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豆瓣8.8,每集刷三遍还嫌不够-见过熬夜追星刷电影的,也见过带保温杯泡枸杞蹦迪的,但你见过拿出高考冲刺的劲头追剧的吗?
而且,不是一个两个人,而是一大波网友观众。
有人追到大脑要爆炸:
有人看完一集,从关系图到时间线整整画满九宫格,光围观都感觉要头秃:
还有人专门做了个视频节目,对剧中人物设定及心理情况逐个分析:
到底追个什么剧,需要这么拼?
小心!
进了这个“坑”,你就等着沉迷吧!
《明星大侦探之头号嫌疑人》
作为《明星大侦探》的衍生节目,《头号嫌疑人》严格来说算不得综艺,它开创了一种新形式:互动微剧。
单集片长25分钟左右,共6集。
实不相瞒,当初院长是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戳开第一案,谁知当晚就连撸三遍,真·看到停不下来!
一边怀疑自己智商,一边坚持查找凶手。
不是我抖M,只是这部剧,太特别。
跟《明侦》一样,它主打悬疑推理和良心制作,但还有个更吸引人眼球的新玩法——
它给观众安排了个主角身份:侦探。
剧情进行中,屏幕右上方会不时出现放大镜标志,是在提醒观众仔细观察画面细节。
每一个嫌疑人,也是由观众主视角进行审问。
所有嫌疑人依次供述证词,最终谁是头号嫌疑人?全部交由屏幕前的你。
这样一来,观众不再单纯作为局外人观看明星破案,而是化身侦探,走入戏中亲自查案。
说得直白点,这是一部由观众参与创作的私人订制悬疑剧。
最后提交案件分析报告,还能和无数网友一起大开脑洞,比比谁是真正的头号侦探,谁又是狗头明灯。
如此高的自由度和代入感,别说国剧领域,放眼国际也是独树一帜。
担心观众不太会玩?
那你就图样了。
用导演董子愚的话说:
“这届网友很优秀。”
数据惊人,互动效果、观众满意度更是惊人。
这也让幕后团队北京浮氧创意和导演董子愚松了一口气。
要知道,他们做互动剧,绝对是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比去年小火一把的《黑镜:潘达斯奈基》要更早。
作为独立番外,它既可以线上搜集线索,与主角一起探案;又可以线下前去拍摄搭建的实景一探究竟。
这种破次元的体验堪称惊艳,因而引发不少讨论。
没多久,《头号嫌疑人》正式亮相。
在外人看来,从《片场谜案》到《头号嫌疑人》应该是早就计划好的播出流程。先推一集预热,再放一季打响招牌,稳了。
不瞒你说,院长之前也是这么想的……
结果,一问导演董子愚,惊了。
从接到项目开始算起的话,大约是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完全从零开始。”
于是,《头号嫌疑人》成为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
第一关就是时间问题。
也就是说,整整6集烧脑案情的编写,加上内容的拍摄,中间还有各种大型场景的搭建和各种逼真无破绽的后期制作,全部加起来,平均每集耗时不到一星期。
《你的世界》案中蒸汽朋克感未来世界
《双面维纳斯》置景艺术气息浓厚
《时间俱乐部》里的摩登都市范儿
而且越往后,经验多了,节奏也越来越快,最后两集7天搞定。
比我破一个案子的时间还短。
如今再回忆起来,导演还对那一个月手忙脚乱连轴转的状态心有余悸。
为了节省时间,团队只好半边场景拍着,另外半边抓紧筹备着。
但即使知道了这个内幕,回头再看第一案,也看不出丝毫破绽。
稍留心会发现,这么多瓶瓶罐罐都蒙上灰尘,桌椅仪器都适当地做了旧,哪里像是临时凑出来的道具?
如果不是亲耳听说,还以为是慢工才能出的细活。
还不止——
我非常喜欢这部剧的一点是,独特又灵活的镜头语言。
董子愚很清楚,互动要服务于剧情。
“每一集的互动我们都尽量去玩出新的花样,让观众有不一样的体验。”
而破案线索就隐藏在左侧疯狂刷新的弹幕中,观众时刻不能掉以轻心。
“互动是可以操纵镜头的角度的,观众的代入感和作为侦探的浸入感也会更强。”
比如,时不时打破第四面墙,让剧中人物与观众直接交流。
尤其是嫌疑人一般会直接冲着镜头说话,“让观众有面对面审问的感官体验”。
或是利用镜子、橱窗等道具,打造一座记忆宫殿:
在寻找线索、分析案情时,基本都是运用主观镜头,“仿佛观众是亲自在寻找线索”。
层出不穷的新花样,逐步推进,从每一处细节加深观众代入感,最终创造全民破案的快感。
所谓微剧,一点也不“微”,妥妥的大片既视感。
现在再告诉你,这6集玩法新、质量高的悬疑剧,是在仅仅一个月时间里打造出来的,是不是有点服了?
