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2021盘点:你被哪些剧作“伤害”过?-聊一聊2021年让人失望的剧作。
一、没落类别的尴尬存货。
宫斗、大女主等一度红极一时的主题词,热火几年之后盛极而衰,新鲜感逐渐丧失、内核短板暴露无遗,甚至逐渐走到404的那一步。
《上阳赋》在“伪”大女主风潮的尾巴上姗姗来迟,积压数年、几易其名。
全员和角色年纪不匹配,(老老实实演一个中年人的于和伟除外),在言情和权谋的摇摆裂缝中,用低端桥段拙劣搭建出奇怪的四不像。
无论是章子怡的名头,还是摄影服化道团队的履历,都无法遮掩故事本身的空疏破裂。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上阳赋》就像是一部尴尬的“过期”作品,在观众对这个类别的新鲜感逝去之后,浓妆艳抹试图遮盖短板,越用力、越不对味。
二,经典翻拍变形。
前有2020年的新版《鹿鼎记》差出天际,后有2021年版《天龙八部》努力冲击最低分。
后者连“差”,都“差”得让人没兴趣多提。
奇怪的选角,诡异的滤镜,让人看不懂的“段誉初见王语嫣尿裤子”情节。
每个环节都渗透着货不对板或者力不从心的粗糙。
一个非常吊诡的问题是,这些贯穿几代人记忆的流行大IP,需要翻拍吗?
常见回答是“求别拍”。
事实上,流行文化迭代迅速,从需求端的角度而言,新年龄层的观众、新的拍摄或处理技术,某种程度上都在催生“十年二十年出一部新版”。
然而从制作品相的实际效果来看,批量涌现的翻拍,既无对知名IP的敬畏,也无精工细作打磨精品的态度和能力;
之所以一窝蜂翻拍,让人怀疑仅仅是原创能力极度匮乏、试图走捷径翻拍结果翻车。
与其说这些作品是顺应岁月变化而翻拍,不如说是审美降级式囫囵吞枣抄作业。
三,偶像剧重灾区。
一边是种种S级S+级项目让人昏昏欲睡,号称“行”却未必“行”。
另一边则是各色粗制滥造的古偶现偶年代偶、一部比一部更劝退。
简单聊一聊几种现象。
- 消磨型内容。
快餐娱乐消费品,自然有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某些快餐式剧作,硬生生把格局追求不高的“娱乐消费品”,做成了折磨人的“消耗品”。
消耗演员的名气,更消耗观众的耐心。
林更新、吴奇隆打着《步步惊心》多年之后重聚的由头,也遮不住《我的砍价女王》的老套、尴尬、粗糙。
吴谨言在魏璎珞的短暂热火之后,重复在毫无追求的烂片中打转。
整部剧作每个环节似乎都写着“毫无追求”。
2. 贩卖皮囊的类型,连皮囊都欠奉。
“古偶丑男”横行,一度刷屏。
我个人很难认同“长得丑就是原罪”,演员的脸是画布是银幕是共鸣放大器,五官精致与否从来不是唯一标准,好演员“整容式演技”“毁容式高光”很常见。
但古偶中“丑男”横行是特殊语境下的特殊情况,潜台词是:默认剧情无亮点、角色无看点、颜值是唯一的优势。
“剧情可以很糙但脸好看、或许就能有市场”的模式,本身就是廉价、一戳即破的“贩卖皮囊”商品。
而如今甚至连一张好皮囊都欠奉,委实容易激怒目标群体。
3. 创作诉求、品相追求,让位于“搞CP”的扭曲现象。
《一见倾心》上线后、被吐槽“诈骗级别”,男主剧中截图和站姐拍图判若两人。
阿宝色滤镜让人浑身不适,据说开启了“上线之后连夜修改滤镜”的奇特模式。
下图这个名场面,更是让人震惊。
致命的是,这种“漫天槽点里偶尔插播一点剧”模式,不是这部剧的独门特色,反而很普遍。
某些中小体量的剧作,似乎从一开始就破罐子破摔。
