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1995年,元奎和洪金宝功夫对决,一个公司倒闭,一个与李连杰散伙-上个世纪50年代,京剧演员于占元,创办了中国戏曲研究学院,并广收门徒、传承京剧艺术。
此时的他,或许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弟子“七小福”中,洪金宝、成龙、元奎、元彪、元华、元彬等人,未来会扛起动作港片的半壁江山。
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影产业的快速崛起,大批梨园子弟开始走向了银幕。
起初,洪金宝作为大师兄,带着师弟们一起闯荡香港影坛。
在此期间,师兄弟们各自也遇到了不同的发展机遇。
其中,成龙是自立门户,而元奎则是选择和风头正劲的李连杰合作。
由于属于不同公司,站在了不同的立场,造成了洪金宝和元奎在港片市场上,多次正面较量。
当时的李连杰早已成为了会下金蛋的“母鸡”,制作公司争着抢,而李连杰希望给自己下金蛋。
于是在1992年,李连杰自立门户,成立了自己的正东电影。
而元奎也离开了“洪家班”另谋发展,在此契机下,两人一拍即合。
一个是当红功夫明星,另一个是专业的武术指导,李连杰和元奎的合作也因此被很多人看好。
正东电影公司的处女作《方世玉》,在上映前并不被人看好。
首先,他饰演的黄飞鸿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做这样一次类型相近的转型成功率几乎为零。
其次,90年代初,业界的盲目跟风,导致港产武侠片已经出现了颓势的迹象。
然而,电影上映后,却创下了不错的票房成绩,同时也打破了质疑。
李连杰还是那个李连杰,虽说饰演的是方世玉,但是却有着如《黄飞鸿》一样的潇洒。
而且在片中,他和赵文卓饰演的九门提督,在染坊里那段长短棍的恶斗,令观众赞不绝口。
只可惜,《方世玉》的成功,并没有让两人的事业再登新的高峰。
由于武侠、功夫、动作片的扎堆,让李连杰逐渐感到危机,所以急需一部转型之作。
于是在1994年,李连杰和元奎一起筹划拍摄出了《中南海保镖》。
两人想要借此机会,完成从古装武侠到现代动作片的转型。
只可惜,电影上映后,口碑着实还不错,但是票房却不尽如人意。
正因为如此,在当时以票房论成败的香港电影市场,《中南海保镖》无疑是失败的。
为了挽回颓势,元奎和李连杰商量过后,两人决定将目光对准动作警匪片,以此来打造一部卖座的电影。
要知道,90年代的香港影坛,是双周一成的天下。
成龙的动作片、周星驰的喜剧片、周润发的警匪片,是最卖座的三大类型片。
以李连杰的人设,拍喜剧片肯定是不合适的,唯独警匪动作片,才是唯一的出路。
而成龙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他的作品就是最好的证明。
于是在1995年,李连杰和元奎联手打造了这部电影——《给爸爸的信》。
李连杰和谢苗这对“父子”,在元奎的指导下各展所长,力度与节奏俱佳,尤以两人联手歼敌的场面,不仅精彩而且还颇具幽默感。
虽然该片是动作片,却是以讲述父子情为主,在文戏与武戏方面,结合得相当成功。
另一边,师兄洪金宝也没闲着,而是在探索属于自己的电影。
早年,洪金宝的功夫喜剧和灵幻僵尸片,在电影市场极其受欢迎。
然而,不甘于现状的他,却努力开拓新的类型片,为此斥巨资拍摄了《东方秃鹰》。
然而,这部电影的票房表现,并没有预想中那么好。
《东方秃鹰》的票房受挫,以及僵尸片的落寞,洪金宝的事业遭受了巨大的打击。
而且随着洪金宝执导的《战神传说》、《一刀倾城》等电影的票房惨败,他名下的电影公司,先后走向破产的结局。
在巨大的压力下,洪金宝也想走成龙的道路,自导自演了警匪动作片《冇面俾》。
于是元奎的《给爸爸的信》和洪金宝的《冇面俾》狭路相逢,先后相差仅一天,几乎算同时登陆电影院。
同样的题材,难免会要比出个输赢来。
说实话,仅从质量上看,两部电影难分伯仲。
但是,它们的缺点也很明显。
《给爸爸的信》与早期李连杰的电影风格大相径庭,而且整体基调太过于悲情。
而《冇面俾》的故事太过于套路化,没有一点新意。
于是洪金宝和元奎的票房对决,洪金宝一直处于下风。
电影《给爸爸的信》上映28天,拿下了1500多万的票房。
而《冇面俾》上映只有14天,取得了500多万的票房。
虽说后者只有前者一半的时间,但是票房却相差1000多万,令人意想不到。
反观同一年上映的《红番区》,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红番区》这部电影,不仅轻松斩获了3200多万美元的票房成绩,而且还帮助成龙正式打入了好莱坞电影市场。
相比之下,《冇面俾》和《给爸爸的信》两部电影的票房失败,也在意料之中。
此后,洪金宝的电影生涯,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而元奎与李连杰的合作关系,也因几部电影的票房失利,也走向了结束。
总的来说,不管是元奎、李连杰,还是洪金宝,它们的失利不仅仅是个人原因,还与整个香港电影市场的没落有关。
不可否认,港片走下神坛,是时代的大势所趋。
港片的变迁史,其实也是电影行业的变迁史!
©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