董子愚的目标即是如此。
“导演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对剧集品质的把控与追求。从参与修改脚本,到组建摄制团队的人员选取、影片风格定调、后期剪辑等等,都是为了最终能给观众提供电影级别的视觉享受和沉浸式的互动体验。”
「沉浸式体验」,这个信念一直没变,只是不断迭代各种形式。
当然,你也可以说这些视觉呈现只是“皮”,一部剧吸引观众最重要的是故事“血肉”,这方面《头号嫌疑人》做得怎么样?
而在我撸完全剧后,恰恰觉得剧本和形式同样出彩。
六集,六个悬疑故事(其中五六为上下集共两案),个个风格不同。
创作这些故事,何止要燃烧卡路里,还要放飞想象力!
它甚至没有完整的剧情,大量隐藏内容需要放到其他地方,供观众自主发掘。
不断的闪回和各视角不同的叙述内容,也使得拍摄时必然产生一些不连贯的留白。
“虽然在视觉呈现上追求电影的质感,但叙事手法上来说,跟电影还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传统拍摄是在叙述一个故事,而互动剧则是让观众去探索一个故事。”
相当于从2D地图变成了3D建模。
其中的差距,是跨越维度的鸿沟。
跨界拍摄还面临如此高难度,要如何编出趣味,拍出新意?
《头号嫌疑人》给出了答案——烧脑和反转。
就拿第三案《时间俱乐部》来说,两个相似酒吧,八个嫌疑人。
从事件开始到结束不过两小时,最终定位凶手的关键性证据仅仅只是一分钟时间差。
稍不留神,就全盘算错。
这样的烧脑剧情,才能吸引住口味刁钻的推理迷们,去翻来覆去地研究细节。
还有第五案《你的世界》,前半段,鬼鬼还是调查案件的清白探长,后半段,剧情突然反转,鬼鬼成了头号嫌疑人之一。
出乎意料的颠覆自然勾起观众的好奇心。
同时,董子愚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做互动剧一定要克服的难点——变化。
“尤其是基于观众反应的实时变化,如何对观众的需求作出最及时的回应。”
去年年底,网飞出的互动剧集《黑镜:潘达斯奈基》,院长曾经介绍过。
许多分支兜兜转转还是绕回同一节点,交互体验较差。
也就是说,《黑镜》早已预设好了所有结局,观众不过是在设定好的迷宫中兜圈子。
这让《黑镜》想要表达的自由意志主旨略显讽刺。
而《头号嫌疑人》完全没有对观众设限——
正片剧情没有结局,作案手法和凶手人选都任由观众大开脑洞。
一千个玩家,就能设计出一千种谋杀方案。
正是这种对创新的坚持、对潜能的开发,才让《明侦》老粉和新的推理迷都追得欲罢不能。
也只有高度用心,才让《头号嫌疑人》口碑热度双丰收。
可以说,作为一款衍生产品,《头号嫌疑人》肉眼可见地增强了观众粘度,还开创了新的发展方向。
这是成功之上的成功。
同时,也让我又一次见识到什么叫「难中出新」。
从最初一个实验性质的想法,到最终一个系列的成片,个中艰辛非亲身经历无法体会。
但正是对新事物的追求和高度执行力,才成为打动观众的敲门砖。
《头号嫌疑人》只是第一个尝试。
对于未来,导演董子愚看得远,想得多。
“在未来5G和VR的广泛普及运用下,真人版的游戏或者互动剧集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或者影视行业的一个分支,更受大众喜爱的题材。”
他自认诚意满分,但是“需要改进的地方其实还有很多”。
“比如,在题材上我们可以把它做得更丰富和有趣。目前做的偏向于惊悚和严肃的剧情,后面可能还会选择尝试一下恋爱向的互动剧或者游戏。
第三个是会在内容上做成更连续的剧情,目前都属于单本剧,连续的剧情可以让观众更加投入进来。”
跟他聊着,院长也忍不住开始想象,如果有一部恋爱向的互动剧,我一个“单身狗”会怎么参与其中?
是隔空为自己喜欢的CP打call,还是干脆“跳”进去体验一番怦然心动?……
董子愚和《头号嫌疑人》这次提前交出了一份答卷。
在不久的将来,这个爱搞新鲜事的团队又会推出什么更有趣的玩法?
目前不得而知。
但我知道,只有不怕挑战、坚持质量、敢玩敢创新的团队,才能不断产出良心作品。
而这样的作品,一定跟《头号嫌疑人》一样,想不火都难!
©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