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一层讲电影,一层讲自己,陈思诚的“误杀”说出多少艺人的心声?-《误杀2》票房破7亿,过往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当初为了拍摄这部电影,无论是摄制组还是演员们,都经历了重重考题。第一个考题就是疫情,这给整个摄制组带来诸多不便。
本想着将拍摄地安排在泰国,当主创团队四十多个人到达泰国后,进行半个多月的隔离。隔离结束后,看景、选拍摄地址,一切开展得相当顺利就等演员们到场拍摄。
可谁也没想到,泰国疫情全面爆发,根据规则不允许拍摄。主创团队们,只能被禁闭在家。
为了顺利拍摄,他们挑战在国内搭景,经过选址最后确定在珠海。可珠海与泰国的街景大不相同,只能通过改造旧楼来达到想要的外景效果,那么全部的内景都是在摄影棚内完成。
工程量大,耗时耗力,但最终还是做到了内外景一致的效果。
除了疫情外,第二个考题就是群众演员。
在国内没有这么多东南亚面孔,路上的行人也会穿帮。为了营造出在泰国拍摄的效果,剧组只好花重金邀请这些在国内各地的东南亚人来当群演。
拍摄过程困难重重,好在一切都值得,也有了好的回报。除了对景色的用心外,陈思诚对演员的选择,眼光也是相当毒辣。
以前,李治廷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是帅气的小生。但在《误杀2》中,李治廷变身阴险毒辣的大反派,完全颠覆了以往的形象,让人眼前一亮。
他就像当年的肖央,观众都以为他只适合演喜剧,直到被陈思诚挖掘出来,才惊艳了所有观众。
从肖央到李治廷,不得不说,陈思诚太会挑演员。总能发掘演员身上的另一面,继而打破固有的形象。
为了这部电影,演员们使出浑身解数,都努力朝着一个方向拼。
比如,任达华在现场拍完戏,从来都不会回车子里休息,而是一直坐在现场,感受现场的氛围,将自己完全融入到角色里。
文咏珊为了演出母亲的悲伤与焦急,她挑战不施粉黛全素颜上镜。
演员张世(饰宋民)在现场跟大家开玩笑调动氛围,永远精力充沛,燃烧了自己娱乐了大家。
从台前到幕后,全剧组上上下下都在努力,这才有了《误杀2》。
与第一部不同,《误杀2》是个全新的故事,父亲并非步步为赢而是孤注一掷被动反抗,但不变的永远都是父亲对孩子的爱。观影结束后,不少观众分析“误杀”的多层含义,以及每一处细节与伏笔。
其实,关于“误杀”的含义,陈思诚早就说过了。总的来看,无论是第一部还是第二部,“误杀”都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电影意义上的误杀。
比如,第一部中的素察被误杀,小白羊被误杀。
到了第二部,主治医生差点被拿刀的患者家属误杀;卫生局局长被当替罪羊推下楼坠亡;市长抢走心脏误杀了小虫;林日朗用自杀的方式为小虫换心脏;在彩蛋中林日朗被玩具枪误杀。
这一层的含义较为浅显,若延伸出来,可以总结为:
追求自己想到的生活时,同时也是误杀别人的生活。
市长想救自己的儿子,想过自己的幸福生活,于是自私地夺走了小虫的心脏,让小虫失去了救治的机会。继而引发了林日朗孤注一掷大闹医院,逼得卫生局局长被推下高楼,最后为了救儿子林日朗选择自我了断。
市长的自私,误杀了两条人命,这是“误杀”的表面意思。
第二层,轻易定义一个人也是“误杀”。
在第一部中,李维杰一家在街坊邻居中的口碑像坐了一趟过山车,一会好,一会坏。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人们在没有了解事情真相前总喜欢轻易下定论。
在第二部中,林日朗被逼得无路可走,为了救儿子铤而走险。在不了解事情真相的时候,媒体的报道,外界的看法,都是在误杀他。
这层含义就是在告诉观众,了解事情真相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在这过程之中的每一句言论都是一种误杀。
陈思诚坦言自己就曾被网络暴力“误杀”过,被贴上各种各样的负面标签。在他看来,无论是“棒杀”还是“捧杀”都是“误杀”。
“误杀”的两层含义,一层在讲电影,一层在讲自己。同时,陈思诚也说出了不少艺人的心声。
在这个圈子里,艺人们面对的是千千万万个观众,难免会被贴标签,被网络暴力。了解事情的真相需要时间,张嘴就来的诋毁,对艺人来说就是“误杀”。
作为《误杀》的主演,肖央在剧中被“误杀”,在生活中也被“误杀”过。
如今,他看似风光无限,被赞转型成功,但他又何尝不是从生活的“误杀”中逃出来的?
与陈思诚的看法一致,他理解的《误杀》也是两层含义,一层是电影中被真实地误杀了,一层是生活中被外界轻易定义。
无论是第一部还是第二部,《误杀》中都包含了家庭的责任、社会的言论,以及生活中的言论。这些舆论与社会现象,都会造成“误杀”。
那么,作为公众人物,在生活中有没有被“误杀”的成分?
