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电影《长津湖》:零下40度的战场,他们靠热血和意志来较劲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2-06   浏览次数:218

撰文/时歆

预售票房提前3天近亿。

让人想看的不止是电影本身。

因为顶级的配置和阵容,都比不上故事的沉重性。

只因这故事里,都是历史的血和肉。

如果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那一部好的战争片首要做的就是先把美好展示。

1950年,中国刚结束长达数十年的战争年代,正处于发展的新阶段。军人千里坐在归家的竹筏上,等待他的是山色倚晴空的家乡,以及家中的父母弟弟。要说唯一的美中不足——只有他手里捧着的是哥哥战死的骨灰。

但在千里和家里团聚的同一时候,局势动荡的朝鲜被美国插手干涉战争,自恃装备无敌的美国已经踏入中国境内,抗美援朝战争的打响让千里对家里说的“该打的仗都打完了”一话未得兑现。

使得全体军人必须得严阵以待的仗有多难打?

开局就可谓落后一截——美国完全占据了朝鲜的制空权。

没有制空权,第一项的运送电报机就差点全员覆没在敌军的战斗机手里,荒野里埋伏的战友,沦为敌军的赌注。

因为没有制空权,中心指挥所也被美军炸掉,而指挥官只能躲进防空洞,领袖的后代仅因为军中紧缺的一幅大比例地图就牺牲。

失去的制空权,也挂钩于后援。零下40度的天气,志愿军们因物资的紧缺只能一口土豆一口雪在前线撑着,穿的衣服更不足以抗冻。

屈辱吗?可这才是中国经历过的战争最真实的写照。

没有什么手撕鬼子,没有什么戏耍敌人团团转。

装备悬殊,飞机和炮火时刻在震鸣,刚喘口气就得收拾起家伙去下一战场......

这就是战争。

虽然《长津湖》的每一帧都可以说是最顶级的场面和特效,但它真正让人能共情进战争里的,是角色。

伍千里,家里的二哥。和家里老大出门打仗,回来却只能对父母致以没能照顾好大哥的愧意,所以他被迫带上万里去打仗,唯一的私心就是万里能活下去。

指导员梅生,原本可以负伤退伍,还是骑了十二小时的自行车回到前线,只因他深知不打仗就没法好好过日子。

雷雎生,一个性子风风火火实际上把每个自己带的新兵都当儿子看待的老兵。因为见过太多的战争和死亡,所以一直护着万里,甚至不想他那么快见识到战争的残酷。

宋时轮,指挥中心的司令官。心系没拿到棉衣的战士,他跟着战士一起受冻也不愿意穿棉衣。

以及最重要的角色,万里。

如何感受一场此前理解只存在于课本书籍的战争?

很简单,把“我们”带进战争。

伍万里,一个一直在家里莽撞的野孩子,如同每一个生活在和平年代,在电影院里吃着爆米花喝着可乐的我们。

觉得打了仗就是大人的模糊认知,使他可以因自己的任性就进了部队上了战场。

可走进了战争,他才发现:战友真的会血肉横飞在他的眼前,战争的横截面从来都充满了伤亡。

哥哥贴身携带的本子上记满的战友名字,实际上是他在奔赴前线的火车上看到的那些家国河山的重量。

他从一开始吊儿郎当的弯腰驼背,到能准确报出自己作为“七连第六百七十七名战士”的军人名号。

稚嫩的少年因战争加速成长为一名志愿军,更是响应了中国一直以来的成长。

电影用重复出现的一句话来表达中国的蜕变:

蛋从外面被敲开,只能被吃掉;而如果是从里面被啄开,没准是只鹰。

如果说《长津湖》是一部主旋律巨作,旨在把当年那段历史重现给现在看的人。

那它的副歌,一定是如今盛世中国。

当年的先人,啃着冻土豆,穿着单薄棉衣来到战场。而战场另一侧,是吃着大鱼大肉,装备是最好的枪支坦克,号称战无不胜的美国军队。

志愿军们的日常是屏息警惕头上轰鸣的敌机,而美国军队里响起的则是“圣诞快乐”。

可谁都不是为了赴死而去打仗。

梅生和千里说起自己打仗的理由,就是看着女儿,想到如果这仗他们不打,后代就得打。

是啊,正因为他们的誓死守护祖国,才换来如今的和平盛世。

水乡渔村的安宁祥和,以及长城的壮阔绵延,都没有被战火波及。

如今我们借由其他媒介接触历史,不因安逸而忘记心怀的敬意和感激。

就是先人们想归田卸甲后看到的唯一画景。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