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低水准延续五集,一定是有什么奇怪的理由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0-24   浏览次数:142

文丨灰狼

在《反贪风暴5》中,谢天华扮演的大Boss肖卓亚的第二次亮相,点明了这个系列最基本的品味:他在游艇上将一杯名贵的红酒倒进一桶廉价的泡面里,然后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反贪风暴5》

基础品味之差,或许就是这个系列最让人恼火的地方。

每个人物西装革履皮鞋锃亮,在枪林弹雨里如无人之境,骨子里仍然是黄瓜拌蒜。皮和瓤分属两层,有随时剥离的既视感,是红酒和泡面的极端差异属性。但《反贪风暴》系列的逻辑就是要将红酒和泡面煮在一块,仿佛是新时代的香港网红款美食。

《反贪风暴5》

这种红酒 泡面的属性,也是《反贪风暴》系列导演林德禄的基本属性,他既崇尚官僚型男的正义使命,又怀恋灯红酒绿的男盗女娼,这种不可调和性在他1980年代的发迹时刻就是一道风景:他一边制作了几部关于廉政公署的单元剧《廉政先锋1985》《廉政先锋II行动组》以及后来的《廉政第一击》;一边在《应召女郎1988》和《香港舞男》等风月系列里大展身手。

《香港舞男》

林德禄事业集中在1980-1990年代,新世纪前十年几乎没有作品,然而就在被人遗忘之际,他却借助《反贪风暴》五部曲咸鱼翻生。事实上,林德禄在最近十几年里拍摄的作品,除了一部未曾上映的内地主旋律军旅片《濒海交锋》之外,就只剩下《反贪风暴》系列了。

从廉政行动到舞男娼女,再到回归反贪大戏,他的曲折轨迹令人叹服,就近十年的创作而言,仿佛是被一股强大的外力拉直。林德禄洗白成为了主流导演,这一点并不奇怪,奇怪的是《反贪风暴》能连拍五部,在七年里保持了一种匪夷所思的延续性。

《反贪风暴5》 《反贪风暴5》

要知道,像尔冬升的《窃听风云》和王晶的《澳门风云》,这些阵容更强、格局更大的系列,也没活过三集。从制作上来说,《反贪风暴》属于中量级,它一方面是古天乐走向大男主的保姆球;另一边属于典型的TVB演员宇宙的历史集结(如果没有郑嘉颖、蔡少芬、林保怡、林峰、黄宗泽等人的加盟,这个系列很难撑得住)。也就是说,它本身风险系数低,一帮电视头牌组成的「复联级」阵容也能比较有效地抓住本土观众。

就此来说,古天乐与宣萱的再次合作,似乎让人穿越回2001年的《寻秦记》,那是TVB最后的辉煌时代,也是古天乐最后一部电视剧。在之后的20年里,古天乐转战影坛,受到杜琪峰和尔冬升等人的赏识,逐渐从刘青云身边的马仔长成为独当一面的「亚量级天王」。

《寻秦记》

说亚量级,自然是以郭富城等「真天王」为参照物,或者梁朝伟刘青云等「真影帝」为参照物。就此来说,古天乐以逆向迈克尔·杰克逊版本的古铜肤色铸造了自己的特征(随后的一个案本则是彭于晏),同时他的脸趋于方正,拥有了压得住镜头的男主脸,但他的实际位置仍然尴尬。

这种尴尬,在于他难以找到标志性的角色。于是我们看到的除了毫无系统性的偶然惊艳发挥外,大部分时间只能维持中流,回到他接近TVB式的舒适区,承担起中年偶像派头的形象。

《反贪风暴5》 《反贪风暴5》

港产片的尴尬与之类似,倘若资本因为合拍链条被限制了规格,又莫敢触碰某些红线,港片残留的商业制作业势必止于中流,回到TVB的流水化结构。以此而论,《廉政风暴》系列和古天乐既相互成就着,也明白彼此都在成就着一种鸡肋的选项,红酒煮泡面的结局就不可避免。

整个《廉政风云》五部曲,以古天乐为C位,延伸为以张智霖、郑嘉颖、张兆辉、曾国祥、蔡瀚亿为成员的「行动组」,间接地将廉政公署的智能置换为类似CIA或军情六处的机构。关于这一点,影片中甚至自我戏谑,就像张智霖对古天乐说的:「陆Sir,ICAC是文职,平时就应该看看文件,请人喝喝咖啡,哪有像你这样的,又拿枪又抓人,当自己是007啊?」

《反贪风暴5》

行动组的属性,确实有着007的派头,但没有007 的品味,在这些正装优越感的皮囊(当然还有海天盛筵的反派)包装之下,刻板的人物和糟糕的剧本都近乎弱智。比如说第一部里的设定,是陈静扮演的抗癌少女进入王敏德的办公室,发现他在招妓,王敏德随便撒了个谎就把她打发了,结果陈静马上折回来(门都不带关的),发现了丑事,双方开始狂烈撕逼。

这种侮辱观众智商的设定,在《反贪风暴》五部曲中密集上演,《反贪风暴5》中也有诸多类似的桥段,比如黄宗泽扮演的那个弟弟,是如何在众目睽睽下被绑住嘴巴套上炸弹通过层层安检放到香港文化中心观众群中的?还有,那么多面似疯魔痴呆的女性人体炸弹,又是如何进入到保安大厦顶楼的?

