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全平台的跨年晚会仅有两个京剧表演!传统国粹为何日渐式微?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2-19   浏览次数:169

2022年的跨年晚会可以说是办得非常经常,但整体看下来,唱歌跳舞的表演占了大约9成以上,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节目,比例极少,最重要的是,全平台仅有两个与京剧有关的表演,分别是

张新成一人分饰两角,京剧扮相演唱《赤伶》还有薛之谦的《洛城》

张新成的表演的确是非常精彩,而薛之谦只有后半段才融入了京剧的元素

如果不是这两位人气明星,估计没有什么人会选择看京剧了

传统国粹日渐式微,的确是值得我们担忧的,究竟是现在的京剧表演不适合大环境了,还是年轻人真的不爱看呢了

其实很多东西的衰败都有其自然规律

京剧连个谱都没有、也没有群众方言基础(京剧唱腔和北京话关系不大,不是戏迷票友 如果脱离提字器 很难听懂京剧在唱什么)、也没有什么文学基础(唱词基本以白话为主)

如今京剧是大演大赔,小演小赔,不演不赔。不要说演员不努力,主要是现在生活节奏如此快速,你一个字唱半天,一句话唱个没完没了,所谓传统,所谓一个字不需改,那演员自娱自乐吧!

京剧的最大问题是没有观众,原来的爱好者,如今都在70岁以上,后无来者,行不成主流。

相反几个网红在网上随便搞个魔改,倒是能吸引大批网友的注目,播放量更是让人咋舌

其实岂止京剧,地方剧种又如何?话剧歌剧又怎样?与剧种无关,与疫情无关,与电视及网络的迅速普及有直接的关系。若不学会利用多媒体和智能终端,京剧振兴就没有必不可少的传播平台

此外也并不是说,大家都不喜欢京剧了,根本没地方去看演出,而且现在到剧院里看个话剧,也要三四百一张票,价钱太贵,如果价钱在100块钱左右,在大力宣传一下,肯定会有很多人去看的。

对于京剧艺术团体的演出,其实以为不能单纯以盈或亏而论之,如果按经济效益而论,大概十之八九,就都要“关门”。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京剧呢?历史上京剧曾十分火爆,很多名角曾一票难求,而今天颇有门庭冷落车马稀之态,其原因何在呢

历史上娱乐媒体远无法与今天相比,人们那时的娱乐场所就是“戏园子”,评书场,后期出现电影,尤其到"戏园子"看一场大戏,那是当时人们一种有滋有味的精神生活的品尝,人们受传统文化氛围的熏陶也甚于今日

此外对戏曲表演的情节也是耳熟能详,论之也是津津乐道。在这般文化背景下,一些名角焉能不火?

再看今天,科技高度发达,加之引进外国很多文化元素,娱乐形式多种多样,拿最普及的智能手机来说,方方面面的内容应有尽有,人们的娱乐生活早已不局限于单一,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受到西方文化不同程度的冲击,很多年轻人对我国历史知识知之甚少,对戏曲表现的传统故事更是一脸茫然,加指京剧的皮黄腔,节奏,道白,若非戏迷,很多人还是看不懂的,这就导致京剧门前岀现落寂的现象,当然也难以盈利了。

京剧艺术,如同我国的国画,汉字,书法,民族音乐,中华武术,都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京剧也是中华文化一张靓丽的名片,深受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喜爱,京腔京韵,往往勾起他们的思乡之情。京剧上升到“国粹",这也足以说明国家对其重视程度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应为传承"国粹”做一点努力。

当然,作为京剧艺术院团不仅要继承传统优秀剧目,也要创新,创作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秀剧目,为“国粹"这张响当当的名片不断地润色。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