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新喜剧之王》贺岁口碑排名垫底,周星驰用王宝强是败笔?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0-11   浏览次数:161

1999年,《喜剧之王》上映。

在随后整整二十年内,因为这部电影很多人记住了一个人,张柏芝;记住了一句话,我养你啊;记住了一本书,《演员的自我修养》;更记住了周星驰身上的Tag——喜剧之王。

2019年对于周星驰注定是个转折

所以,当喜剧之王要拍《新喜剧之王》,双重叠加的情怀效应,让这部电影天然具备了传播的热度,包括口水战的惨烈程度。

那么《新喜剧之王》到底好不好看呢?

小侠在说出自己意见之前,想和各位分享一些数据(来自猫眼):

2013年《西游降魔篇》,上映三天票房约2.3亿,豆瓣7.1分;

2016年《美人鱼》,上映三天票房约8亿,豆瓣6.7分;

2017年《西游伏妖篇》,上映三天票房约7.1亿,豆瓣5.6分;

到了今年,《新喜剧之王》上映三天票房约4.5亿,豆瓣5.9分。

而《喜剧之王》在豆瓣上的评分是多少呢?8.6分。在周星驰n多部作品中,本片排名第三,仅次于《大话西游》的两部上下集。

《新喜剧之王》呈断崖式下跌

这样横纵一对比,不论是口碑评价还是吸金能力,《新喜剧之王》无疑远低于周星驰过往作品的水准。这也是小侠在看完这部电影后,一个大致的判断。

换句话说,视周星驰为偶像的我,第一时间买票去支持《新喜剧之王》,也真的很想告诉各位这部电影很好……可抱歉,我做不到。

这种失望,如果你不是铁粉,恐怕很难体会。

我这个铁粉有多铁呢?不嫌啰嗦的,不妨听我唠叨两句我的追“星”史。

在还没有CSS前端技术,豆瓣远未诞生,甚至马云还在用Table切割中国黄页的年代,高中生的我用Frontpage这款软件,在ChinaRen的免费空间里,做过一个名叫“星空”的网站,全静态页面,每个链接都靠手动输入,没有别的内容,全是关于周星驰电影的资料介绍,以及全本台词。(以上远古记忆中的名词,恐怕就算是80后,未必也都清楚)

上大学的时候,迷上了淘碟,我用一个暑假的事件,走遍了城市所有盗版摊贩的门面,几乎买齐了周星驰的所有VCD,然而再不断洗版,升级为DVD。不为别的,就为了可以在寝室一遍又一遍的去欣赏他的无厘头表演,却从来不觉得腻。

无厘头的精髓在于下一秒的“崩坏”,用自嘲解构严肃

这是因为,周星驰的喜剧(当然不是全部)具有一种魔力,哪怕你看上一百遍都有一种如初见的喜感。无厘头宗师这个称号不是浪得虚名,在还没诞生“屌丝”这个词语前,周星驰以及把小人物的卑微和骄傲、倔强和认怂等等两极化的精神表现,演绎到了绝妙的状态。

比如《破坏之王》,看到断水流大师兄把在座诸位当做垃圾一样暴打,何金银可以吓到腿软当逃兵;下一秒,他却为了守护爱情和尊严,拼死在擂台上撑到了施展“无敌风火轮”的时刻。

用夸张的即兴表演说出内心的痛苦,不会让人觉得突兀,反而增强了喜感

又比如《喜剧之王》,为了一份盒饭也为了“我是一个演员”的梦想,尹天仇可以放弃一切任由他人的嗤笑;可最后他却为了模糊而又真挚的爱情,放弃了自己的星途,甚至为了扮演好卧底外卖小哥,宁可豁出性命。

可以说,书写不得志的小人物命运,是周星驰最拿手也最亲民的本领。

毕竟,中国大部分的观众,都是生活中的小人物,看到星爷,就像是看到了自己。

但这一切,到了《新喜剧之王》后突然变得不一样了。

故事的女主名叫如梦,单就这个名字,就埋下不少故事(如果你还记得绮梦、如梦以及如花的话),我们不展开说了。

这位大龄女青年的身份,和老前辈尹天仇一样,是个漂在剧组等待机会的“死跑龙套的”。但龙套是别人的称呼,如梦始终认为自己是个演员,手中捧着的《演员的自我修养》就是她骄傲的象征。

可是看书看多了,也会变成傻子。走火入魔的如梦在路上看到车祸,却认为倒地不起的老大爷是在碰瓷,连装疼都不会,实在是“不专业不走心”的表演。

当大爷真的被救护车抬走后,如梦这才如梦初醒,开始在片场现学现卖,用无声的“痛苦”代替了原先的夸张表演。

这种转变,连毕志飞都无法领悟,普通导演又怎么会买账呢?

