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豆瓣6.2,章宇、马丽这片,上影节金爵奖拿得挺水啊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1-20   浏览次数:226

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东北虎》拿到金爵奖最佳影片。

2022年开年,《东北虎》上映。

这次导演耿军还是熟悉的味道。

本文有剧透。

1

寒冷的鹤岗白雪皑皑,徐东(章宇)正在矿场开着挖掘机。徐东为了生计做了两份工,白天在矿场开挖掘机,晚上在学校做宿管。

你以为他是那种为家庭扛下所有的居家好男人?

错了。镜头一转,一位年轻靓丽的女孩提着汽水来到驾驶座,要与徐东“风流”一番。完事后,徐东自怨自艾如今颜值、经济下滑,只剩一个看似稳定的家庭……

徐东的老婆美玲(马丽)即将临盆,正愁自家的狗无处安放,便给丈夫下了一张通牒,要么给它找个好人家,要么卖了。

不懂拒绝的徐东拉着狗去了狗市,小摊贩热情向徐东招揽,并许诺卖狗还能给他剩下一张狗皮。

已与狗产生深厚感情的徐东,还是把它寄养在别人家。收养狗的男人叫马千里(张志勇)是债务缠身的建筑商,他家里正集合七大姑八大姨向他讨债,生活举步维艰。

无奈之下,马千里找了一群要债人,帮他要回房地产商拖欠他的报酬。这群人向马千里讨要了这只狗想美餐一顿。徐东再来探狗,只剩下一件风干的狗皮。于是徐东开启了一场“为狗复仇记”。

妻子美玲在徐东衣物里发现了一根女人的黄头发,坐实丈夫出轨,开启“寻小三”。美玲的生日,她要求徐东带自己去见小三,专门为此摆了一桌鸿门宴,最后小三退场。

徐东与马千里的恩怨似乎在同病相怜中得到化解,徐东找马千里讨说法,两人被亲戚从窗外扔进来的萝卜砸倒在地,两个落难男人同时躺在地上,竟有些浪漫。

徐东和美玲的生活是否回到原点,马千里是否得到了救赎?影片做了留白,但毋庸置疑的是人要向上走、向远看,正如片中落魄小二所传递的哲思,这生活还得继续啊……

2

《东北虎》看似是一部偏文艺的喜剧片,实际内核是悲凉。

影片以现实风格讲述小人物的生存现状,嬉笑怒骂之间把人生真相说给你听。耿军执导了近二十年的独立电影,《烧烤》、《青年》、《轻松+愉快》虽小众却不冷门,即使少有机会在大银幕上与观众见面,却收割了一批死忠粉。

纵观耿军作品都极具生活化,《东北虎》也不例外。耿军表示故事的原型就是他的朋友徐刚,也是《东北虎》中演神经病诗人的扮演者。

当年徐刚家的狗没法继续养了,就送到朋友找的人家寄养,结果人家把狗吃了,他很愤怒,要找他们算账。当作品有了这个支点后,创作过程就变顺,第一条复仇线就初具雏形了。

而妻子抓小三是导演耿军关注周遭人生活动态捕捉到的。用耿军的话说:“但凡家庭婚姻出一点问题,就会成为这个世界上最惊悚的恐怖片”。马丽饰演的妻子,发现丈夫出轨后对其进行精神折磨。

先是妻子在生日宴中下毒,后又是跟小三组成“一家四口”一起拍全家福、大摆酒席庆祝,估计任何男人看了后都会后脊发凉吧。

马丽和章宇是好演员,在这部《东北虎》选角之时,章宇、马丽第一次见面就定下来。

当好的演员遇上了好的导演那就叫做“喜结良缘”。拍完这段高潮戏后,导演在摄影机后哭得稀里哗啦,能够感受到他是个性情中人。

3

《东北虎》的故事被分解得支离破碎,有种贴近生活却高于现实的疏离感。

这一点主要集中在章宇和马丽这对夫妻上,前期背景无任何铺垫导致角色塑造不完整,也就显得男女主异常单薄。

除了出轨捉小三这条荒诞与趣味性兼具的故事线外,似乎没有太多的亮点。反倒是被追债的包工头和章宇的故事线产生了意外看点。

且不说章宇与包工头之间由仇人到朋友式的转变是否符合现实逻辑,但导演在处理这对敌对关系时明显加入了东北式的仗义。徐东问,就剩下这半桶酒了吗?马千里说,里头还有三桶,就能感知两个男人已经一笑泯恩仇。

同是在夹缝中生存的两个男人又何必互相为难呢?这就是《东北虎》向观众所传递的“生存哲思”。

一直以来,徐东都幻想自己会成为主角,在妻子美玲的“帮助”下,他圆了一次梦,可在梦醒之时,徐东又无力去收拾生活残局。最后小三向夫妻俩敬酒,对徐东一家三口的祝福掷地有声,一点点敲在徐东心上。

影片向观众描绘了现实生活中的典型男人,年轻时风光过,人到中年的他“虎落平阳被犬欺”光景不在,这是一种无处诉说的落寞。

亦如贴合片名的“东北虎”的出现——一对来动物园参观的爷孙,当孙子困惑为何老虎不叫?爷爷给出的解释是因为老虎在这里圈养,年纪也大了所以不会叫,映射的就是主角。

从一定程度上说,包工头马千里的出现排解了徐东这种落寞,让他有了一种情绪出口。如果观众不主动从零碎的故事片段中找关联,很难领悟到影片的真正内涵,相信有绝大部分人将影片情节看成了鸡零狗碎的。

《东北虎》完成度没有想象中的高,人物之间缺乏内在逻辑,也难逃文艺片的装腔作调之嫌,它依然延续着男人对自己是老虎的过时意淫,而选择忽视他们早就被生活打压成狗,金爵奖也实在拿得很水。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