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一首歌吓坏上万网友,这女人真敢玩-最近优质专辑倒是有几张,单曲却少得可怜。
作为音乐媒体人,我每天会听大量新歌。华语新作发行速度自然不愁,但想挖出高品质单曲就如大海捞针。即便再难,我还是听到了值得推荐的作品。这首歌就是《以上皆非》。
嗯,可以暂时把它理解为“以上什么都不是”。
它是徐佳莹一周前发行的新作。如有人已点击开头曲,可能会被吓到,又或者感到惊喜。你要是有以上感受,那么请放心,你不是一个人。前奏第一秒我就被徐佳莹吓到了。说来也巧,那时离开公司已是晚上21:00。正在走夜路的我,随意播了《以上皆非》,突现的喘息声吓我一跳。上次被音乐吓到还是去年的事。周深那首《天堂岛之歌》配合视频简直了。当然,徐佳莹新作的恐惧色彩在我内心只有短暂停留。她开口瞬间,我的情绪立刻从惊恐转到了惊喜。“她这是要转型”?我心里满是疑惑。在我印象中,她是演唱慢板抒情的好手。这种暗黑曲风无疑是在重塑自我。在微博翻到她的新歌宣传海报,发现她正是如此想法。
“重组:毁坏:重生。”
这三组词、六个字构成了她新作的态度。这是一个心理建设的过程。拿到金曲歌后,其实就是一种新阶段的开始,她可以放心大胆去尝试新风格。在媒体问到新歌在表达什么时,她说道:“这首歌是我当下最真实的挣扎和感受,我想说的都在音乐和歌词里了”。她没有做太多解释,而是让大家自行在歌中寻找。听完她的新歌说明,我又重新听了一遍。
我发现,她想要传递的远不止突破那么简单。
听到副歌部分,我似乎又感受到某种矛盾。旋律又回到流行乐标准,只是编曲和演唱依然如主歌般歇斯底里。
这时候我才明白,她并没有把过往形象完全推翻。
她保留了抒情旋律内核,用异类的编曲进行包裹。这种“留一手”的操作,倒像是在平衡商业与艺术价值。她撕掉了“抒情”标签,但身上却有遗留。这样做不仅颠覆听众想象,还让聆听者不会自动远离,因为音乐中还有我们熟悉的东西。针对以上观点,制作人陈俊豪给出了解释。
他认为大众口中的黑化、突破、神婆等词,是对也是错。
虽然音乐风格大转变,但这只是徐佳莹的转身回望罢了。
她并没有与过往挥别,反倒联系更加紧密。
我们在《以上皆非》中看到的,其实只是她的一小部分。
从整体聊完新作后,我们再谈谈旋律。
从整体聊完新作后,我们再谈谈旋律。
如果不是特别喜欢徐佳莹的朋友,听到主歌就可能切歌。
甚至有人可能边切歌边说:“什么玩意儿。”
完全理解听众内心想法,它对粉丝外的听众并不友好。
歌曲结构比较复杂,主副歌间还插入了预合唱段落,是一首不容易理解的作品。
编曲变幻莫测,乐器也出现不少极端和声,是流行乐很少涉及的领域。
前奏小提琴旋律是灰色的,加上老式收音机的沙沙作响,像是国外战争片的配乐。
这里小提琴奏出的旋律还是偏抒情,加入的小调色彩是对后续彻底毁坏的过渡,这种调性对比其实也是她内心的挣扎。
她想疯得彻底,但又无法完全说服自己。
钢琴在作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音色却不明显。
它被制作人铺在中下层,用连音和跳音持续奏出主导旋律。
钢琴更像是一个稳定器,它在复杂的编曲间筑牢歌曲架构。
这首作品演唱难点并不在于复杂的节奏和音域,而是对调性的把控。
听到徐佳莹的处理,我会想到周深在《歌手》演唱的《自己按门铃自己听》。
他们演唱的作品都一反常态,可以说与自己的调性完全不符。
但如何精准拿捏又不显突兀,这就对演唱者提出极高要求。
听徐佳莹介绍,《以上皆非》本是去年《歌手·当打之年》演唱的作品,但由于总决赛未进入第二轮,最后没能展示。
歌曲沉淀近两年后,最终问世。
作品搁置的这些年,对她也是一种成长,对作品的诠释显然会更加成熟。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这种暗黑音乐是经过多次尝试,最后才得以成形。
过往的《现在不跳舞要干嘛》、《病人》、《高空跳弹》等作品都是与她抒情风格相背离。
她不想在音乐风格中受限,想要挖掘自己究竟还有多少可能。
我记得她第一次参加《歌手》时,整个赛季几乎都是抒情作,从那刻开始不少人就爱上了她细致入微的演唱方式。
等到去年再次回到舞台时,她做到了突破。
《我还年轻 我还年轻》、《大艺术家》、《管他什么音乐》这三场演出我印象尤为深刻。
她减少了抒情歌在舞台上的占比,用更多具有动态效果的音乐风格向大众展示自己的可能性。
这种音乐意识的变化,有市场竞争的关系,但更多是她自己对人生某一阶段的总结。
就像她在微博说的那样:
“经历过这么多的标准,这首歌是我现阶段歌手身份的心得总结…”
即便是因外界介入而做出的不得已改变,也让如今的徐佳莹变得更加丰富了。
©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