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赵文卓新片《纹身》公映一周竟无人知晓 了解真相唯有一声叹息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1-23   浏览次数:166

要不是朋友推荐,小编都不知道这部电影,赵文卓主演的动作片《纹身》,已于上周1月14日公映,但似乎并未掀起波澜,看了下排片也时低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导致公映以来票房惨不忍睹。按理说,演员赵文卓一直以来都是当下稀有的硬汉男星,近几年不仅凭借硬朗外表和演技戏路拓宽,更是凭借综艺《披荆斩棘的哥哥》见识到了赵文卓别具一格的亲和魅力和高情商,可谓人气飙升。

而《纹身》这部电影,除了主演赵文卓外,还汇聚了“网络电影一姐”徐冬冬、实力派范逸臣、《长津湖》中饰演医务兵的李岷城,《暴力街区》的法国跑酷高手大卫贝尔,以及《隐秘的角落》中惊艳的小童星王圣迪,这样的阵容,虽不算是超人气,但也是看点满满。但《纹身》落得如此境地,究竟是为何?难道是电影的问题?

当然不是,小编看完电影《纹身》,发现该片绝非烂片,反而有着不俗的看点。

电影的故事发生在1935年,是一部民国题材,但比起常见的民国作品,本片更像一部西部片。

中国式西部片,当年《让子弹飞》带起的风潮,将场景瞄准了中国西部地区,故事的时间大多是发生在民国时期(也有例外),纷争的时代,割据的大地,未开化的西部,故事在这种三不管的环境下展开,多以具有传奇特色的公路、冒险、犯罪题材为主。其实无论是美国西部片还是莱昂内的电影那样,作为比较具有地域代表性的片种,中国西部电影不像老外那样发展成势头,在《无人区》之后便凤毛麟角,但同样具有鲜明的特征。

在势力割据的地域里,外来人打破了当地的既定结构,从而引发了诸多事件,这是无论东西方西部电影的最大特征。这部《纹身》正是如此,赵文卓饰演的纹身师阿昌在当地小有名气,而他所处的西南边陲,风景如画民风淳朴,当地青龙帮与官府相安无事,奈何在日寇入侵的乱世之中,阿昌和一家人也被卷入。可见电影的背景设定,是一个多方势力混杂的大染缸,帮会、倭寇、官方三足鼎立,而阿昌和他女儿,裹杂在其中,本想各方势力都不得罪,但无意中竟然成了胜负手。

因为阿昌作为纹身师远近闻名,突然有一天日本人登门拜访,阿昌本想谢绝并将其杀之,却中途出了意外,而阿昌本人因为跟日本人接触,也被怀疑成汉奸。而没想到随后的发展出乎意料,跟阿昌接触的人,都莫名其妙地被暗杀,阿昌也成了被怀疑的对象,一时间众叛亲离,他为了洗脱罪名,也为了女儿的安危,不得不铤而走险。

从本片来看,《黄金三镖客》的影子随处可见,所有西部片里的元素如劫案、赏金猎人、枪决斗场景在本片里都不缺少,西部片基调在东渡之后依然成型。然而在大量借用原作场景和情节的同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极富有想象力的改造,使得整个故事虽然具有浓重的西部片特色,却在场景转移到东亚以后丝毫使观众感觉不到突兀和生硬,尤其是时间设置在三十年代的中国西北的这一点,上世纪前半段,中国大地的风云变幻跟西部片的类型特征倒是不谋而合,非常符合剧中情节和人物的背景的需要。傀儡政权的存在,反日武装的斗争,帮会的横行,日寇的疯狂,都非常吻合这一时期的特点,也为电影最终的乱战和热闹提供了机会。

风格终究是电影的呈现形式,对于导演来说,电影无非是致敬意大利西部片大师莱昂内的一种手段,将模式化的产物搬到的东方,并不是单纯的复制粘贴,否则照猫画虎必定产生水土不服。出现的元素上的极致。比如阿昌,就是一个从不用枪的武林高手,在枪械格斗中,无论是纹身用的刀具,还是匕首等冷兵器,让人耳目一新。尤其是赵文卓与武僧一龙的大战,成为全片最佳。

此外电影中儿女情、兄弟义、父女情,情感戏文戏十足,青龙帮帮规展现、仪式感亮点很多,最亮眼的当属纹身,乃是本片专属,电影中阿昌给给徐冬冬饰演的角色纹身场面可谓养眼十足,半裸露身姿曼妙,眼神迷离,伴随着纹身带来的疼痛,视听很好的表达出来。

可见,《纹身》是一部气质独特、类型元素完备的经典动作电影。有着大篇幅、高强度的打斗对抗,也有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风情特色。非要把丑话说在前头,影片也有显见的瑕疵,比如过多的独白和跳跃性的剪辑等等,终究而言《纹身》既有长处也有不足。不过西部片渐渐远去,眼下回潮却来自东方,实在有趣了点。在很多烂片当道的市场,《纹身》可称一股清流,但为何落得如此境地?

上网查了一下,原来该片曾经一度资金断链,但在中影和北电的扶持下度过难关,原本希望是2020年上映,却遭遇突如其来的疫情,不得不雪藏至今。而待到近期,电影也是在毫无宣发的情况下“裸上”,归根结底还是没钱,才获得如此境遇。

可见,一部作品的价值,并不会完全反映在价格之上,票房不能衡量一部电影的成色,正如《纹身》这样的作品,有不足之处,但很有诚意,比市面上很多烂片好很多,但却遭遇如此现状,唯一一声叹息。小编写这篇文章,并不是为了呼吁,想必该片如今已经回天乏术,只是希望让电影回归电影,有的作品,不应被埋没。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