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伟大的人民科学家!电影频道6.8播出《钱学森》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1-23   浏览次数:193

在中国,提起他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仅在于他所取得的卓越科学成就,还有他那颗赤诚火热的中国心,让我们永远铭记。

他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他,便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钱学森。

6月8日(本周三)播出的由张建亚执导,陈坤、张雨绮主演的为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拍摄的电影《钱学森》,将这位科学巨匠搬上银幕,带我们重温他从青年到老年的传奇一生。

让我们跟随电影回到上世纪四十年代。那时的钱学森(陈坤 饰)年轻有为、前途无量。

在外求学,享誉盛名,是加州理工学院终身教授,是世界知名的火箭喷气推进专家。

“从1935年去美国,到1955年回国,我在美国整整20年。前三四年是学生,后十几年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的是日后回到祖国能为人民做点事。”

得知钱学森将要返回中国,美国海军部次长金贝尔说:“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

这番话让钱学森的回国之路难上加难,对他的政治迫害更是接踵而至。

但无论是前期被拘留、没收行李的阻拦和障碍,还是后期用鲜花与荣誉的糖衣炮弹抛出的橄榄枝,钱学森的回国意志与决心从未更改。

为了让影片更有历史的厚重感,影片在创作上加入了纪录片片段,运用剪辑叙事和多种影像手段营造了戏剧冲突,让我们真切的感受钱学森回国之路之艰难和其爱国之心之真切。

在国家的不懈努力下,经过5年的漫长等待,终于让这位心系祖国的海外游子,踏上回归祖国的征程。

然而,新中国成立伊始,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中国的导弹事业更是从零起步,其中的困境可想而知。

 

“有条件要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

为了演绎钱学森这位伟大的人民科学家,陈坤在私底下做足了功课。钱学森留学的经历让练习英文成为陈坤在剧组每日的必修课。

为了拉进自己与大师的距离,增强信服感,为了一场钱学森在一面三米的大黑板上写满公式的戏,陈坤提前两三个星期就把所有公式全部默写下来。

他将钱学森的文雅睿智展露无疑,并努力将钱学森干净利落恪守传统、时刻都保留内心骄傲的特点表现出来。

 

废寝忘食的钻研和忘我的爱国主义情怀,让这位天才科学家钱学森以及他带领下的中国科研人员,在困境中创造奇迹。

1960年11月,一枚导弹从酒泉基地腾空而起,在飞行了7分32秒、550千米后,精准地击中目标。

1966年10月更是实现了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飞行实验,完成的“两弹一星”奇迹让中国得以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电影《钱学森》的众多经典场景都在力求真实下,加以还原性建造。

钱学森在美国加州帕萨迪纳的家,是按照一比一的比例重新修建的,导弹发射场面则是在酒泉基地现场实拍,而这些画面让我们重新穿越到那个时代,振奋着我们的心。

电影《钱学森》不仅仅强调钱学森是一个科学家,讲述了其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穿插其中的爱情故事更是丰富了其不可抗拒的人格魅力。

在即将到达生命尽头的钱学森对妻子蒋英说:“你本来可以成为一个了不起的歌唱家,但却嫁给了我。”

蒋英回答说:“中国可以没有一个歌唱家蒋英,但是中国不能没有一个科学家钱学森。” 

他与夫人蒋英62年的相濡以沫,让我们坚信人间真挚不渝的美好爱情,这份凝聚着中华情、民族魂的伟大爱情,让我们敬仰,并为之动容。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这是他对祖国最真诚的告白。

54年,他始终奋斗在中国发展的第一线。

电影让我们重新看到钱学森用自己的一生实践了“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的“钱学森精神”。

他和几代科研人员共同谱写的“两弹一星精神”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是留给后人永远的遗产。

 

正是他们的呕心沥血和强烈爱国责任感让我们拥有今天的自由和幸福,而这份精神也不断地激励我们,自立自强,为国奉献。

6月8日(周三)20:00档,电影频道将为您播出传记电影《钱学森》,回顾这位伟大的人民科学家,带来的振奋和感动!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