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先生请出山》魔性舞步风靡—我们是否迎来了喜剧的虚无主义时代?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1-18   浏览次数:211

【关注娱乐挖矿工,热门影视挖不停。】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半决赛的舞台上,李栋、蒋易、陈天明表演的“刘关张”系列,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封官之作,不出所料,“江东鸣”再次祭出了自己招牌的魔性走位,引得现场观众一阵欢呼。

或许,三人从没有想过,他们作品中的一个走位动作,掀起了全民模仿的热潮,这个魔性走位和“陷阱喜剧”一起,成为他们最鲜明的标签

魔性走位风靡全网,“江东鸣”似乎找到了流量密码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李栋、蒋易、陈天明的“江东鸣”组合,拿出的第一作品叫做《水煮“三结义”》,说实话,这个作品在内容上还算是比较传统,通过一个梦境的形式,探讨了友情的两种形式。

但从这个作品中,无厘头,无逻辑的包袱设置,着实成为一大亮点。而最为让观众印象深刻的,还是不断重复,略显夸张的动作,以及那句“没有啊!”的台词。

或许,是受到了观众和领笑员的鼓舞,他们在第2个作品中,依旧选用了三国主题,在这次的《先生请出山》中,他们聪明得舍弃了作品的主题,而仅仅从错误的站位开始,一次又一次重复,一步又一步升级,最终才有了现在这魔性的走位!

解开魔性走位的流量密码,其实原理并不新鲜

这种魔性走位为什么能引得那么多人模仿?其实仔细研究一下也不难发现其中的奥秘。

首先,作品前半部分的故事内容,给这种走位打下了扎实的逻辑基础(尽管“关羽”“张飞”的逻辑就是没有逻辑),这使得走位变得比较可信,并且成为一种情节的概念性表达。

其次,便是一定的操作难度和在作品中不断地重复,在重复中也有一些小变化,最终变成现在的魔性走位。

这种特点非常像戏剧中的“程式化”表演,也就是不通过内心驱动行动,而是固定行为模式来进行表达。

中国人玩“程式化”表演是有传统也有天赋的,就像京剧中的各种表演动作,通过程式化套路精益求精的研究,一方面表达角色情感,另一方面达到娱乐艺术产品的可观赏性和可把玩性。

喜剧新势力来袭,对喜剧的定义应该改变吗?

在节目演出后的交流中,蒋易把他们的这个作品称为“陷阱喜剧”,意思是,只要你看了,就掉进了他们设计的陷阱,白白耽误了十几分钟的时间。

如果按照这个方法来定义的话,“三狗”的一些作品,土豆、吕严的漫才作品,包括其他弱主题或无主题的作品,都能归于这类“陷阱喜剧”。

这类作品和传统喜剧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情节和主题的包袱,仅仅用一个假定的主题,便可以天马行空,展开各种笑料包袱,呈现喜剧的效果。

那些习惯了传统喜剧起承转合,三翻四抖,主题先行,教育为主的观众,面对这种无主题,无意义,最故事的“三无”喜剧,不免有些看不懂:一代又一代喜剧大师们,在理论和实践基础上总结的喜剧规矩,为什么突然就突然不好使了么?到底是哪里错了?

陷阱喜剧的流行,是否是虚无主义的大行其道?

建国以来,我国的喜剧作品在新文化新思想的风潮下,大多摒弃了低俗、媚俗的部分,转而向歌颂新生活,迎接新社会的主题转变,形式内容一般也规规整整,不会出现太有个性的内容。

八九十年代,讽刺主义开始盛行,开放的思想也带来喜剧作品更多的主题和形式。但总体来说,无论电影、戏剧还是相声、曲艺,都遵循着“剧”的核心,即便是类似于《虎口遐想》的“先锋”作品,仍有主人公的意识流作为主线。

而近些年的作品则大不相同,随着娱乐产业的发展,更多人开始接受“无意义”的喜剧作品,故事情节或天马行空,或毫无逻辑,只要找准观众的笑点,就集中火力,直击要害,不笑出眼泪不罢休。喜剧不再承载更多的意义,笑就是喜剧的意义!

而“江东鸣”代表的“陷阱喜剧”则更加高级一点,作品中还会通过精心设计的表现形式来达到搞笑的目的。除了笑过的眼泪,至少还能在时尚的大潮中留下特立独行的浪花。

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也开始适应和喜欢这种作品,在他们眼中,喜剧就是要搞笑,主题和故事并非必要条件,他们常说的一句话是“要是喜剧都不能搞笑,那才是最搞笑的事”。

现在观众对喜剧的审美,已经摒弃了大部分形而上的东西,转而更加注重喜剧的效果。爆炸的信息已经足够填满观众日常的大脑,在娱乐的生活中,追求虚无主义,享受主义已经成为当代生活的日常。“陷阱喜剧”的流行,和现在年轻人中的“emo”,“躺平”一样,成为当代人在忙碌和压力的夹缝中,自我保护,自我救赎的无奈选择。

我是娱乐挖矿工。关注我,带你深度解读热门综艺。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