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15年过去了,让我们笑着回忆马季这位相声大师-15年前的今天,2006年12月20日,相声大师马季因病去世。马季是中国相声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一生创作和表演过太多经典作品。
马季最早表演的是一系列歌颂型相声,包括《画像》《找舅舅》。1973年,在那样一个特殊时期,马季和唐杰忠表演了相声《友谊颂》,对相声复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马季又创作表演了《多层饭店》《百吹图》《特种病》《一个推销员》《五官争功》等脍炙人口的相声。马季一辈子创作表演过300段相声作品,教出的徒弟包括姜昆、赵炎、刘伟、冯巩、王谦祥、李增瑞等。2006年12月20日,马季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72岁。
在马季先生去世15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他的经典作品。
01
先说说我最早听马季的一段相声吧,那就是《五官争功》。
我家第一台电视是1986年买的,赶上的第一个春晚,就是1987年那届,马季那年表演的相声就是《五官争功》。而且还不仅是在春晚上听,春晚之后我爸买了一台不带广播功能的录音机,还买过一盘儿磁带就是1987年春晚的节选,那里有两段相声,一段是侯耀文石富宽的《打岔》,一段就是《五官争功》。
随后的好几年里,这盘磁带我反复听过很多遍,《五官争功》差不多到了,你说上句我能接下句哪怕不是包袱儿的地步。而且一边听,还能想起来马季带着刘伟冯巩他们,在台上你一句我一句表演时候的状态。另外,尽管这个相声讽刺的意味很强,就是讽刺那些见荣誉就上自私自利的人,但因为他们扮演的是眼睛鼻子耳朵这些五官,所以对于当时我这个小孩子来说,听上去还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马季老师表演过的相声太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段子也不少,在这里没有办法一一列举,仅合作过的搭档就包括刘宝瑞、郭启儒、郭全宝、李文华、唐杰忠、于世猷、赵炎、刘伟。
02
说说我心目中最为精彩的马季相声,按照时间顺序,首先说说《找堂会》。
这是马季和刘宝瑞一起说的。听声音就能听出来,那时候马季的声音还比较稚嫩,也就二三十岁的样子。还得往回说一点点,1956年马季参加曲艺比赛获奖,马季当时是有意仿学了侯宝林的声音的。你听后期他和赵炎的那些相声,听不出来马季的声音和侯宝林有什么相似之处,但你听他早期的一些录音,确实带有点儿侯宝林的神韵的。
说回《找堂会》。这里面马季的声音虽然稚嫩,但是他的表演其实已经到一定水平了。他演的是一个有着丰富社会经验的人,还要拿相声演员开玩笑,所以不能让自己显得年龄太小,演出来显得这个人还比较成熟。
这就要说到马季的语言模仿能力。《找堂会》里边马季自始至终说的都是方言,是哪儿的方言呢?相声里讲的话叫深武饶安,也就是河北的深县武安饶阳和安平,这也是传统相声里最为常见的方言。其实这也就是那么一说,因为说这些话的人物一般都要露怯,具体说哪里人容易得罪人,所以其实这也是个泛指。
除了说这方面的方言,马季还擅长说唐山话、山东话、上海话,广东话,语言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最后还要说,《找堂会》是传统相声,很多相声演员都说过,但目前我们听到的最为经典的,就是马季和他的老师刘宝瑞这一版。而且除了马季的逗哏,我们也可以听听单口大王刘宝瑞,在捧哏上当时已经到了什么样的程度,这可不是只会说《珍珠翡翠白玉汤》的刘宝瑞。
03
接下来说说《找舅舅》。
这是马季老师歌颂型相声的代表。现在一说哪段相声是歌颂型的,就意味着过于正能量,都是喊一些口号,只是让你鼓掌,没什么笑点。但你看这段《找舅舅》,几十年以后再听还是能笑出来。它其实就是反映新中国成立后,包头这个地方的巨大变化,但它还是编了一个比较曲折的外甥找舅舅这么一个故事,让人一边感受到城市的变化,一边又能很舒服地笑出来。
在当时虽然是新相声,里面说到的事儿也都是新事儿,但马季使用的技巧又有传统相声的影子,比如最典型的三翻四抖。比如那段儿,第一天去轧钢厂,一个车间从这头走到那头走俩钟头。唐杰忠说,对,工厂太大。那天上那焦化厂,由焦炉到办公室,骑自行车去的,对工厂大嘛。那天我们去机械厂,从南门坐汽车,三天楞没到北门。啊?这悬了这个,南门坐汽车三天没到北门儿?嗯,它中间挖沟过不去啊。马季的很多相声包袱儿,甚至相声结构,其实都得益于传统相声,但他又不拘泥于传统,写出来那么多好的新相声。
