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被捧红女星嘲笑,被111位编剧联名抵制,他犯了何等众怒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1-24   浏览次数:151

“每一次定演员都是我一个人说了算。”

“流量被骂的时候你以为他们不想转演技派吗?”

“没有演技的流量演员三部四部拍下去就会废掉了。”

在内娱盛行“你吹我也吹彩虹屁凑一堆”的环境里面,这种辛辣直白的刺头言论可以说非常罕见了。

但因为说出这种话的人是于正,所以大家也没有觉得多稀奇了——

占据内娱十几年舆论山头的人物,不瞎喷不胡吹,和大家一起看待这位长期处于风口浪尖的人物。

“剑走偏锋”的制片人、捧人和推剧能力彪悍、编剧里的营销高手、营销里的优秀编剧、非遗传承者......这些每一个令所有人难以挪开眼球的标签,像色泽鲜明的旗帜一般,高高悬挂在《延禧攻略》砖红色的城墙上。

格局,往往发生在破立之间。

“人生就是大闹一场,然后悄然离去。我试着与过去的很多不舒服和解,最高的美德是宽恕和放下。”面对如潮的赞许声与不绝于耳的质疑声,于正坦然、通透。

“明哲与痴心”,看似冲撞的两者,同时激荡在他的内心里。

你要说现在谁最火?

当汪海林因骂顶流而被群嘲时,于正已经坐上编剧圈第一顶流的宝座,无论是新剧的海报,还是角色人选,他每次都能在影视圈搅动风云。

现在,于正有了自己的粉丝后援会,每回娱乐圈出什么大事,总有人cue他,他活成了“大明星”的样子。

虽然说于正现在拍摄的每一部作品,都让很多的观众们褒贬不一。

但是于正当年可是真正的科班出身。

当时在毕业之际选择当演员,但恰巧不巧那个时候有人跟他说你的形象身高都不足。

从这点上作为演员真是前途堪忧,但那个时候的于正却没有选择像人们所说的励志故事一样和那些人怼到底。

而是用曲线救国的方式选择去当编剧以及制片人,在当年跟着香港知名导演李惠民学习编剧,那个时候对于他来说人生几乎是最黑暗的为了能够每天去李惠民导演家打车需要40元,而由于经费问题,他每次只能住在出租屋的地下室里。

于正接了《爱情梦工厂》的剧集编写工作,编一集能得到1000块钱,天赋异禀的于正很快就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正是于正的超强编写能力,他被监制李惠民发掘了。

此后于正在编剧路上平步青云,不过于正和其他编剧不一样,于正只把利益放在第一位,什么名气和声誉对他来说都是身外之物。

这也难怪为什么于正从来不怕别人骂他,在他看来一切打不到自己的终将让自己更加强大。

于正被主持人问:“你有过追求名利的阶段吗?”

于正回答:“我从来没追求过名,只追求过利。”

所以,吃瓜群众们“骂于正抄袭”、“骂于正娘P”、“骂于正不要脸”、“骂于正无耻”等等,人家根本不在乎,甚至还偷偷想“又送我一次热搜”。

2003年,于正首次担任《带我飞,带我走》的编剧。

其实,这部剧的第一编剧叫付星。

付星得知消息后,非常生气,于正马提出赔偿1万块钱。

2005年初夏,于正工作室从上海搬至北京。

于正首次以编剧、监制双重身份参与的电视剧《大清后宫之还君明珠》面世。

特别是在江西电视台平均收视率份额达到了13.04%,成为江西地区2006年上半年古装电视剧平均收视率冠军。

但《大清后宫》既是于正事业腾飞的起点,也是他被指责抄袭生涯的起点。

住着七八十一晚的影都宾馆,或是招待所,出行坐着经济舱或是火车,那他赚的钱去了哪里呢?

