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放弃留校去农村基层、坚守清华讲台60年,这些清华人都怎么样了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1-25   浏览次数:166

以清华大学为拍摄对象的纪录电影《大学》在7月中旬一经上映,就得到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虽然排片不多,我还是带着女儿小花去看了。

影片于2018年开始拍摄,全清华制作团队,三年跟踪式纪实拍摄,在110分钟里讲述了几个清华大学的普通学生和教师的真人真事——有刚经历完高考的第一代00后大学生,有面临职业选择的博士毕业生,有留美归来探索“星辰大海”的青年教师,还有坚守在清华讲台上整整66年的老院士……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其中3个主人公背后真实的故事。(本文含少量剧透以及相关人物背后的故事)

1

留校or基层选调生

这位清华博士生的选择是…

宋云天是水利系2019届的博士生,毕业后,他面临着一个重大的抉择:是留校任教,还是践行自己的理想,到农村去当一名基层选调生。

宋云天回老家过年,一大家人围坐在餐桌前他说:

“不管我未来选择了什么道路,我辈一定会好好努力。”

宋云天的奶奶听后在推杯换盏时悄悄地抹眼泪,奶奶就是村支书,宋云天从小就有个心愿——成为和奶奶一样的人,造福百姓。

干了一辈子村支书的奶奶,深知基层工作难做啊……她觉得自己已经苦过了,不能让子孙再苦,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所有线都要从你这个针眼里过。”

宋云天在留校和去基层选调之间犹豫到深夜,他最终站在了利己主义的对面——“我想去基层地方政府服务,造福一方百姓。”

宋云天有的不仅仅是个人英雄主义,同时在他心中有怀有质朴而温暖的家国情怀,引导着他做最有意义的工作。

看完电影刷豆瓣短评时,刚好看到了宋云天后辈的评论,他已经跟他奶奶一样,成为了无数基层人民的一道光。

我也去搜了一下宋云天幕后的故事,2019年,28岁的宋云天去了豫北农村——河南省辉县市冀屯镇前姚村。

一开始村民们听说来村里担任第一书记的是个清华博士,都大吃一惊:

“清华博士?恐怕他吃不了农村的苦。”
“清华毕业来当村官???”
“名牌大学毕业生来干这个,真是太屈才了。”

宋云天的工作从填写各种材料报表,到义务劳动、干农活都有。某天村里拆除违建,宋元天搬石头搬得满头大汗时,纪委书记碰到他,问他这样的瘦身板咋能搬石头呢?宋云天回答:

“职位有高低,干活无贵贱,正好锻炼身体!”

疫情期间,宋云天的工作不再分白天黑夜。除了正常参与防疫工作,他还想办法找来网课资源,走门串户指导孩子们学习;后来他把村委会一间会议室利用起来,亲自给学生授课。

2020年中招成绩公布,奇迹出现,前姚村历史性地有10个初中生考取了辉县一中!

宋云天所做的当然不止是填写材料、辅导功课,或者调解纠纷这些事,他在2020年还干了几件大事:

2020年4月,前姚村在全镇率先启动宅基地改革;2020年7月,前姚村敲响辉县市集体土地入市改革“第一锤”;协调流转600多亩土地,带领种植大户到多地考察,全部种上油葵,并举办了乡村文旅节;2020年12月,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建立,盘活村中闲置土地资源,并为当地引才引智提供了空间……

为人民服务的道路有很多,为什么一定要去基层?

在宋云天的日记中,他用鲁迅的话写道:愿为萤火,发一点光

就像他奶奶在电影中说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宋云天知道,只有到基层到人民中去,根才能扎得更深,理想之树才能更茂盛。

2

特别高兴能拿到

一张回国的单程机票

第二位主人公蔡峥是“哈勃”冠名的博士后学者,1986年生于北京,在海外求学10年,曾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深造天文,当时家人建议他留在美国做到顶尖再荣誉回国。

正值清华大学恢复天文系,蔡峥想趁年轻为祖国多做点事,于是他买了一张回国的单程机票,顺利应聘成为清华大学的一名老师。

以下是蔡峥老师应聘清华大学教师的试讲环节,讲课时的“教棍”是一根树枝hhh▼

入职清华天文系后,除了授课,蔡峥还有个仰望星空的梦想——要建一座属于中国的宽视场光谱巡天望远镜,把中国的天文观测水平做强大

“想领先就要有自己的设备和技术,中国一定要有人做。”

