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64年前的经典反特片,真实案件改编,背后却是尘封33年的冤案!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1-21   浏览次数:168

大家好,今天是一期久违的「反特片怀旧」栏目。

前面几期说过,反特片是国产电影在特殊时期的产物。

建国初的十七年间,各类特务案件层出不穷,正是基于这种时代背景,反特电影开始大行其道,一是起到宣传警示的作用,二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矛盾。

抓特务是那个时代的普遍现象,但是在众多的特务案件里,有一桩案件后来被证实为冤假错案。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该案却被定性,成为全国皆知的重大案件。

这起冤案在1958年被拍成电影《徐秋影案件》,在当年公映后引发了巨大反响,是五十年代反特片中的经典名作。

然而该片所改编的真实案件,却在三十多年后被证实是一桩冤假错案。

本期「反特片怀旧」栏目,就来聊聊这部63年前的经典老电影——

《徐秋影案件》

Xu Qiuying case

影片拍摄于1956年,由长春电影厂出品。

导演于彦夫是长影厂的老导演,她的妻子张圆是著名演员,是文化部评选的新中国22大影星之一,在《徐秋影案件》中,张圆出演了反特女特务邱涤凡。

片中的男主角侦察科长汪亮的扮演者李亚林,也是22大影星中的一位,其在《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饰演的复员军人高占武,堪称是当年一代人的大众偶像。

另一位主角杜处长的扮演者是著名演员浦克,出演过不少经典反特片,如《国庆十点钟》、《古刹钟声》、《寂静的山林》等等,也是《甲午风云》中的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

电影改编自真实案件,其原型是著名的“邵玉魁案”,这起案件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罕见的一起大冤案,但在当年却被当做典型全国通报宣传,由此街知巷闻。

著名侦查小说家程小青曾根据这起新闻事件创作了小说《她为什么被杀》,长影厂的两位编剧丛深和李赤,也是以这起新闻事件为灵感,创作了《徐秋影案件》的剧本。

进入故事部分。

1951年,抗美援朝期间,东北某城市。

深夜,城内的江心岛上,发现了一具年轻女性的尸体。

警方勘验过后,发现死者名叫徐秋影,在当地的战勤处工作,死因是枪杀。

现场发现了一枚军衣上的铜制纽扣以及一把美式手枪留下的弹壳,另外死者倒地时,手表砸在了石头上,时间停在了晚上八点三十五分。

法医尸检过后,证实死者也是在这个时间段被人给枪杀。

当地公安局的处长杜家楷和侦查科长汪亮闻讯后,立即带领办案人员展开调查。

通过死者人际关系的调查后,了解到徐秋影有个男友叫做何彬,也在战勤处工作,她的家中还有一位老母亲,以及一个干姐姐邱涤凡,在教育局当干部,经常到徐家照顾年迈的徐母。

据徐母所说,徐秋影在出事前情绪很不正常,经常半夜惊醒,她以为女儿是因为恋爱问题才这样,所以一开始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根据邱涤凡和何彬的反馈,警方很快查到了重要的嫌疑人,徐秋影的前男友彭放