04
再说说七十年代末的《多层饭店》。
这是马季老师一段讽刺型相声。如果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十几二十多年里,马季老师说的都是歌颂型相声,那从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他的讽刺型相声就占大多数。
《多层饭店》是早期的代表作品,但它和七十年代末同时期出现的,反映文革的那些讽刺型作品不一样,它讽刺的其实是新现象,就是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不过《多层饭店》的讽刺手法又不是直给,比如直接通过模仿言行,塑造出一个遭人恨的形象,而是创造出200多层的这么一个饭店,一个比较荒诞的地方。而且观众在听的过程中,也不用总是在想哪里进行了讽刺,因为它的包袱儿是足够多的,观众一边听一边乐就完了。
如果说《找堂会》能让人看出马季的语言模仿能力,通过这个又能看出他嘴皮子多利索,因为这里面有不少小贯口,就是填表的时候需要填各种项目,马季说的快而不乱,而且说完那段话最后的落点,还得是一个包袱儿。
05
再说说八十年代风行一时的《百吹图》。
这是听上去非常过瘾的节目,尽管它的缘起也是讽刺那些夸夸其谈的人,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娱乐性还是非常强,对观众来说,笑就完了。这段相声是典型的子母哏作品,也就是逗哏捧哏台词的量差不多,而且各有包袱儿,所以这里面也显现出赵炎的本事,不止突出马季一个人。这里有不少惊人之语,也有神来之笔。
马季赵炎当年曾经在很多地方都表演过这段相声,每次演都效果很好。而且,正是因为这段相声效果好,很适合参加那时候各地的商演,也就是走穴什么的,而且它篇幅又比较短,词也比较容易记,所以后来全国很多相声演员都演过这段相声。那时候本来版权意识就不强,相声在这方面更是落在后面,所以才出现了全国相声演员争相表演《百吹图》的局面。
最后还要说一句,这个相声的底,也就是上嘴唇挨着天下嘴唇挨着地,吹牛的人就不要脸啦,这个包袱儿的源头是古代民间笑话,当然不是马季直接借鉴,他应该是从传统相声里借鉴来的。
06
再说一段群口相声《一仆二主》。
这是三个人说的群口相声,马季、赵炎和王金宝。王金宝不是专业的相声演员,更多是从事相声的幕后创作,马季的好几段相声,他也都参与了创作。《五官争功》里扮演鼻子的也是他。
这段《一仆二主》,也是典型的讽刺型作品,有点儿像高英培和李伯祥都说过的《两面人》。但它的表演效果更好,表现出一个人面对两个人,而又不知道谁官大官小的时候,出现的那种喜态和丑态。
这段相声的最高潮是在俩人问马季情况的时候,先是说自己姓什么,靠领导决定,然后再说自己多大了,一会儿八十,一会儿十八,再说自己是男的还是女的,是男是女看领导需要,然后说血压是高是低,最后说生日是六月还是腊月。
这段相声除了让人大笑,里面涉及到的一些人的嘴脸,其实打工人在工作中是能看到的,只不过不像那么夸张和明显罢了,有的人也是丑态百出。
07
还要说一个小段儿《一阵风》。
马季用唐山口音说到风城这么一个地方,刮风的那个风。为了身体健康,它说到的在风城刮的这些风,其实当时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刮过,比如打鸡血,甩手疗法,喝自来水儿。现在一说打鸡血,其实是一种修辞,说一个人跟打了鸡血似的,就是说这个人积极性很高很亢奋。但是在八十年代鸡血疗法是一种使用比较普遍的民间疗法,尤其老干部们爱用,还得是小公鸡的鲜血,直接打进人的血管里,现在想想这有多么可怕。
从八十年代开始,人们更加注重身体保养,但方式总是不得法,一些手段在全国陆续流行起来,但都没什么科学依据,很多可以说都是伪科学。这方面《我爱我家》的贾志新也说过正在练气功的老傅,“您说您这辈子什么邪没信过?啊?打鸡血吃醋蛋喝红茶菌,做甩手操爬行运动倒立疗法,您是一样儿没落下”。其实在那之后直到现在,一些没科学依据的养生方法还是存在的,详见家族群里横飞的各种养生文章。
08
除了这六段相声,我再点一些比较欣赏的马季相声的名字,比如他和刘宝瑞合说的《拔牙》,和郭启儒说的《打电话》,和唐杰忠说的《北京之最》《彬彬有礼》,和于世猷说的《劳动号子》,和赵炎说的《哭的功能》《特种病》,还有春晚上一段群口相声《训徒》。他给刘伟捧哏的那段《送别》,也算不错。当然也不能忘了,他一个人在1984年春晚上表演的《宇宙牌香烟》。
在马季先生去世15周年之际,你能想起他的哪些相声吗?
©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