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人潮汹涌:春节档失利,预售垫底,排片午夜场,刘德华跌下神坛?-
《人潮汹涌》——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文/紫依
2020属实不易,2021年转乾坤。
2020年是中国电影界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贺岁档电影纷纷撤档,电影院歇业大半年,也让大家有时间可以好好看看以前的经典电影。
大年初二,我已经在黄金档时间看完了陈思诚的《唐人街探案3》,然后幽灵档时间,看完了刘德华的《人潮汹涌》。
前者高票房,后者高口碑。
然而,《人潮汹涌》的排片时间,就连导演都要出来呼吁增加场次了。
在春节档,排片全是幽灵场,我就想问问,这是几个意思?
大年初一是早上八点多,晚上快十点的场次;大年初二干脆就是晚上十一点半和凌晨一点半的了。
这样的电影,搞午夜场是不是不太合适?
从目前形势来看,《人潮汹涌》基本春节档没戏了,排片少得不是一般的可怜。
对于这样的质量,从导演到主演(刘德华、万茜和肖央),无论怎么说都有4星水准的电影,现在票房6911万。
相比较《你好,李焕英》目前快8.69亿的票房,跟唐探3的目前22.89亿的票房,更无法比拟,差距太大了。
可是排片唐3占比51%,李焕英排片占比30.8%,而人潮排片占比才1.2%,实在是只是人家的小数点部分。
如果人潮能有李焕英的排片率,票房目前起码有11亿;如果人潮能有唐3的排片率,票房目前起码20亿。
而人潮的单价更是离谱,只要稍微合理的场次,单价在一两百,午夜场才几十,这么搞笑的价格,是在变相劝退吗?
综合看来,人潮是春节档最能打的影片,如果排片占比上去,最保守估计起码目前破10亿。
所以看着导演“请求”院线增加排片,或者说至少保留场次不减少,态度如此卑微,我心里不太是滋味。
因为据说,过两天就要下架了,没看过的朋友,赶紧去买。
在我看来,2021年的翻拍经典电影佳作,正是这部《人潮汹涌》,豆瓣开分就7.6,算国产影片中上水平。
上映3天,猫眼9.1分,淘票票9分,如此高的评价,充分说明了它的成功。
好片选春节档,真的赌错了
时隔多年,六旬刘德华重新杀回春节档。
只不过,这次情况好像不大妙,也许导演真的赌错了。
故事是双线叙述,导演把原作的剧本和国内现有的时代情况完美的结合,表现力张弛有度,悬疑、煽情、搞笑完美结合。
网上几乎清一色的好评,四星打底。
中国电影最缺的,就是好的剧本。
就像翻拍剧《误杀》一样,表现出的票房和口碑都是有目共睹的。
只是,为什么《人潮汹涌》和《误杀》的情况截然不同呢?
也许,这与一部电影的生命周期息息相关。比如前期宣传不足,预售数据垫底,还有院线投资等资本的决定因素,以及翻拍剧的剧本不够新鲜等原因,都有可能导致它的低票房。
中国的节日里,国庆和春节是最长的假期,也是电影流量最高的时间段。
很多片方都安排这个时间上映自己的电影,也是为了能在新媒体时代,让流量收益达到最大化。
而要在这个“战火纷飞”的时间段,完成“刺刀见红的弑杀”,电影本身也要有过硬的实力,才能经得住考验。
虽然《人潮汹涌》确实好,但赶在这个时间点,也确实相对弱势了些,毕竟大家都是想赚钱的。
预售数据垫底,导致排片不好;
排片不好,导致票房也不好;
于是排片越来越差。
这就是个死循环。
客观来讲,《人潮汹涌》是撞在了枪口上。《唐人街探案3》背后有院线的资本在,陈思诚积压在手上两年,就等着这个春节档收回35亿投资成本,不多给点排片,怎么能成?
再加上这个春节档有7部电影可选,《唐人》和《李焕英》群众基础很好,头两天大家自然首选。
不知道《人潮汹涌》能否实现逆袭?
