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创3》即将诞生的女团,很难超越火箭少女101,原因有二-一场线上告别演唱会,多个热搜,火箭少女101成团两年后,于2020年6月23日晚正式宣告解散。
同时,由于多日来高强度的彩排,李紫婷因为身体原因没能参加,这是这个团告别仪式的另一大遗憾。
但即便是这样,火箭少女101这个曾经被诟病无数的女团,依旧在全网掀起了属于这个团最后的热浪。
这场告别演唱会除了是粉丝们之间最后的狂欢之外,甚至还引起了圈内很多艺人朋友的关注,比如杨超越的暴风哭泣发言,就引起了沈腾的关注,而且沈腾的微博也一度登顶热搜。
但是当观众真面对她们解散的这一天时,很多人才发现,原来火箭少女101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不堪。
如果单单和国内的团体相比的话,火箭少女101既有《卡路里》这样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单个成员又有影视、综艺、音乐等多领域的涉足,如此看来这个团的确担当得起“內娱第一女团”的称号。
如今,解散后的11位成员即将迎来个人发展,曾经属于火箭少女101团体的一切,都将暂时告一段落。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不禁猜测,火箭少女101之后,《创3》即将诞生的新女团能否接过师姐们“內娱第一女团”这面大旗,并且使它屹立不倒,迎风招展呢?
我个人的观点是很难,原因有二。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在追《创3》的时候,老婆问我节目里的“撑腰”是什么意思?
我说就和《创造101》中的pick是一个意思,这么一说她立马就懂了。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例子,足以说明《创3》的出圈程度远不如两年前的《创造101》。
作为一档团选综艺,要想打开知名度,选手的实力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这一点上,《创3》和《创造101》相比,其实并没有多大差别。
选择参加这些节目的选手,大多是国内经纪公司的练习生,除非像孟美岐、吴宣仪这种有过韩团出道历经的成熟选手,其他学员的水平基本都差不多。
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唱跳这种能力不是靠在训练营几个月的时间内就能快速养成的。
观众之所以看到学员们公演舞台的表现和初舞台的表现相比有很大进步,除了学员们的努力之外,公演舞台的呈现效果离不开幕后编舞老师和舞美。
所以说,《创3》的学员们出圈程度有限,节目组应该主动背锅。
其次,除了学员自身的影响力外,团选综艺的另一大看点是导师阵容。
《创造101》当时的导师是陈嘉桦、张杰、胡彦斌、罗志祥、王一博,黄子韬担任的是女团创始人。
这个导师阵容的搭配其实很合理,对学员们在声乐、创作、舞蹈、影视、综艺等领域的学习都大有裨益。
但是《创3》四位导师的分工就有些模糊。
尽管节目组选择了鹿晗、黄子韬、宋茜这三位曾经的顶级韩团成员,还搭配了毛不易这样的高人气唱作人,但这样的效果似乎不如《创造101》导师们的化学效应强。
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近两年团选综艺中的导师基本都是人气爱豆,观众对此已经有了免疫力。
这样的选择或许能集中抓住一些年轻受众,但与此同时也失去了除粉丝之外其他年龄段的受众。
除了以上两点外,今年突然认真起来的爱奇艺的《青春有你2》,在播出时间上先发制人,使得《创3》很被动,被分流了很大一部分团选综艺迷。
由于《创3》的出圈程度有限,所以新团诞生后,以腾讯为首的资本还会不会像当初倾力打造火箭少女101一样使劲的给新团砸资源,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和火箭少女101相比,《创3》的学员们是幸运的,但同时也是不幸的。
幸运的是,《创3》即将诞生的新团的限定时间是四年,这意味着这个团有高于火箭少女101两倍的时间去成长。
不幸的是,新团的成团位只有7个,和火箭少女101相比几乎锐减了一半。
此外,火箭少女101作为国内团体大潮中的先驱者,虽然面临了很多争议,但毫无疑问的是,她们也享受到了第一波红利带来的名气和热度。
对于腾讯视频和创造营节目组来说,他们当然希望《创3》能够再续《创造101》的热度,在火箭少女101解散之后再造一支“內娱第一女团”。
但或许他们也没有想到,两年时间内,火箭少女101的发展能那么好,而如今凭借更丰富的经验和更精细化运作打造的《创3》,竟然没有两年前的《创造101》热度高。
限定团体之所以会存在,无非是资本想在短期内收割一茬韭菜,既然《创3》的果实不如预期那样理想,那么资本很可能会“缩衣节食”。
比如R1SE的待遇就不如师姐火箭少女101,连R1SE的专属团综《Super R1SE·蓄能季》都只有一季,而火箭少女101的团综《横冲直撞20岁》却是两季。
当然,有一点很明确,《创3》选拔的新女团不用担心资源,毕竟腾讯这棵大树能给她们足够的资源和庇护,但是能不能火其实要靠运气。
如果当初不是杨超越那句“破音式”的“燃烧我的卡路里”,火箭少女可能至今都没有一首出圈的代表作,也不会得到路人们的广泛关注。
《创3》的三次公演已经全部结束,这意味着最终的成团之夜即将上演。
用命运多舛来形容《创3》,属实不过分。
前路多坎坷,后浪们一关关一道道的慢慢过吧。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非常先生看娱乐
©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