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失败是故事,不是事故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0-10   浏览次数:187

看电影一直是我喜欢的减压方式,除了好莱坞的科幻大片外,就属印度电影最放松心情了——不管什么题材的主题,都可以用载歌载舞的方式来展示,合家欢式的结尾也呵护了不少观众的玻璃心。

所以这周末《最初的梦想》一上映,我就迫不及待地去看了。电影里依然是我熟悉的“套路”,充满戏剧化的故事情节,几个主要角色都不擅长掩饰自己的情绪,喜怒哀乐全写在脸上,当然也少不了节奏欢快的歌舞表演。

作为青春励志类电影,《最初的梦想》的写实性的确不如《摔跤吧!爸爸》,情节显得过于夸张,不是很接地气,但表现出来的主题却是非常现实的,特别适合即将迎来人生大考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们来观看,就当作考前心理按摩好了。而对那些有高考后遗症的人来说,也许可以起到安慰剂的作用,解开他们多年的心结。

其实这部电影跟梦想关系不大,主要讲的是关于失败的故事。先是被父亲寄予厚望的儿子考试失败,引发一场事故,再由这个事故引出父辈们当年在大学校园里充满挫败感的回忆片段。最后儿子从父辈们的失败故事中获得成长的力量,不再有自毁心理,顺利考上了大学。

整部电影的叙事结构就是“事故 故事”,倒蛮符合生活的真相,人的一生何尝不是由各种故事和事故组成,该来的总会来,该走的也留不住。

联想到这些年看过的不少现实题材的印度电影,它们的共同点就在于故事简单而立意深远,略显“浮夸”的商业包装下有着坚实的内核,敢于直面一些尖锐的社会问题,真正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

与之相比,某些国产神片要么“形不散而神散”,要么“形散神也散”,在一本正经或者虚浮的表现形式下是空洞的内核,往往看得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在欣赏这部印度电影的过程中,我还产生了一种“照镜子”的感觉。虽然中印两国的文化风俗完全不同,但电影反映出来的失败教育的缺失问题却是如此相似。

我们身边总是不缺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在鸡娃上互相攀比,不停地让孩子学这学那,生怕孩子被同龄人落下。他们何尝又能意识到相比成功,孩子更需要接受失败的教育。

毕竟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和成才、成功相关的,早已习惯了凡事论输赢的思维模式——看重努力的结果,而不是努力的过程,很容易因为结果没有达到预期就否定自己的一切,甚至出现自虐的倾向。

俗话说,治顽疾得用猛药。电影一开头就以极端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成功教育的后果,触目惊心又发人深省。虽然最终的结局是美好的,但也是为了突出儿子转变观念后,对失败不再纠结,并且充满自信和勇气开始了新的生活。

记得万维钢老师在《精英日课》专栏中提到过,成功跟失败不是反义词,而是同义词,它们共同的反义词是什么也不做。

所以,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我们既不能急功近利,凡事都以成功为出发点,也不能因为惧怕失败,就一味追求所谓的安全感,把自己限制在舒适圈里,拒绝接受任何挑战。

关于如何面对成功和失败,电影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大致意思是“我们全神贯注于胜败输赢,却忘记了怎么样过好人生,但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正是生活本身”。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