彭放在教育局工作,是个从部队转业的复员军人,以前和徐秋影谈过恋爱,但徐秋影后来提出分手,并认识了现任男友何彬,然而彭放却依旧缠着徐秋影。

在徐秋影的家中,警方搜到了一封彭放寄给徐秋影的信。彭放在信中对徐秋影与自己分手的事情耿耿于怀,并表示绝不会善罢甘休。

杜处长恰好就是彭放的姐夫,铁面无私的他,开始怀疑起这位小舅子。

经过调查后证实,案发现场找到的纽扣就是彭放衣服上的。

同时,在徐秋影被杀前后,有人看到他从江心岛经过。

杜处长决定先带着妻子彭聪(彭放的姐姐),一起去看他。结果彭放刚喝完酒,气色很不好。而且杜处长在纸篓里发现一张被撕坏了的徐秋影的相片,并悄悄把它拾起来。

杜处长故意试探,问彭放晚上到哪儿去了,彭放撒谎说看电影去了。

可调查过后,却得知彭放去的那家电影院,当天因为装修根本没有开业。

另外,根据邱涤凡交代,曾听死者徐秋影生前提到过,彭放手里藏有一把手枪,加上之前彭放曾经给徐秋影写过恐吓信。

动机、凶器、作案时间全都吻合,这一连串的证据,让彭放的嫌疑变得很大。

杜处长和侦查科长汪亮对彭放进行了问询,彭放承认自己以前当兵时,曾经缴获过一支美式手枪们,枪内有五颗子弹,彭放将这把手枪视为自己的军人纪念,就没有上交给部队。

汪亮检查了手枪后发现,枪内已经只剩四颗子弹,再让技术人员核实过后,确认彭放手里的枪,就是杀害徐秋影的凶器。

根据这些材料,杜处长确定彭放是杀人凶手,他大义灭亲,请求上级批准逮捕他。

然而 ,侦查科长汪亮却在这些看似严丝合缝的证据链条中,发现了不少疑点。

首先,现场并无扭打痕迹,怎么可能会有纽扣留在现场;

其次,如果彭放是凶手,他为什么行凶以后不把手枪抛弃或销毁,竟然还承认了并把枪上交,枪找到的时候,连开枪的痕迹都没有被擦掉,有这么愚蠢的人吗?

再者,汪亮核实了目击者提供的证词时间,确认在案发前,彭放早就离开了江心岛,也就是说,他并没有作案时间。

另外,汪亮仔细阅读了徐秋影的日记,得知在案发前,徐秋影曾经遇到了一个“死”而复活的人,对方让徐秋影很害怕,害怕自己的秘密曝光。

巧合的是,何彬也向汪亮提到,徐秋影被害前在江畔食堂不知遇到了什么人,使她神色大变。

以及,徐秋影的日记中有一个可疑的地址:花园街48号

汪亮让手底下的女侦查员齐绿匀,去调查一下日记上的地址。

就在此时,侦查部门收到了情报,发现一个代号为P491的特务近期可能有活动。

另一边杜处长请示上级逮捕彭放,可上级却指示要谨慎处理案件,提醒杜科长在查案的同时,要充分估计到案件是否存在政治谋杀的可能。

就在警方思考案情的时候,汪亮收到了通知,彭放来警局录完笔录后,回家服毒自杀。

昏迷的彭放被送往医院抢救,汪亮在彭放家中发现了彭放写在笔记上的话,从语气来看不像要自杀的口吻,此外房内还发现了半枚女士脚印。

正在这个时候,女侦查员齐绿匀带着花园街48号的老看门人来到了警局。

根据看门大爷的汇报得知,花园街48号在解放前住着一个名叫罗精达,对方是从重庆来的,没有职业但生活很阔气,而且总是交往一些不三不四的人。

东北解放前,这个人就突然病死了,也没有家人来吊丧,只有一个外甥女给草草处理了后事,后来那个外甥女也离开了。

汪亮得知这一关键细节,问看门人,罗精达的外甥女姓什么?

看门人回答,姓邱。

汪亮瞬间亮相到了死者徐秋影的那个干姐姐,于是就让侦察员暗中调查并监视邱涤凡的一举一动。

这天在公园内,邱涤凡约徐秋影的男人何彬来公园散心,两人交谈时,有个公园内的男人为了买冰棍,主动找邱涤凡换了点零钱。

这一幕恰好被附近监视的侦察员给拍下来,将照片拿去给看门大爷辨认后,确认邱涤凡就是罗精达的外甥女。

同时,汪亮在邱涤凡的住处,找到了与在彭放自杀现场发现的那枚足迹相吻合的鞋。

汪亮推断邱涤凡可能是潜伏的特务,而公园里找他换钱的人,应该就是罗精达,两人秘密在公园接头,肯定是有什么阴谋,而且很可能与徐秋影被害案有关。

为了侦破案件,汪亮想出了引蛇出洞的计策,他故意告诉邱涤凡,中毒的彭放已死,为了让敌人放松警惕,好露出马脚。

邱涤凡自以为计划天衣无缝,就开始各种拉拢在战勤处工作的何彬,何彬因为女友之死,一直无心工作,恰好给了邱涤凡机会,趁机从彭放那里窃取志愿军的战勤情报。

得到情报后,邱涤凡来到徐家,想用电台秘密将情报给发出去。

然而就在此时,汪亮来到了徐家,将邱涤凡逮捕,并揭穿了她的特务身份。

经过审讯,邱涤凡供出了杀害徐秋影的真相,原来徐秋影在解放前也是一名特务。

当年,罗精达秘密发展了徐秋影加入组织,让她帮忙窃取我军情报。解放前,罗精达以假死名义潜逃出境,但他认为徐秋影意志不坚定,因此又派邱涤凡主动接触徐家人,借此监视徐秋影。