肖央的回答是肯定的。
这份“误杀”,从11年前就已伴随着肖央。
2010年,学美术出身,大学又尝试做导演的肖央,与搭档王太利借着网络的发展,自编自导自演了网络电影《老男孩》,并推出同名歌曲《老男孩》。
没想到这对本是甲乙方关系,半路搭档的组合,随着《老男孩》的火爆而快速走红。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媒体邀约与采访接踵而至。
突然的爆红让筷子兄弟有些茫然,肖央去银行被认出,王太利卖个西瓜被要求合影。
更可怕的是,身边认识不认识的朋友开始打电话给肖央,并让肖央通过电话跟房间里的二十多个人说话,以此证明自己与明星认识。类似的事情多了,时间一长,内心就烦躁了。
朋友利用肖央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过上自己想要的虚荣生活,却影响了肖央的生活,让他的生活不受控制,这何尝不是一种“误杀”?
久而久之,肖央抑郁了,严重到看心理医生。
因为他发现,走红后一切都变了。
以前的他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广告导演,身边有七八个朋友,每天只要做两三件事,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但走红后,身边的朋友突然多了起来,手头上的事情百倍增长,当他还想用以往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件事情,想着做好每一件事情时,一切都变得力不从心,到头来一件事情也做不好。
长期的挫败感让他产生了自我怀疑与自我否定,不想参加任何一个活动,跟陌生人讲话就会紧张。索性,一句话都不讲。
王太利形容他那段时间的状态,毫不客气地吐槽他像个神经病,并调侃他去医院看一看。
一夜爆红,让肖央抑郁,但他不受控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继《老男孩》后,自导自演的网络电影《父亲》又火了,随后一路开挂导演的《老男孩之猛龙过江》被热捧。
这时候的肖央,还可以做一做导演,唱一唱歌,相对自由随心,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直到《小苹果》的爆火,他彻底混乱了。
用他的话说就是:
《小苹果》的爆红耽误我做导演。
因为从这开始,更多的人知道了肖央,知道了筷子兄弟,继而肖央被以为是个歌手。在如此形势之下,他被迫去各个平台唱歌。
其实,他只是喜欢唱歌,并非是专业歌手,导演才是他的本命。本来《小苹果》那段时间里他想好好做两年演员,结果没想到全网爆火,只能去做歌手了。
突如其来的爆火,让肖央的生活变得混乱,在观众心中他歌手的形象难以改变,继而影响他往后的发展。
《小苹果》爆火后,恶评随之而来,被骂低俗、毁三观。如此舆论压力之下,肖央被贴上各种标签,如“小苹果”、“搞笑”、“网红”。
所以在他当演员拍戏时,这些标签一直跟随着,时常被吐槽“小苹果都拍戏了”。
对此,肖央很是无奈,他说过种什么树结什么果,大家看到“苹果”时,就会说你是个“苹果”。这也就是为什么他刚开始尝试拍戏时,一直摘不掉喜剧外套的原因。
在大众眼中,他就是个搞笑的网红歌手。
被随意定义的肖央,被舆论“误杀”。
即便他从《老男孩之猛龙过江》、《情圣》、《唐人街探案》华丽转身,通过《误杀》、《误杀2》、《人潮汹涌》、《谁是凶手》用实力惊艳观众,也没能逃过舆论的“误杀”。
因为取而代之的舆论标签是“耍大牌”、“不带王太利玩”。
与刘德华拍摄《人潮汹涌》时,被造谣耍大牌,引起负面影响。
在提名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在影视圈干出一番成就时,被造谣忘记搭档。
从2010年至今,肖央三度走红,但不管是哪一次都会被舆论“误杀”。好在,他不惧生活中的“误杀”,一直坚持做自己。
虽然从导演转型做演员不容易,也很难排除舆论压力,但也会用认真的态度去对待表演,怀着崇高的敬意向伟大的老艺术家们看齐。
面对生活中的“误杀”,难能可贵的是肖央始终保持清醒。
他曾说过,不愿让观众认识他本人,只想让大家看到他的角色与作品。他不会限制自己的人生,而是不断探索未知。
“误杀”的两层含义,陈思诚与肖央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给观众,同时说出公众人物的心声。
电影中的林日朗与李维杰,被民众议论纷纷,被媒体疯狂报道,他们何尝不是被舆论“误杀”的“公众人物”?那些在不了解事情真相就妄下定论的路人,何尝不是现实中听风就是雨的网友?
一定程度上,林日朗与李维杰代表了那些被舆论“误杀”的艺人,他们能做的除了坚持自己的选择,就是不被舆论“绑架”。这是陈思诚与肖央想表达的内容,也是他们经历过或在经历的困境。
舆论可以“杀人”也可以“救人”,在未了解事情真相的情况下切勿随意下定论,这才算真的看懂了《误杀》。
©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