被当场开除的如梦,为梦想继续奋斗努力,她演过尸体、做过裸替,却因为长相太过普通(不客气的说,是有点难看)得不到出人头地的机会,和出租屋里的小姐妹一起上街,星探一眼看中的却是零演员基础的小米。

还有华为荣耀的植入

大为伤心的如梦,想用美颜App欺骗生活(广告植入),后来又花了一笔钱,在街边整容店把自己弄成了格格巫,吓哭了一条街的小朋友。

因祸得福,毁容后的如梦得到了《白雪公主》网大电影剧组的垂青,成了一名专业挨打的替身,也认识了王宝强扮演的过气明星,马可老师。

王宝强的身上完全没有无厘头的气质

马克老师没有明星的命,却有明星的病。走路有助理骂街开道,拍戏乱改剧本不背台词,甚至用12345来代替对白。

苦逼导演为了拍出特写表情,让如梦扮鬼吓人,结果效果惊人,把马可当场逼出了尿失禁。这段小视频在腾讯微视(植入广告)成为爆款,本以为自己凉凉的马可居然一夜翻红,又一次登了上人生的巅峰。

而如梦职场失意,情场更失败,如胶似漆的男友居然是个职业骗子,不光坑完她的所有积蓄,还当众戳爆了她的明星梦。

还记得《喜剧之王》里骗张柏芝的初恋吗

认清现实的如梦终于向人生低头,在58同城(植入广告)找了份兼职安心做起了老狗。没想到马可居然把如梦当成了恩人,给她推荐了一个重入剧组的机会。

于是,不会杂耍不会飙泪的如梦,情景再现了自己的分手现场,意外获得了演戏的资格。

一年后,如梦成为了年度最佳新人;再之后,如梦以大明星的身份宣布:全剧终。

不是小侠偷懒,将如梦的成功写得像是一笔带过,而是整部电影的转折就是如此的猝不及防……

其实这个用词并不准确,可能周星驰自己都无法解释,为何电影80%的剧情是如此真实残酷,结局的部分却突变成童话,像极了杨幂和李易峰的《怦然星动》。

如果一定要说原因,大概是因为过年。制片方考虑到中国观众还是喜欢大团圆式的幸福合家欢,所以才给如梦强行安插了泪点满满的煽情。

要说这部电影的优点,小侠认为有两点:

讽刺和梦想

先说讽刺,周星驰在故事中以一种非常用力的方式,对整个影视产业链做了一条龙的批判:制片方的以貌取人,剧组挑选演员的不走心,明星大腕的臭脾气,导演没有话语权的低三下四。

王宝强所演绎的那位过气明星,我觉得能称得上“基于真人真事改编”,如有雷同一定也不算巧合。

人物符号化

可问题出在形式上,就像痛哭并不能诠释痛苦一样,用力过猛的讽刺也远谈不上深刻,王宝强招牌式的肢体语言,和无厘头喜剧根本尿不到一个壶里,在他身上只看到流于表面的浮夸,而未见发自心底的自嘲。

再说梦想,整个故事在骨架上和《喜剧之王》保持一致:一个想要当演员的龙套(尹天仇、如梦)、一个大明星(娟姐、马可)、一个非正当职业的感情伴侣(夜店初恋柳飘飘、有偿陪伴查理)。

张琪扮演的父亲,是本片的演技担当

当然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刀子嘴豆腐心的父母(特别是如梦的老爸)、见利忘义的塑料姐妹、暗恋如梦想要养她的富二代。

最最不同的,就是命运的结局。

尹天仇最后并没有成为影视大咖,如梦却咸鱼翻身,成了炙手可热的明星。

这其中的本质区别,是周星驰放弃了喜剧的严肃性:喜剧本质上都是悲剧。让《新喜剧之王》活脱脱成了一出闹剧。

有梦想就能成功,肯努力就能成功。这两句话,成为《新喜剧之王》故事背后的心理暗示,让这部一两个月就拍出来的电影,成为了一锅速溶(毒)鸡汤。

举个例子。

《喜剧之王》里,尹天仇和柳飘飘坐在海边的对白,还是含蓄兼隐喻的。

可到了《新喜剧之王》里,周星驰把想要表达的情绪,全部变成了口头教育。

如梦告诉她:不要听别人的,要做自己

骗钱可以,不带这样骗人的,而且还是不容易的成年人。

此外,整部电影给人一种浓郁的网络大电影即视感,镜头无景深,构图没想法,喜剧拍成了小品,每个人物都在用极其夸张的表演风格在诠释角色,我当然相信这是周星驰的故意为之。

可这种处理手法,实在太过草率。草率让我深深怀疑,这整部电影就是资方在大数据的计算下,得出的“最优结果”——

最少的成本(无CG特效、无特殊置景、无高额片酬) 周星驰号召力 喜剧主题=过亿的票房

在等待《美人鱼2》(以及《功夫2》)的空档期,这样的电影真的一本万利。

从实际结果来看,观众不是傻子,却还是“买的没有卖的精”。

如果你真的看过贺岁档的所有电影(比如我),三天过4亿的票房,让《新喜剧之王》成了2019年春节期间性价比最高,也最赚钱的电影。

在资方的眼中,观众?那都是韭菜啊!管它评分多少,能赚钱就是好电影。

而且这批韭菜们的特点就是长得快,忘得也快。等到明年春暖花开,韭菜们模糊了记忆,割起来的感觉还是一样的美滋滋。

(至于星爷拍片还债的故事,我们就当八卦略过了,但本片毫不遮掩的多个广告植入,却真的是贺岁档

吃相最难看

的。)

因为对于周星驰,我带有太多强烈的个人情感,这部电影真的让我很难说“好看”或者“难看”,再难看我也还是去看了(对于星爷粉丝来说也是一样),不是么?

可若是你让我再看一遍?

对不起,我喜欢的《喜剧之王》,还是让它活在我的记忆里吧…

周星驰,他依然还是我心目中的喜剧之王。

只不过,两极分化的网络大讨论已经证明了一点:

至少在一部分人眼中,他已经走下了神坛。

我期待未来的某一天,周星驰还能在质疑声中重新夺回自己的“王位”。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