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我想起诉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了我!”12岁男孩一席话让人痛心!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1-21   浏览次数:217

最近一部叫做《何以为家》(又名《迦百农》)的电影在豆瓣上获得了8.8分的热评,被称作“奥斯卡最大遗珠”,也成为最近上映电影中的一匹“黑马”。

该片提名第9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获得第71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奖。

这部电影也受到了徐峥等演员的力荐。

它不仅是部催人泪下的电影,也反映了沉痛的社会问题。

影片一开始,12岁的主角小男孩扎因在接受审判。

他因持刀捅人,被判五年,但这一次的庭审他是以原告的身份出现。

他面对自己的父母,异常冷静、面无表情的说道:

我想起诉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了我。

12岁的小孩要起诉父母,他究竟经历了什么?

原来扎因出生在叙利亚,曾以难民的身份与家人逃亡到黎巴嫩的首都贝鲁特市,并在那里居住了8年。

他是家里的老大,爸爸妈妈明明没有养育孩子的能力,却每年都要生一个孩子。每个孩子,都吃不饱穿不暖,更不要谈上学了。

全家一共九个人住在狭小、卫生环境极差的小屋子里,家中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贩卖毒品而来的。

因为贫穷愚昧,扎因父母在孩子出生后从来没有去做过登记。天长日久,全家没人再记得成为黑户的扎因兄妹们的出生年月。

同龄人都在上学,而扎因只能帮着照顾弟弟妹妹,帮着摆地摊卖果汁挣钱,帮着父母亲制毒。

扎因的父母制作毒品的时候,完全不会避讳家里有孩子在旁边。

扎因还要拿着假处方,去药店一遍遍地撒谎,帮父母买制作“毒品”的原料.。

扎因没有户口证明,无法上学,平时还要给人打工做苦力,小身板经常提着重重的东西,风雨无阻的穿梭在凌乱的街道中。

但他做的这些,并没有得到父母的表扬和呵护,反而更多的是责骂和殴打。

这种成长环境下长大的扎因,有着本不应该属于他这个年龄的成熟。

脏话成了他的日常用语,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在大人的世界里安身。

然而,对比对外人的冷漠,他对自己的妹妹们则非常宠爱。

当扎因 看到妹妹萨哈月经初潮,他第一想到的是不能告诉父母。因为来了月经就意味着妹妹可以嫁人了。

为了不让父母发现(怕被卖),扎因三番五次冒着危险去商店为妹妹偷卫生巾,把自己的T恤脱下给妹妹当护垫。

然而,他害怕的事情终于还是到来了……父母还是发现了这件事,为了解决住宿问题,父母把11岁的妹妹卖给了一个老男人做媳妇。

这件事彻底让他寒了心,他选择了离家出走,离开这个让他失望的家庭。

然而,成人世界根本没有他容身的位置。

直到他遇上一位非法移民的单亲妈妈拉希尔,她有一个私生子婴儿。拉希尔的生活同样一言难尽,她拿着偷来的身份证假扮成照片的样子,做着苦工。因为没有时间照看婴儿,她只能偷偷的把孩子塞到提竿箱里照料。

心疼扎因的她,让扎因暂时住家里,照顾孩子来换取食宿。虽然日子依旧苦,但在这里他度过了一段虽然有些无聊,却比之前生活温暖的时光。

然而,这样的日子并没过多久,单亲妈妈拉希尔被遣返,留下了扎因和嗷嗷待哺的婴儿露宿街头。

但扎因没有放弃,为了活下去,他开始重复着父母曾经做过的一切,捡破烂、制造毒品、照顾婴儿……

生活可以把一个孩子逼到什么程度?

当他真的再也无法保证日常吃喝的时候,他只能无奈的把孩子卖掉,就像父母卖掉他的妹妹一样。

拿着钱一边理发一边流泪的扎因,小小的身体背负着多少愧疚和无力?

扎因如此努力地改变现状,但现实总是给他致命一击,因为他,没有选择。

因为四处流浪,无法立身,他回到了自己的家,迎接他的除了暴打和嫌弃,还有妹妹被欺凌致死的消息。

11岁的妹妹萨哈因欺凌难产失去生命,最终成为压垮扎西的最后一根稻草。他没有一点犹豫,抄起一把刀,上街,刺向那个害死妹妹的男人。

回到法庭,法官问扎因有什么诉求,他说要起诉自己的父母,并在庭审现场说出了憋了很久的愿望:“

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

扎因的父母面对扎因的控诉,流着泪说,自己也是这样长大的。母亲大声质问着:“我这一生都是奴隶,你有什么资格批评我。”

然而母亲的肚子里,又有了新的生命。

扎因带着恨意,冷漠的看着父母说道:“你怀的孩子会像我一样。”

