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为什么年轻导演经常拿到的10亿票房,对张艺谋来说那么困难?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0-11   浏览次数:133

可能已经没有太多人关注,张艺谋电影《悬崖之上》的票房默默突破10亿大关,这个五一档的“老电影”,终于在端午档之前迎来迟到的逆袭。

虽然电影热度早已过了巅峰期,片方还是很重视战报,主创团队纷纷发文庆贺,官微专门做了张艺谋表情包当头像。

客观来说,《悬崖之上》票房逆袭也是市场对好电影的最佳回馈,这部电影原本是同期新片中的口碑之王,前期却被豆瓣仅5.1分的《你的婚礼》压制。

上映初期《悬崖之上》的票房、排片、热搜话题皆没能战胜《你的婚礼》,成了市场劣币逐良币的典型代表,这让《悬崖之上》的反超意义非凡。

不考虑时间限制,仅从总票房成绩来看,《悬崖之上》基本已坐稳五一档电影冠军宝座,很值得点赞,但同时也夹带了一个心酸现象:

张艺谋电影票房破10亿,居然这么难。

华语片的巅峰属于老牌导演,票房的爆发却属于年轻导演

网上曾出现“影视行业倒退20年会怎么样?”的话题。

有网友回应:还有这种好事?

为什么倒退是好事?因为华语电影的巅峰时代是属于过去的,那时华语片能在国际各奖项大杀四方,中国电影熠熠生辉。

彼时,文艺片有张艺谋、陈凯歌、姜文,商业片有冯小刚,在大部分国人还没有养成院线观影习惯时,他们便带来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

2010年后,国产电影票房开始爆发,先是喜剧片打头阵,“囧系列”刚带来10亿、15亿元时代、开心麻花等电影便迈入20亿行列。

《战狼2》大爆之后,类型片一次次刷新国产电影纪录,30、40、50亿都不再是不可预想的神话,当下的票房前三甲全部50亿俱乐部成员。

然而,在票房20亿 的电影里,新生代导演霸屏,老牌导演身影十分罕见,第五代导演杳无踪迹,第六代导演里也基本只有一个管虎。

在票房预期上,老牌导演的团队明显比年轻导演团队保守,《悬崖之上》票房过10亿主创们已经激动不已,而年轻导演团队立FLAG都是30亿起步。

第一次当导演的贾玲给《你好,李焕英》立了30亿FLAG;

90后第一位“百亿票房先生”刘昊然开口便是42亿;

杨幂出个支单曲,都是以《刺杀小说家》50亿票房为前提的;

备受吐槽的导演郭敬明,也能让赵又廷给《睛雅集》立个30亿约定;

虽然艺人立票房FLAG都是拿夸张数字来当标准,但也说明他们潜意识已经把十位数票房当成正常现象,野心不小。

然而,对老牌导演来说,他们当下的瓶颈仍旧停在10亿大关。

除了《悬崖之上》,张艺谋试水商业片后票房成绩最好的是《长城》,请来全明星阵容加好莱坞影星助阵,也只是勉强过了10亿。

严格来说,《悬崖之上》才是纯粹拼作品质量过10亿的张艺谋电影,这位老牌导演当下的票房总成绩,刚刚超了跨届导演邓超……

陈凯歌个人电影里票房成绩TOP是5.3亿的《妖猫传》,姜文则是6.3亿的《让子弹飞》,第五代导演目前最佳票房为冯小刚的《芳华》,14.23亿。

老牌导演创造了华语片口碑的巅峰,但瓜分当下票房红利的却是新一代年轻导演,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现象。

老牌导演实力仍在,却已不擅长把控市场

虽然大众一再吐槽老牌导演们走下坡路,无法超越自己,尤其是陈凯歌,《霸王别姬》之后的作品都存在很多争议,被调侃“吃老本”。

曾经的贺岁片之王冯小刚也不再是票房奇迹代言人,近年来尝试做题材突破,口碑却两极分化,如今已经回归老本行拍电视剧《北辙南辕》了。

老牌导演里难得产量高且试水商业片后质量越来越稳的还是张艺谋,《长城》口碑失守之后,他的新片都保持在豆瓣7分以上。

而且,张艺谋对艺术的追求仍旧胜过很多重商业不重艺术的年轻导演,《一秒钟》的摄影与立意,《悬崖之上》的质感,都有惊艳之处。

没能胜过年轻导演的票房创造力与老牌导演的艺术底蕴其实关联不大,更关键的原因,出在市场变化与老牌导演的“地气”。

短平快审美与话题营销,是部分老牌导演作品的软肋。

经常接触网络的观众会发现,大家对短平快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容易接受,尤其是短视频爆发之后,通俗的话题、鲜明的矛盾更容易吸引观众眼球。

