的结尾?或者像《逆光飞翔》一样,开放式的、没有终成眷属的结尾?
那你喜欢这个圆满吗?
因为我们的生活不圆满,(而)电影是造梦的机器。我知道对于创作人来说,遗憾是有的,但我还是想让大家开心,想要大家在这个期待里得到补偿。我希望观众离开电影院是满足的,而不是“为什么他们没有在一起!我的人生已经这么苦逼了,我还要这个样子!”
Q:你觉得青春电影,一定要有校园吗?这是等同的吗?
不会。只是因为初恋很容易发生在校园。
Q:所以你觉得青春电影,还是更多和个人的经历相关?
每个人,大部分人的personal的状态,像《艋胛》你还是会觉得是别人的故事,你不会觉得是自己的故事吧?对我来说,它是类型片。
Q:那你觉得《中国合伙人》,是青春片吗?
当然不是啊,这是励志片、剧情片。他最主要的还是讲他成名的过程,电影没有在说青春多美好。其实我也不知道大家为什么觉得我的片子是青春片,因为我自己觉得是喜剧片、爱情片(笑)。
Q:有看过近年来内地的这些青春片吗?怎么看待内地的根据小说改编的这些青春片?
我没有全看,但我观察到的可能也和你们差不多。我一度以为那些都是你们真实的青春——比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雪地里滴着血的画面,让我触目惊心,怎么会这么扭曲?人生怎么会变成这样?这些电影的灯光也都比较灰暗。
可能小说需要戏剧冲突吧,他们可能有听说一些(这样残酷的)事情,但是这样的青春还是比较少数的吧,大部分人都不会这样缅怀青春。那不是我所理解的(青春),一般人在聊青春的时候,往往是有了一些历练再回过头看,总是比较有高度、比较成熟的。
其实“青春”这个东西,年代一出来,背景就出现了;只要再设定好(故事),把对的人放上去,样子做好,(拍出来)不困难的。不就是 18 岁嘛?但困难的是故事和桥段怎么引起观众共鸣。
大家看青春片,其实会(在影片里)先找自己想要的,但是当一群女孩子谈青春的时候,即使很蠢的事情也是笑着讲的,我们总不会说:“诶,我堕过几次胎。”你懂我意思吗?
我的青春也会苦闷、被甩、被人误解,这些都一样,只是回头去想的时候,应该不会只记得糟糕的部分吧?也许你会有不想告诉别人的事情,但你会特别想聊过去的好。为什么?是不是有什么东西你以前有,但现在没有了?为什么人喜欢回顾历史?可能就是那段历史特别迷人,大家总是喜欢回忆好的事情嘛。
Q:你觉得青春电影这个市场,是还没有饱和的?就像你刚才说的,你会好奇为什么没有人拍这样的青春片?
如果你问我,我觉得还有很多东西可以说,首先90年代还有太多象征性的东西没有出来,其次我倒觉得,可以从男生角度思考一些别的,不一定要像《那些年》那样操作,平凡的男生又如何?他们只追沈佳宜吗?
为什么我要拍林真心、徐太宇都长大了,其实不拍长大(后的故事)也成立的,对吧?但也许你就和林真心一样,动弹不得啊。那为什么要想念过去?(因为)你曾以为最不自由的(学生时代),往往就是最自由的。那个时候,我们都特别想证明自己是谁,现在反而越活越不像自己,为什么?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但是每个人都会想到一些什么。
Q:很多人会说,拍爱情片、青春片很简单的,会有一些固定的套路,对于这种说法您同意吗?您的看法是什么?
你很容易被爱情电影感动吗?爱情电影能够持续到现在,但是能每次都想起的经典桥段,有多少部?没有多少的,所以片子不好拍。只不过是因为爱情电影不复杂,但是要隽永很难。
猫影开放接口API
9638资讯2024-11-21猫影完整应用安装指引
7347资讯2024-11-21猫影公告必看
6420资讯2024-11-23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详情一览
2843资讯2024-11-23《演员请就位》这次可能是演技大pk 读者:看好颜卓灵
1935资讯2024-11-23《一周的朋友》发布“友情告白曲”《属于你》MV
1924资讯2024-11-21解读中国电影票仓 | 电影要卖座,这些城市很重要
1897资讯2024-11-23《我们的婚姻》佘甜甜成撒谎精?骗闺蜜黑巨款,比林有有还心机!
1777资讯2024-11-21《谁是凶手》大结局,神似《新世界》,小红袄们的作案手法都一样
1704资讯2024-11-21被误读的历史:“勇敢的心”并非华莱士,而是他的对手布鲁斯
1623资讯2024-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