这部影片中的剧情,大部分都是影片中这位小演员的的亲身经历,现实里,扮演扎因的演员扎因·拉费阿是导演从难民堆里发现的孩子。

而幸运的是,因为这部影片,扎因获得了联合国的帮助,有了移民的机会,能够开始新的生活。

片中难民大部分都是“本色演出”,扎因的人生是改变了。然而,这个世界上还有多少个扎因在过着类似的生活,他们依旧看不到希望。

何以为家,对影片中的孩子来说,他没有家,他不知道哪里才可以成为“家”。

“家”并不是指要住多么豪华的房屋、也不是一家人在一起生活就算有家。

生而不养,它也不能称之为是一个完整的“家”。

影片反映的是在战争国家,贫民窟的生活缩影。然而,影片主题还是给了大家内心深深的一击和思考:在没有战争的社会,为人父母,“生而不养,养而不教”的问题就不存在吗?

缺失的父母: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不善

1.

生而不养

生而不养,在文明社会依然存在, 遗弃婴儿仍然在发生!

伴随着弃婴的出现,弃婴箱在全世界很多地方都纷纷出现,从1996年开始,以匈牙利为首,德国、比利时、瑞士、荷兰、捷克、奥地利、意大利等欧洲多个国家陆续设置了总数过百的弃婴保护舱。同时,在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日本、南非等欧洲以外的国家,这种形式的弃婴装置也逐渐被采用。

据日本新华侨报网2017年5月12日报道,日本熊本市慈惠医院称近10年来收容的遗弃婴儿达到120名,平均每年有12名婴儿因各种原因被放置在医院提供的“弃婴舱”。

面对众多的生而不养,我国一些地方的社会福利部门也学习国外设立了弃婴岛。初衷是好的,然而,据新京报2014年03月18日报道,广州开放了仅仅两个月就关闭了弃婴岛。

原因是开放的这47天,他们接收了262名弃婴,由于前来送往的弃婴数量超出预期太多,福利院甚至都消化不下。

而据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2010年完成的《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报告》提到,相关部门保守统计,

中国每年大约有10万名儿童被遗弃,大多为残疾儿童或女童,其中绝大部分是弃婴

生而不养,何谓之父母?

2.

养而不教

养了孩子,却不能在身边陪伴教育他,这也是现今不少家庭面临的问题,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

2013年,全国妇联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中国共有6102.55万农村留守儿童。而2016年多部门联合开展的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统计认为,全国不满16周岁、父母均外出务工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

近年来,留守儿童的犯罪问题和数量也受到学者的关注。

因为缺少家长的监督和关爱,一些孩子就容易用玩“酷”的方式化解孤单,比如玩牌、吸烟、斗殴、野外出走等。

和平年代,不少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而在不和平的世界其他地区,如叙利亚,战乱、流离失所,不少家庭都无法解决基本生存问题,更难给孩子教育。

全世界未成年人犯罪,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上海大学法学院刘强在2003年发表的文章《美国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中提到,

研究表明:高比例的未成年的暴力犯罪者往往是家庭虐待的受害者和被疏忽的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面对陌生的世界,缺少的父母陪伴的孩子又该怎么面对这个未知的世界?

3.

教而不善

教而不善,不能很好或不善于教育子女,无法教出好的品行。

就像有人说,问题孩子背后总有个生病的家庭。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要么从小一味地溺爱,要么不懂得沟通,或者缺乏有效的沟通。《中美日韩网络时代亲子关系的对比研究报告》中数据显示,

中国中小学生和父母交流频率最低,平时经常和父母交流的中国学生只有57.7%

,而日本、美国、韩国依次为81.7%、81.0%和79.0%,都比中国高出20多个百分点。

网络上曾有吐槽说:“什么都有考试,唯独当父母没有”。

当然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但第一次不是做不好的借口。

不是生了孩子,就是父母,还需要养。如何养,怎么养?这是一份义务,更是一份责任。

教育子女从来都是一件劳心劳力的事,父母要不断让自己成长,好去照顾孩子,既要顾及他们的身体也要温暖他们的心灵。当你帮助孩子成长的时候,何尝又不是在帮助自己成长。

父母,我们无法选择你,但生下来就请善待我!

本文编辑:任璇

值班主任:杨小明

稿件意见请联系:

电话:010-65369722

邮箱:tousu@jksb.com.cn

本文参考资料:

① 电影《何以为家》

② 2017-05-12 观察者网《日华媒:日本“弃婴舱”为何能最终落地?》

③ 2014-03-18 新京报《广州暂停“弃婴岛”试点 1个半月接收弃婴262名》

④ 《2010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报告》

⑤ 刘强.美国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3(02):57-60.

⑥ 2018-11-13 健康时报 新闻 背景《中、美、日、韩: 中国父母孩子交流最少》(健康时报记者 王楠)

觉得文章不错,底部点一下“在看”↓↓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