前不久,罗精达回到东北,徐秋影看到死而复生的罗精达,因为担心自己过去的特务身份曝光,所以才会很害怕。罗精达和邱涤凡一起进行威胁利诱,让徐秋影从男友何彬那里窃取战勤情报,徐秋影却提出要退出组织。

罗精达一直逼徐秋影帮自己做事,徐秋影不愿意,这让罗精达动了杀心。他让邱涤凡以徐秋影的名义打电话约彭放来江心岛,接着又偷取了彭放的手枪和衣服上的扣子,借此杀人栽赃。

彭放是个耿直的愣头青,只是放不下昔日的恋人,才气愤下写了恐吓信。当警方开始调查彭放的时候,邱涤凡悄悄来到彭放家下毒,伪造出彭放畏罪自杀的假象,借此误导警方查案方向。

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侦察科长汪亮识破了特务的阴谋嘴脸。

当邱涤凡被捕以后,他就在码头布下了天罗地网,将妄图潜逃的特务罗精达给逮捕,而他正是代号P491的特务头子,前国民党军统北满站的科长。

至此,“徐秋影案件”的真相终于大白了,彭放经过抢救也转危为安,他参加了志愿军出发到朝鲜前线去了,而侦察科长汪亮又接受了新任务。

他们各自在不同的战线上,开始新的战斗。

上世纪五十年代,是国产反特片的第一波高峰。那时的观众格外喜欢惊险的反特片,加上又是“真人真事改编”,让影片自带话题属性和吸睛的噱头,影片的上座率自然空前的高。

但同时影片的热映,也引来了大量的舆论批判,被抨击的焦点在于,认为此片的立场不够明确,对于片中的特务的形象的刻画比较暧昧,将女特务徐秋影塑造成一个悲情可怜的角色,这在当时的文艺创作风气下,是很难被接受的,影片因此很快被停映。

一直到七十年代末,这部电影再度被复映,才又一次引发社会的轰动,成为国产反特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然而电影很快再次被投诉下映,这次被投诉是因为影片的原型案件当事人邵玉魁的投诉。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她曾亲自写信申诉,影片因此停止公映。

说到这里,必须提及一下本片背后的原型案件,“潜伏特务邵玉魁案”。

原案件发生在1948年,影片中徐秋影的原型是,哈尔滨市文教局女秘书赵洁珊,当时被人神秘枪杀死在松花江边,警方一开始将其定性为情杀,但调查后发现几名男性嫌疑人都没有作案时间。

后来,警方根据赵洁珊日记中的一个地址,查到了新的嫌疑人邵玉魁,当时的邵玉魁已经怀有8个月的身孕,担心坚持下去,会无法保住肚子里的孩子,因此才认罪。

一直到1981年,邵玉魁才被释放,此时她已经在监狱里被关押了26年。出狱后的邵玉魁开始为自己伸冤,但因案件年代久远,调查取证过程复杂,最终在1987年才被彻底翻案,证实是一桩冤假错案。

说回电影本身,《徐秋影案件》虽然原型是一桩冤案,但故事本身拍得颇为跌宕完整,基本上就是标准反特悬疑片的套路,人物虽然有些脸谱化,但正邪对立及斗智斗勇的塑造还是比较成功,放在同时期的反特片里算是相当优秀的作品。

而且电影全程在哈尔滨取景,索菲娅教堂、霁虹桥、江畔饭店、花园街,对于50年代的城市风貌的纪录颇有价值,此外该片后来被改编为电视剧《古城谍影》,由女演员陈数主演。

现实中,当案件沉冤得雪,已经33年过去,至于死者赵洁珊的真正死因,已经成为一个永远的谜团。曾有人评论说,这起案件背后的症结在于,“有罪推定”致使案件审理缺乏实体正义

当我们再回看这部电影,其故事背后的真相是如此的让人唏嘘。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