如果是在1980-1990年代,这些坏人上天遁地的漫画思路还可以被视为尽皆过火癫狂的写证,但《反贪风暴》必然不是如此,它不是超级英雄电影,而是必然和廉政公署这一象征产生实在联系(否则廉政公署就成了神盾局)。但越是这样,影片中的角色就越应该通往人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又异常糟糕地呈现为港片的陈词滥调。

《反贪风暴5》

香港电影写人的局限性的方法,通常是给主角安排一个老母(通常是罗兰或鲍起静等人扮演),来限制人物的行动,或构成一种伦理困境。《反贪5》的设定是给古天乐设定一个朋友及他的家庭,以一场格外矫情的家庭互动戏强调亲情的千金不换,果然,这种桥段的出现如病毒一样暗示着人物的死亡,张继聪扮演的那个角色稍后就被炸死在电梯里。

郑嘉颖和黄宗泽的兄弟线也是如此,为了包庇自己犯事的弟弟,他跟躲猫猫一样将弟弟藏了起来,还以为自己做的天衣无缝。结果,古天乐果断调取他的行车记录仪,就查明了真相。

《反贪风暴5》

这样的设定,也包括谢天华扮演的反派,使用一个女性替身的环节。这个设定没有什么实在的意义,反而呈现了人物本身的故作聪明——他的身份看似极端复杂实则极为白目,是由红酒 泡面写成的。

在此,谢天华的角色和《反贪1》中的林家栋有典型的相似之处,林家栋的贪污方式是在健身房橱柜里现金交易,但对付审查很有一套:「现在什么年月了,谁还用现金交易?一笔巨款在地球转一圈只需要八秒钟啊」。

《反贪风暴》

诸多陈词滥调的设定,通向的是重复性的潦草结局,从《反贪1》到《反贪5》,结局反转都极其粗暴,都没有足够的戏剧或情感张力,更像纯粹的敷衍。比如,《反贪5》的结尾,是大Boss谢天华被判无罪,而他的女工具人不出意外扛下全部罪责——法庭宣判当日,一位人口贩卖的受害者上前捅死了女工具人,而女工具人临终前拔出自己身上的刀捅死了谢天华。

如果这是「天命」惩恶扬善的辣眼睛游戏,那么古天乐和他的几个下属果然就是白死了。

《反贪风暴5》

反过来说,《反贪5》作为整个系列的终结篇,恐怕就是以古天乐之死为核心设定的,也就是说这部戏的目的不是为了查案或者讲述一个故事,而是为了完结而完结,为了人物死亡而死亡,说白了就是找死。

至于为什么找死,除了之前说的诸多表面稳得一逼实则形如鸡肋的状况外,也有很多实际的问题:比如古天乐实在不愿意演了,导演实在憋不出新料了,观众着实有点疲倦了。所以这实际上是一场「自杀」,古天乐扮演的陆志廉选择了自杀,而林德禄也选择了这个系列的自杀。

在自杀之后,陆志廉并未成为拯救世界的钢铁侠式的人物,而是成为一个被存档的「历史档案」。结尾整个系列的浮现,证明了它作为香港商业电影「自为」的行动上限以及它和整个历史格局的平行。

《反贪风暴5》

《反贪风暴》从第一部到第五部,留下了一个ZSLPG的多义文字密码,映射着从2014到2021的多事之秋。

在该系列的制作期间,香港特首从梁振英换成了林郑月娥,香港电影的叙事内容却进入最紧张的自我地域危机中(这一基调是从2012年的《寒战》奠基的)。香港市民不再相信警队,转而信任相对独立的廉政公署——这种信任感的转移以及古天乐本人的正义人设和好感度,是支撑该系列持续拍摄的原动力。

但到2021年,世事抖转,除了一些既有问题之外,风雨飘摇和吃瓜成瘾的感官阈值问题,导致廉政公署这一「假定的避难机构」都撑不住了。这种问题,或许是内在精神问题,《拆弹专家2》里邱礼涛曾经借刘德华的失忆讨论过这一问题,而在《反贪5》中,呈现的是耳边鸣枪和集装箱扫射造成的失神创伤。

因此,《反贪5》的立足点既是「自杀」,也是一种要与「对手」玉石俱焚的表态,这个系列的对手,目前来看是本地嬗变的官员警员、外围的跨国犯罪和恐怖组织、内地腐败高官等等,但更重要的是一种「反天象、反天道」的巨大力量,这也是为什么影片的最后激战选在香港天文馆的何鸿燊天象厅,枪林弹雨伴随着穹顶的自然宇宙物换星移,陆志廉的结局已然注定。

你可以说这是隐喻的价值表达,诸多现下港片都有,不管你是否任何这种表述,它姑且都可以被视为一杯红酒。

区别是你用什么和它搭配品鉴、食用,有的是配牛排、猪排(如《寒战》《风暴》《赤道》《拆弹专家》),有的配牛角包三明治(如《浊水漂流》《手卷烟》),只有《反贪风暴》这样的奇葩系列,选择将其直接浇到泡面里,大快朵颐,还以为自己掌握了品味的至高真理。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