像当初《红海行动》和《摔跤吧,爸爸》,正是依靠观众的好口碑,才赢得了好的排片,最后成为黑马的。
毕竟,口碑是刷不出来的,新时代的流媒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现如今,有越来越多有公信力的评分平台应运而生,比如豆瓣、IMDB,烂番茄,包括淘票票,猫眼等等。
观众的观影有了更加直观的辅助选择参考,而不是一味地看流量明星,或者冲着高昂的制作经费去的。
郭敬明的新电影《冷血狂宴》就是最好的案例,超多的流量明星和很高昂的CG制作经费,结果是垫底的豆瓣评分和滑铁卢的票房成绩。
烂片、低口碑、高票房的时代也许还没结束,但观众明显变聪明了。
优秀、精心的故事架构,才是未来国产电影的生存之道,而《人潮汹涌》正是保持了这样的初心。
不管宝刀老不老,刘德华依然是这部电影的定海神针
刘德华刚刚开始影视人生时,也不是C位出道的,他是慢慢积累,才做到今天的成绩,成为真正的影帝。
而片中,恰恰是通过置换人生的概念,让影帝重新来一把底层的草根生活。
从跑无效的龙套开始,真假陈晓萌,讨论什么是真正的演技,体验派和演技派的优劣势,或许这就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真正体验。
只有沉浸式表演,把角色灌入到身体里面,才会是真正的表演。
本片也只有找刘德华这样影帝级别的人物,才hold得住翻拍的剧本,否则,如果只会按照剧本去演,是带不出角色真正的代入感。
毕竟日版《盗钥匙的方法》(豆瓣8.5分)中,男一号山崎信一朗的表演,已经几乎是封神般的存在了。
日剧天花板的《半泽直树》系列中,正是山崎信一朗的代表作,听说剧中很多台词都是急性表演的,续集能够一如既往保持水准,除了剧本外,还需要扎实的功底和长年累月的沉淀。
当职业杀手变成Loser 中Loser ,这身份瞬间的转变,不是每个演员都可以把控到位的,而且还要求人物必须演绎出,马上适应,重新振作的感觉。
这个角色的转换,其实和刘德华以往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比如在《无间道》中,表面上看,他是高级督察,实际上却是黑帮安排到警队的马仔。他每天都是演员,一边要演好自己正牌警察的角色,一边要帮自己的大哥擦屁股,时时刻刻要处理好各种事件,确保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利益。
最后,连他自己分不清,究竟是正义的伙伴,还是恶魔的同胞。
90年代我们见证了华仔的意气风发,也见证了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
近期的《拆弹专家2》,也充分证明了刘德华的演技和票房口碑,依然是中国男演员的天花板!
刘德华和成龙大哥是差不多年龄出道的,还是要好好珍惜,这样的电影,真是看一部少一部。
认真观看这些优秀演员的作品,是对他们最好的敬畏。
改编的高口碑从何而来?
1.致敬经典电影,成功的本土化
这部作品致敬了90年代经典的香港电影,诸如《暗战》、《赌神》、《英雄本色》和《喜剧之王》。
电影在改编的同时,又和经典电影完美的结合,搭配得恰到好处,没有喧宾夺主。
虽然,最后为了符合本土化的要求,结尾调整了,坏人还是要受到惩罚,周全(刘德华饰演)虽然失去了财富,但是老婆儿子都有了,人生美滋滋。
这个故事除了归功于,原作剧本的本身扎实过硬外,和剧本的优秀改编也脱离不了关系。
同时,导演还特别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尽量避开烂片的通病:没有真正的人物塑造。
因此,这部电影把人物的背景,性格特点等都交代得非常清楚,还花了不少精力去做感情线的铺垫,这也让原作电影里很多情节更合理化了。
翻拍的最大难度在于,没有悬念。
剧情的走向,大家已经知道,所以悬疑成分弱化,煽情和搞笑却一个都不少。
在保留了大量原版的人物关系的基础上,做了很多本土化细节的处理,包括方言,角色身份,甚至电影里喜剧梗都非常中国化,同时在剧情上也尽量做到了合理化,减少逻辑漏洞。
尤其是万茜饰演的角色,设定就非常好:一个经常要打“副本”的单亲妈妈,碰到一个弱势群体——群演,最后妥协退让,选择不期而遇的爱情。
2.节奏把控优秀,小巧思加分
整部电影涵盖多种电影类型,有悬疑搞笑,也有黑色讽刺荒诞,甚至还有点文艺气息,多元素的存在,却没有产生很大的割裂感,这就要给导演和主演们记大功。
电影不划水,在节奏上张弛有度。
一开始就紧张刺激,六分钟后迅速进入主线,剧情干脆利索。
故事中期刘德华和肖央的表演,一动一静相结合,各种细节桥段的设计,紧张又不失搞笑。
尤其是肖央最后的高潮,堪称重头戏,他本人也贡献了影帝级别的表演。
3.正能量的故事内核:命运由我不由天
周全在浴场事件后,暂时丧失记忆。
但是他自己还是用笔和纸,计入了自己的规划,思考自己为什么要自杀,经过短暂的思考,他依然决定认真过好每一天。
这与吊儿郎当的陈小萌不同。他通过屋里的书籍,分析猜测自己过去是什么职业,然后到各个片场参加表演,努力找回真正的自己。
他开始学习书本上的演员知识,不放过每一个壮大自己的机会,还做了CG技术的群众演员,得到导演的认可。
什么叫性格决定命运,看周全对待生命的态度就知道了。
所以,年轻人不要总是怨天尤人,出生不能选,但是自己的路可以自己选。
每个人不可能是天选之子,但却可以做洛杉矶的凌晨四点仍在奋斗的人。
结语
《人潮汹涌》是在翻拍剧本的本土化上,下了很大功夫的诚意之作,也是对华仔40年演艺事业的致敬,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非常值得一看。
©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