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长津湖》的细节有多细?情节和道具做到极致,只做历史的搬运工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2-08   浏览次数:122

《长津湖》的热映已经让志愿军抗美援朝那段往事,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实有关抗美援朝的作品如《上甘岭》《英雄儿女》,样板戏《奇袭白虎团》等经典的珠玉在前,给后世拍摄的作品也是带来了的压力,当然在千禧年之后有很多作品也是横空出世,比如近年来《三八线》《战火熔炉》和《划过鸭绿江》等高评分作品,也接过前辈们接力棒述说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近年来两部优秀的抗美援朝电视剧

不过和电视剧频频的高分相比,讲述我志愿军的电影却是频频扑街,前有《我的战争》,后有《浴血无名川》和《金刚川》这样只能算“不错”的作品。不过所幸《长津湖》的热映弥补了电影版的缺憾,整部将近3个小时的电影虽然在故事叙述上有断层,和《金刚川》一样故事没有很好的展开(主要是疫情的原因,启用了3个导演,风格没能很好贯彻)。但在观影中却让人看起来并不枯燥,电影对细节和历史的考究可以说是历年战争电影少有的。套用某纯净水品牌的广告语就是“《长津湖》只做历史的搬运工。”

那到底长津湖在细节上做的有多“偏

执呢”?

《长津湖》剧照中的第九兵团战士

从武器装备上看

很多时候看一个战争影视剧是否用心,或者说遵循历史,在武器道具就可见真章。很有幸《长津湖》做到了,而这后面的功臣应该要归功于——兰晓龙,作为国内最“纠结”的战争剧编剧,兰晓龙在战争道具细节上可谓滴水不漏。一直被军迷和历史爱好者评为不可超越经典的电视《我的团长我的团》,正是出自他手。

我的团长我的团剧照

神剧横行的现在,这些军人“脏”的真实

而在《团长》中,兰晓龙开辟了,轻机枪射击是要换枪管和弹匣的,请抗战神剧多多学习。

迷龙和他的副射手豆饼(剧照)

集团抱着机枪冲锋的神剧

在战争年代,国军士兵们在见到长官后的持枪礼是像不辣那样的,具体的在同样追求细节的《大决战》中也能体现

团长中不辣的持枪礼

《大决战》中我军的持枪礼(剧照)

言归正传,回到《长津湖》中,兰晓龙在有关历史道具的设定也很符合当时9兵团基层作战连的特点。

在电影中,7连的主要装备有驳壳枪、司徒登冲锋枪、日本三八大盖、九六式轻机枪,加拿大的79勃然、和六零迫击炮,总之就是万国造(日式、美式、英式和加拿大式)。而这些装备基本上都是在解放战争从国军“物流公司”缴获的。

《长津湖》七连的弟兄们各式装备

电影中出现日军的96式轻机枪,华野,特别是山东部队有一部分是装备日式的,因此出现了在战争剧中不常见的96式轻机枪也不足为奇。

连的神枪手韩东君试射机枪

抗美援朝我军的96式机枪手

除了,在武器分配上这些装备符合时代背景之外,在武器分配上这些装备的细节同样也值称赞。比如韩东君饰演的神枪手,因此他的步枪就选择精度很高的三大式步枪,这有利于精准射击。而且值得说道的是我军抗美援朝之前是没有“狙击手”这个称谓,只有叫“神枪手”。

神射手旁边的三八大盖

用于精确射击的38大盖

而且因为装备缺乏,我军的神枪手并不会出现很多抗战神剧中的6倍、8倍镜,更没有什么98K,因此在抗战和解放剧中出现狙击手和瞄准镜这个词和装备,基本上可以将其划定为神剧之列。

抗美援朝后期我军神枪手

神剧里带瞄准镜的狙击手,用心瞄准吗

步枪手如此,而主角吴京和朱亚文等人一直带着的冲锋枪,在我军中,一般都是配属给班长和突击手,不过我军很多连长和排长都是从战火中晋升的,因此在作战中也会带有冲锋和敌人短兵相接,也会随身携带一把冲锋枪。