五一档票房“冠军”《你的婚礼》便是典型,一部套娃式的翻拍故事,仍旧凭借演员颜值、哭戏以及狗血爱情桥段赢得网络热度。

即使看完的观众给出大量差评又如何?话题热度在那里,在排片高的情况下,仍旧会有大量观众去“排雷”,把口碑更好的《悬崖之上》等片给盖住了。

而老牌导演的作品更注重艺术底蕴,选择的题材也大多倾向厚重型,这种类型的作品一方面难出佳作,就像优质正剧比口碑甜宠剧更罕见一样。

在这个问题上,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都是掉过坑的,几位导演都不缺质感上乘剧本下乘的作品,有风格,但

剧本却实在难让观众认可

另一方面,即使出现了剧本扎实的佳作,老牌导演的作品也比较容易让观众望而却步,就像张艺谋的《一秒钟》,口碑高,但观众兴趣不浓。

口碑剧《觉醒年代》的可以解释这一现象,这部剧靠扎实的剧本、精湛的演技与优秀的镜头语言吸引无数年轻观众催更,算是一部成功出圈的正剧佳作。

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觉醒年代》网播指数一直没能进入三甲。

原因很简单,不少习惯了

短平快、追求解压观剧节奏

的网友渐渐静不下来心看有底蕴的作品,《觉醒年代》能出圈,都已经是质量硬到不行的结果了。

与现实生活“痛点”脱轨,是大多数老牌导演的票房障碍

抛开那些已经成了“烂片代表”的老牌导演,以张艺谋这类仍旧追求艺术创新、故事内核的优秀老牌导演来说,他们的故事是好的,但不太能踩爆款规律。

仔细看当下票房前十的华语片以及票房黑马作品,你会发现大多数电影都有一个共性:

直击当代观众的“痛点”。

要么是观影痛点,如《战狼2》、《流浪地球》、《哪吒》,这三部电影都选择了国产片稀缺的题材,亦是观众迫切希望有国产佳作来填补的类型片。

只有大多数观众需要的,才会让导演的佳作有爆款潜力,当然,前提是佳作。

要么是生活痛点,如《你好,李焕英》、《我不是药神》,一个抓住了当代年轻人的亲情软肋,一个把社会顽固性痛点搬上了大银幕。

能够引发大量观众共情的话题,也能让佳作成为潜力票房黑马。

而对这些当代观众的诉求,老牌导演们明显有一定生活脱节感,张艺谋便是典型,《一秒钟》的题材太小众,《悬崖之上》又是有大量经典前作的谍战题材。

这便导致《一秒钟》口碑虽好但观众基数小,《悬崖之上》虽然亮眼却难经得起老谍战粉们推敲对比,成绩可以过关,但想达到现象级轰动效果,太难。

有才华的导演往往最初的作品更容易成功,因为

他们是导演也是观众

,他们想拍的故事,也是大部分观众期待的故事,他们看到的痛点也是当代人的痛点。

张艺谋等导演前期的作品亦是典型,《菊豆》里封建思想对女性的压迫、《活着》的无力与向死而生、《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反封建主题……

这些都是能击中当时观众痛点的取材,但如果当下再拍,观众会欣赏作品的艺术底蕴与深厚立意,却不一定会是年轻观众愿意买票看的电影。

王小帅的《地久天长》便是典型,但大众认可作品的优秀,却不那怎么愿意为票房助力,因为它不是当代人的痛点,想吸引年轻观众,给编剧的挑战便更大。

导演王晶曾说影视人存在创作巅峰期,过了巅峰期,创作力量便欠缺了。

七话觉得,这份欠缺除了每个人的原始精力,还有支撑创作的生活共情,即生活感,就像演员如果不熟悉普通人的生活,便难刻画出角色的灵魂。

导演同样如此,很多老牌导演,尤其是文艺片导演爱拍老一辈遭遇的痛点,不是他们不愿拥抱新时代,而是他们对新时代,可能没那么了解。

张艺谋能在脱离普通人生活后稳定产出高口碑电影,已经很赞了,但如果他想要成为现象级票房的缔造者,或许还需要再回到生活,挖掘当下观众的痛点。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