就是用于《美人心计》的制作与拍摄上。

虽然最后这部剧因计算问题没有盈利,但也正是因为这部剧让于正名声大噪,一下子从中等的编剧变成了被热捧的编剧,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对他此后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公开场合,他总表现得不惧风波,因为他相信“再坏的事情很快就会过去”。而一年拍三部戏的高产也曾经被他解读为慈善——“我养活了那五百多个人”。

《宫锁连城》播出后,他守在电脑前盯着收视率排名,结果一出来就马上给朋友发微信语音:“我们是第一,是第一。”后来他说自己不在乎这些名利了,无论身处的是山顶、山腰还是山脚,都无所谓。

不过,《延禧攻略》播出后,他一直等到口碑向好的时候,才有勇气打开弹幕。

“攀一层,再攀一层,人生最终是没有顶峰的,要享受爬的过程。”

“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享受青春,到那个时候再享受权力。享受青春就是实现自我价值,努力的让自己的梦想有计划地一个个变成现实。”

有时候的他只是喜欢说真话,而往往总会引火上身。但他也感叹“年轻人为什么不听一听呢?”

刚入行几年的于正本来老实做着编剧工作,直到9年前《美人心计》播出,不但让林心如再演爆剧,双方骂战也把于正也推到了风口浪尖,大众眼前:

这件事情让于正明白——与其做一个幕后推手帮别人翻红,不如单干,培养自己的SUPER STAR!

于正,走上了这条神奇的造星之路!

今年生日的时候,于正发了一篇长文。

在于正20年的编剧生涯中,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编剧做到国内顶尖,一路走来也经历过很多辛酸和苦楚。过去的他不被人们所理解,如今42岁的他,终于感受到了每个职业的不易,人这一生再怎么想逃,但最终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安全区,只能选择接受,和自己和解。

在文中他提到,“站在行业巅峰的尚且如此,何况那些才华和野心不匹配的?”仅从“行业巅峰”四个字就能看出,于正还是一个对自己非常有自信的人,全篇虽然都在抒发感慨,强调要和自己和解,但也不忘夸一下自己的实力。

他很狂,或许他有足够的底气。

第一天在片场,俩人一起吃盒饭,于正说:“姜思达你可以吃两份,因为你胖和瘦都差不多。”此时的姜思达的表情已经稍显不悦。

餐桌上,于正说姜思达最大的优势就是年轻,时间多,姜思达表示很开心。然而紧接着,补充道“虽然你没那么美”。

而姜思达表情瞬间的变化,大家可以看到什么叫做真正的笑容逐渐消失。

采访镜头中,于正一心扑在工作上,离不开手机,用语音批评对方的不专业,甚至出现了愤怒的情绪。

姜思达说:“他就是一个AI(人工智能),披着人类的衣服,然后试图扮演上帝,从他身上几乎看不到所谓的人味。”

可是后来,随着姜思达对他的习惯,称有一种社交模式是于正式的。只能是他有,因为他足够厉害。

于正,他够狠,爱较劲儿,很拼。

摸着良心说,于正确实有在频繁地科普传统文化、非遗技法。

比如《延禧攻略》,各位妃嫔的衣装配饰,确实是花了大功夫。

还有包括纭裥绣这些传统的技艺。

妃嫔们头上各色各样的绒花,来自南京传统工艺大师。

《鬓边不是海棠红》里的服化道里,也有许多非遗的呈现。

记得之前于正上热搜。

于正说“以后但凡参加我的电视剧拍摄的主要演员,必须无条件参加剧本围读,假如没有时间,或诸多借口,可以拒绝出演。在娱乐圈寒冬的今天,还不尊重表演,尊重你们的饭碗,那么你们就直接等着被淘汰吧!”

过了一会,于正编辑了微博,补充了一下:“这篇文章没有特别指谁,就是声明一下,微信朋友圈人太少,这里公开表一下态,马上我这里要开始围读了,相信看了我的表态就没有人不来了!”

以往于正的发言总会引发争议,但这次倒是一边倒的支持。也有网友回复:“韩剧主演们不管多大牌,都要参加的。”

网友们表示:终于国内拍剧也开始开剧本研讨会了吗,真的是非常必要,这次支持于正。

不过他也有很多争议,首先是跟汪海林的骂战,两个编剧在网上互怼,引发了很多吃瓜的网友在旁边围观和讨论。

然后就是作为制片人考核官参加了《我就是演员》的录制,在节目中火力全开,李汶翰、姜潮被他说不会演戏,差点让发起人李成儒老师当场失业。

还有在《我是特优声》中讨论配音的专业性问题,被网友说不礼貌。

因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法律很快宣判于正败诉,赔偿500万元加公开道歉。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