手持司徒登的我军指战员

再比如胡军饰“雷公”雷睢生,很多非军迷可能会觉得一个连怎么会装备有迫击炮,但实际上入朝作战的志愿军9兵团,在火力上是得到很大加强,在每一个连都有装备2-3门60炮制的火力排。

雷公用布包裹的就是60炮跑身

炮兵用60炮掩护友军作战

在装备中还有一个细节展现得很好,那就是我军钢盔。

这个在《集结号》中也有反映。很多战争电视剧中将我军的比作天神下凡,因此认为带上钢盔不就和国军和日军那样“贪生怕死”,怎么符合英雄的设定?但实际上我军在作战中会带上缴获的敌军钢盔,在作战中有钢盔就相当于多一条命,防弹片防子弹。

 《长津湖》里头戴90钢盔的雷公

解放战争中头戴钢盔的我军战士

头戴90式钢盔的日军

最后说《长津湖》还黑色幽默恶搞了一把国军。

李晨扮演的余从戎在作战中还操作了一辆美军坦克,如果放在一般的抗战剧里面这绝对是瞎扯,但如果在《长津湖》中还真可能出现。

鲁南战役后被俘虏的国军和他们的坦克

因为后面吴京说他在“鲁南战役”开过,就很好解释了,当年鲁南战役我军缴获了大量的国军坦克,而在这里我们可以假设一下,余从戎在加入7连之前可能是一名“解放战士”,这也能解释和说明余从戎富家公子哥和文化人特性。

七连的火力拍张余从戎

从时代场景上看

在对历史细节的把握上,《长津湖》也是做到了极致。在这里举两个例子

一个是7连在入朝前和刚入朝那会,基本上都是额“昼伏夜行”尽量在晚上行动,白天隐蔽蛰伏。

这种现象在抗美援朝战争初期是我军运兵的常态。通常的做法就是运载士兵的军列一般也在黄昏发车,到了黎明会隐蔽山谷或者隧道里面。

夜晚乘坐火车入朝的志愿军

夜晚乘火车入朝嗯志愿军

当然不仅列车,就算是一般的运输给养和后勤的汽车大抵也是遵循如此,在脱离高炮部队或者米格走廊保护之后,志愿军的汽车也是“昼伏夜行”。

神龙车队片段,汽车兵也是昼伏夜行

另外一个是片尾的彩蛋出现了“水门桥”。这是有很深引申寓意的,看到这基本上可以石锤了这个7连就是《我的团长我的团》主角孟烦了,在解放战争中被俘后加入“7连”,也是《士兵突击》里那个钢七连。

钢七连的传承

在长津湖作战后期,当时的第27军3营7连参加了第三次轰炸行动,用炸药将水门桥炸了个稀碎,而担任这个炸桥部队的正是电视剧《士兵突击》中钢七连的原型。在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许三多所在钢7连的钢七连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在一次战斗中几乎全部阵亡,面临着取消番号的命运。这一点和《长津湖》7连的设定是一样的。

炸水门桥的7连

而且《士兵突击》从故事发生的背景基本上可以锁定是北京军区,而到了千禧年后,20军隶属济南,27军被派到卫戍北京,因此这个线索就连起来了。因此从连队文化(以编号来确定战士,让战士有归属)和同样隶属于27军,同样参加水门桥之战,基本上可以锁定钢七连就是《长津湖》中的七连。

两个时空的里的7连

《长津湖》的热映和票房成功并非偶然,这除了我们的爱国情怀之外,其影片质量也是很高,而电影中这些细节无疑是对历史的最大还原。影片从《长津湖》这个大历史背景出发布局,再以7连的这些小人物进行填充,以小见大,展现我志愿军们保家卫国的决心和意志,“雄赳赳跨过鸭绿江”。

在这场立国之战中我们赢了,打出了未来100年的和平,此战之后,山河已无恙。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