将剧情逻辑、故事闭环、角色设定都视为可有可无的次要点缀,将重点放在按头“嗑”。
盲从“炒CP才是王道”。
戏里CP感不够,那就戏外真人互动来凑;
现任绯闻未必好使,那就启动疑似前任大法。
2021年内娱剧作最打动我的剧中CP,开年时是马得福和水花,临近年终阶段是《爱很美味》《我的巴比伦恋人》里的几对。
巴比伦不是没缺点,但至少这是一部本本分分将剧当成剧、认认真真对待的作品;对比之下,太多剧作都像是为炒CP而临时搭建的不重要背景板,剧情从套路素材库里随机抽取、混乱搭配。
某些时候,当我们倒推所谓爆款肌理时,可能会无奈困于“剧作品相一般仅仅是CP好嗑”的违心解释。
然而当“CP营业重要性远超剧作品相”成为普遍现象时,工业糖精工业砒霜就是唯一的可能。
丢掉对创作本身的热诚和尊重,自然会滋生种种乱象。
比如取材于某行业的偶像剧却毫不尊重这行业的怪现状,《你微笑时很美》绝不是最后一部“冒犯”之作。
四,热门题材的尴尬跟风。
去年《三十而已》《二十不惑》成为爆款之后,女性群像题材的热度也水涨船高。
今年播出的几部,良莠不齐、质量参差;《北辙南辕》被指责内容空洞,编剧回应“那就是我朋友真实遇到的事”。
影视剧作品拍真实发生的事、却拍不出足以打动人的“真实感”,那只能更说明创作者的无能。
整部剧作中,大概只有两段调侃贵圈的内容,让人觉得是冯小刚真心拍的内容;虽然也并不如何高明,但“调侃贵圈”总好过看这奇怪的南辕北辙。
《北辙南辕》的根源矛盾,或许在于“流行爆款”驱动和“创作者真诚表达理念”之间的巨大裂缝。
老导演或许认为自己功力炉火纯青、随意安排行活也能在爆款的流行玩法中逐利。
从满屏满眼满坑满谷的植入广告来看,“盈利”应该是真的;
丢掉的,是观众。
这一年相同题材两部口碑较好的剧作,《我在他乡挺好的》《爱很美味》并非没有缺点,但创作者观察细腻、表达诚恳;对比之下《北辙南辕》全然是套路跟风圈钱的傲慢和僵硬。
五,剧本,永远是剧本。
接下来想聊的部批剧作,并不完全属于烂片类型,但符合“让人失望”这一条。
《八角亭谜雾》可能是我个人的“年度最失望剧作”。
光怪陆离、总能不断刷新下限的剧作那么多,这部不至于“烂”,然而当初期待值有多高,追剧过程中不断被泼冷水的煎熬就有多痛苦。
八角亭的失利,当然有多个维度的复杂原因。
首先是选角。
讽刺的是,开播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你永远可以相信这个演员班底”,段奕宏、郝蕾、邢岷山、吴越、祖峰,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值得信赖。
问题在于,开篇阶段的核心落点在小女孩念玫。
她的表演实在没有代入感。
故事的节奏,整体的把控,从客观品相到和主观高预期的落差,方方面面因素太多。
而个人对《八角亭谜雾》最惋惜之处,是我们时常发现:好演员找不到能配得上他们的好故事。
一时之间,不知应该怀疑“总导演”王小帅真正的参与度有几分,还是遗憾他不适合类型化故事的节奏;王小帅已然是顶尖导演,他的署名作品,故事里吃力的夹生感尚且如此严重,更遑论其他团队。
舒心结语
某些剧作,主创团队很努力,但或许缺了一口气;
某些内容,非常行活,说好听些叫中规中矩,说难听些是死板套路温吞水。
某些内容,则完全遮掩不住“我只想糊弄些烂片来圈钱”的急功近利。
能力不足并不是致命伤,理念风气不正、“烂剧比好片来钱快”的扭曲认知,才会从根源滋生乱象。
期待2022一切会更好。
©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