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误杀2》:悬疑剧变情感剧,这算诈骗吗?-这部所谓续集其实和《误杀》一点关系都没有,两者唯一相同的地方,可能也就只剩下主演肖央。
两年前的《误杀》以小博大,靠着翻拍这个天然优势,赢得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两年后的今天,同样翻拍自好莱坞《迫在眉梢》的《误杀2》,却没有把握好火候,直接将一手好牌彻底打成浆糊。
《误杀》之所以大获成功,首先归功于原作扎实的剧本和扣人心弦的悬疑设计,而在本土化后,电影不仅全盘保留了上述优点,更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特别是父母与子女之情发扬光大,从而赢得观众的掌声和喝彩。《误杀2》也想效仿前作的表达方式,在充满悬念的故事推进过程中加入温暖人心的亲情,可惜明显放错了重点。悬疑部分的铺垫不足,加上对社会的批判总是流于表面,让影片所谓的格局一直立不起来,唯一让人留下记忆点的地方,可能就只有父子之间那跨越生死的情感牵绊。
作为一部悬疑片,本片基本不合格。
故事主线围绕着男主角林日朗展开,一开始就是冲击力十足的持枪绑架案,被劫人质包括医院院长宋民,心脏科著名医生达马及一众病人家属,而绑匪林日朗提出的交换条件,是匪夷所思的一颗心脏。其实就算没有看过剧情简介,也容易猜到林日朗的目的必定是为了救治家属,所以,后期剧情的展开无非就是如何把故事圆好,同时分析林日朗被迫走上这条道路的原因。
如此先把结果告诉观众,再剥丝抽茧探明真相的影片并不少见,这样处理的好处是先声夺人,容易把观众迅速带进影片营造的氛围中。然而,《误杀2》在揭露真相的过程中却做得并不高明,
电影浪费了大量时间去完善人物动机的拼贴,特别是儿子小虫发病的原因及救治流程,让前期叙事显得拖沓而松散。
看完全片可以发现,小虫得病只是一个引子,电影真正想表现的,是整个社会的不平等,强权下底层人物的心酸和父亲的伟大牺牲,而这需要极大的篇幅去制造冲突及完善人物性格,因此,必须合理分配各部分的时长,《误杀2》显然并没有搭建出一个最合适的结构,才让观影过程,特别是前期大部分时间显得很无聊,缺少乐趣。
为增加悬念,影片设置了几处反转,例如市政府秘书长萨丁的身份,媒体人李安琪的态度,但效果并不好,不仅容易让观众猜到,还因为切入的突兀而破坏整体的连贯性。
用来救助小虫的心脏被强行劫走,电影用两条线来展开调查,一条是警察的追踪,另外一条是李安琪的独自摸查,如果说警察那条线还属于正常的执法过程,那么李安琪那条线就明显太过自以为是,根本经不起推敲。影片想表现当社会遭遇不公时,媒体人应该起到的重要作用,但这不表明他们就可以降低智商,用最拙劣的手段去揭开真相。李安琪在介入调查后的过程堪称匪夷所思,一条精心布局多年的器官交易链被她轻易从对方的电脑中窃取,简单到不需要黑客,也不需要大费周折破译,这种赤裸裸的送人头方式,竟然在悬疑片中堂而皇之的出现,简直是对观众智商的侮辱。同样还有特警强行进入医院解救人质,失败的原因是因为媒体人放进一个跟踪机器人把他吓得掉落天花板,不得不让人佩服编剧的脑洞打开,就算想阻止特警破坏林日朗的绑架大计,好歹也应该给出一个让观众信服的借口,要知道,这部电影可不是无厘头搞笑片,也不需要这样与全片气氛完全不搭的桥段出现。
在人物关系上,被劫人质之间也矛盾重重。无论是被女朋友家暴的杀马特男,还是想为妻子报仇的中年男人,电影均想单独展现增加整体厚度,打造一个社会群像。可事实是,杀马特男子纯粹只为搞笑,报仇男子的作用也仅仅是衬托心脏科医生的无奈,却与影片本身关系不大,甚至删掉也不会影响剧情的推进。
围观群众在影片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也是整起事件能够真相大白的关键所在,但影片在使用群众舆论时却显得过于随意。对林日朗态度的三次转变,从放走劫持孕妇后的好父亲,到“枪杀”特警后的无恶不赦,一直到得知真相的情绪失控,吃瓜群众不仅完全被牵着鼻子走,且毫无判断能力,让人大失所望。他们不像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而更像纸糊的背景板,起到的作用就是拼命喊口号、突然被感动,突然又义愤填膺,唯独没有作为人的理性、个性和包容心。当然,也可以认为影片如此处理是一种讽刺方式,毕竟这样的情况在现实中也不断在上演。
事实上,抛开诸多剧情硬伤及人物动机的莫名其妙,《误杀2》仍然不失为一部让普通观众,特别是为人父母感同身受、为之动容的作品。影片在情感表达方面充满着东方的大爱和无私,辅以极具煽动性的台词和细节,很容易挑起观众的情绪,并且忘记它的种种缺陷。然而,作为一部电影,煽情不是它的唯一目的,好作品除了立意高,更需要用好的执行力去表达,从这点来衡量,《误杀2》做的还远远不够。
©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