这个“6.5米望远镜”项目面临了重重阻力,我国在这方面是从零做起,技术、人才、资金各方面都存在困难。

蔡峥从没有退缩过,他和校长邱勇一对一交谈、奔走各地拉动国内外合作……从被质疑如何组织调度全国的力量,到国际天文界的通力合作,一切都在往积极的方向发展。

影片的时间跨度只有3年,现在还不知道最终的结果会如何,但蔡峥在《大学》的首映礼上给大家了一个“七年之约”:

“我想给大家做一个七八年的约定,到时候,用我们自己的望远镜,带着大家看看已知和未知世界的边缘。”

刚好女儿小花最近在追航天主题热播剧《你是我的荣耀》,看到蔡峥教授的故事后,她跟我说:“妈妈,这位老师有点像于途哥哥(杨洋饰)呢!”

电视剧中的于途也是清华毕业,双修了金融和天文学,身为航天设计师的于途,由于一些残酷的现实问题想跳槽去做投行。(同期做金融行业的同学年薪百万,航天人的薪资不高,父母来上海看病只舍得住几十一晚的小旅馆。)

最终于途还是留在了航天研究所,为中国航天事业而努力,剧中谈及“中美的航天差距”时,于途的一段话,跟《大学》中蔡峥的想法不谋而合

“无可讳言,在航天领域我们和世界最顶尖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有人直言至少三四十年,但三四十年的距离,不代表需要三四十年去追赶,我和同事们努力的意义,其一也正在于此。”

正是有无数像蔡峥教授这样的学者,在各自不同的领域上前仆后继、鞠躬尽瘁地努力深耕,中国才能变得更强大。

3

她坚守在清华讲台上

整整66年

1935年出生,如今年近90岁的院士钱易,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已经任教66年,但她依然躬耕于三尺讲台,累计培养了31名硕士、47名博士。

同时,她也是我国环境保护和环境工程研究与教学领域的大师,为推动环境领域研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易院士还有另一个身份,她是国学大师钱穆的女儿,“钱家”被评价为“一门六院士,半门皆教师”,她说:

“我父亲、母亲是老师。两位叔父、两位姨妈和两位舅父都是老师。我有三个哥哥一个妹妹,加上配偶,一共10人,九个半是老师。”

下图是钱易院士一个字一个字往电脑里录入的场景,钱奶奶认真的样子也很可爱!▼

钱易院士平日非常谦逊低调,在接到拍摄的邀请后,曾三拒拍摄,她觉得还有无数比自己更年长、更优秀、更值得尊敬的人,他们比自己值得去采访。

最后钱易院士被一封手写信打动,导演孙虹说:

“(钱易院士)得知我们希望从师长的故事出发,将这种传承精神感染更多人,她终于同意了。”

在清华大学给一些高龄院士们办的荣休会上,这些老院士们纷纷表示自己可以不退休,希望学校能给自己保留办公室,继续教书育人:

“我对学校没什么要求,就是希望能再给我保留一段时间办公时间,教书育人。”

电影中,钱易院士给自己老师——101岁的许保玖先生拜年,离开时摄影师把镜头对准了墙上的一幅画。

那是一副仙鹤图,是20年前钱易老师在许保玖先生八十大寿时赠送的贺礼,落款是:学生钱易和张忠祥

导演孙虹在拍摄时谈到:

“从这几个字上,仿佛看到了白发苍苍的钱易老师年轻时候的样子,曾经也是学生的她从老师和前辈的手里接过教书育人的使命,又用一辈子的时间站在三尺讲台前守护着这个使命,将环保的知识和理念传递给一代又一代的清华学子。”

在钱易院士的身上,我们能看到无数个有使命的“百年树人者”。

写在最后:

作为清华大学建校110年校庆贺礼片,虽然纪录的都是清华大学的人和事,但传承着最简单的人文精神、价值理念的传统,想表达的也是最普世的大学精神,这也给我们带来思考,当下被“内卷”“鸡娃”模糊了的教育本义到底是什么?

希望每个看完这部影片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努力的答案。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