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今日影评 | 百年中国动画人,百年中国创作魂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1-06   浏览次数:166

从1922年到2022年,不知不觉中国动画已然走过了百年路程,很多经典的中国动画形象、作品,伴随着一代代人成长,成为观众们宝贵文化记忆的一部分:有桀骜不驯、《大闹天宫》的孙悟空,有信手创作、下笔成真的《神笔马良》,还有《渔童》《没头脑和不高兴》等等。优秀的动画作品充实着我们的生活,也让创作者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带领观众在大银幕上展开一段段奇旅。

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中国动画研究院院长孙立军提到:“我的童年在农村度过,印象最深的是八九岁看到的《渔童》剪纸片。”孙院长与主持人蒋小涵对于童年的中国动画回忆非常相似,于是他出了道考题,在《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铁扇公主》《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几部动画片中,哪个是最早的?蒋小涵选择了名字陌生的《舒振东华文打字机》。

中国动画学派的形成不是靠一两部成功作品,而是在50年代至80年代数十年当中,创作了一大批优秀、风格多样的动画短片和长片。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动画人前辈们就提出,看民族化之路、敲喜剧之门以及不重复自己、不模仿他人的中国动画学派风格。


这些作品紧紧围绕着中国动画学派这样一个整体,为中国动画打下了优秀基础。而到现在不断涌现的一些新动画作品,往往在彰显国风的同时,不断加深与新技术的结合,比如孙立军院长之前创作的作品《立秋》《秋实》,就是将中国水墨动画和8K超高清技术相结合。而在刚刚结束的第九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上,《立秋》更是凭借着在继承“中国动画学派”优良传统基础上持续创新荣获了最佳作品奖,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孙立军表示:“8K技术在全世界是超高清发展的一个趋势,8K技术走到今天,我也想通过动画来挑战一下。齐白石有一种画叫工写兼顾,是在生宣上面画工笔,这是非常非常难的一种技术,所以我利用8K的超高清技术,再现齐白石当年的工笔和写意兼顾,里边的草虫和蜻蜓、蝈蝈以及螳螂等非常细节的画面,在超高清技术加持下,可以看到中国画中工笔和写意皴擦点染、墨分五彩的美感。不难发现,这些作品和之前传统的4K影像不一样了。”

还有一部叫《新三岔口》作品,基于戏曲舞台的程式化表演制作,这部短片既运用了现代的三维渲染技术,还加入了时尚的现代元素,比如中国吴桥杂技踩水桶,还有程式化的舞台表演,和京戏舞台中的梆子敲打。主创团队在结合现代先进技术的同时,又是“反技术”的,现在的三维技术可以做到一比一每秒钟24格,但主创团队将影片回归到了传统动画技术当中的每秒钟12格,还原了木偶的拙朴感。在大银幕上看到这种拙朴,恰恰是对动画前期,也是对中国动画学派的一种致敬。

这100年来,中国动画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上,萃取了民族民间艺术的精髓发展至今。孙立军认为:“这些年中国动画电影高速发展,尤其是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我作为一个从事动画教育的工作者,愈发感觉到我们如何走自己的路,如何把前辈们引以为傲的创作经验继承下去,走创新道路,在百年的当下,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国由大国向强国迈进的过程中,文化的强尤为重要。希望创作者们牢记自己的这份责任,以及身为中国动画人的使命,中国动画学派前辈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依然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道路,作为后辈,更应该发愤图强,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领跑未来,传承中国动画的百年辉煌。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