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没了他,内娱要凉一半,30岁才入行的马东,如何成为国综爆款之王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0-08   浏览次数:121

没钱,白天先做清洁工,下课还要到餐厅刷盘子。

这还算轻松。

漂泊八年后回国,父亲的第一反应却是嫌弃。

投身北京电影学院学习,等到正式走入电视圈,已经30了。

背井离乡打工蹉跎岁月,跟家人关系疏远,而立之年才从新人做起。

如今,辗转二十载

这个起点低、入行晚的男孩,成了出手就是爆款的内娱综艺之王。

你以为这是一个寒门屌丝逆袭的爽文剧本?

他偏偏生在艺术名门。

他生来就手拿爽文剧本。

但他却拿去当柴火,另起炉灶。

#马东,你到底经历过什么?#

一切要从他搓的那个袋鼠睾丸说起。

在《十三邀》上,许知远特地问马东:搓那个玩意,是什么感觉?

马东漠然:没感觉。

许知远不理解,这怎么能没感觉呢?

马东生在艺术名门,打这种工,不会有失身份么?

马东的理由很简单:

很没有钱,巨大的差距

马东列这个排序,是什么意思?

跟他们后续聊的一个“5%和95%”话题有关。

生在艺术名门的马东,在国内是精英阶层,是5%;去到澳洲,一下子跌落成95%的普通人之一,吃了不少苦。

他这才知道,世界很大。

更重要的是他明白了,95%的人过得虽然苦,但自食其力,不丢人。

两种生活的反差,在马东脑子里留下了一个烙印:

后天努力但依然很苦的95%,值得分到先天躺赢那5%“专属”的快乐。

这奠定了他日后做节目的初心。

后来他回到内地,他爸不让他蒙父荫做相声。

他爸是谁?相声名家马季。

论辈分,郭德纲得喊一声叔。当初德云社风雨飘摇,还是马季题字力保。

看近年郭麒麟拿着相二代的爽文剧本,做明星演大IP混得风生水起。当年的马东却浑不在意,拍拍屁股,入读北影,进了湖南台。

那一年,他30岁,跟台里的年轻人比,年纪大;跟台里的老人比,资历浅。

但马东靠着身上那股兼有5%和95%的反差,一下子做成了招牌节目《有话好说》。

节目的焦点,就放在了95%身上:共同抚养弃婴的九个混混,农村人,出城打工的农民工……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普通人。

那些年已经有了追星文化,电视机中活跃的,是明星歌舞。

是马东的牵线搭桥,难得地让平民百姓的喜怒哀乐,站在了聚光灯下。

这个二十多年前的节目,甚至远远跑赢当下那些自我标榜“接地气”的综艺。

就像汪苏泷、欧阳娜娜在《奇遇人间角落》里当了跑腿,才吃惊地发现,95%的人一天劳碌赚的钱,可能还不够她喝饮料。

主要就是这个工作

我觉得我能完成

但是就像你说的,不够我喝饮料

到了《哈哈哈哈哈》里,节目让鹿晗、周震南体验送外卖,却完全不考虑真实外卖员的情况,为他们安排了一辆轿车。

还由得他们对外卖单子挑三拣四,要么嫌路远,要么嫌钱少。

“那就是这个,抢吧”

“咱还得看看,七十分钟”

“七点八(元),三十七分钟,这位置就七块钱”

“八块,但五十一分钟”

大多宣扬“接地气”的节目,只是呈现明星到“凡间”到此一游,镜头对准的始终是明星,而非普通大众。

对于95%的真实生活,带着不屑一顾的傲慢。

马东不同

他生为5%,却有过95%的生活。

这就注定了,他是沟通这两个仿佛存在壁垒的群体的完美媒介。

事业新高峰,平步青云,一片坦途。

13年,他加入了爱奇艺,成为了首席内容官。

那会优酷和土豆刚刚强强联合,有钱的地方台,如浙江卫视和湖南卫视都在虎视眈眈,腾讯视频开始猛砸钱买版权。

强敌环伺,爱奇艺的环境,可一点都不轻松。

后有《奔跑吧兄弟》,邓超、AB、王宝强、李晨、郑恺、陈赫、王祖蓝,明星云集,去全国各地录影,到哪都是水泄不通。

身为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的马东,必须要做出个什么,来与这两个庞然大物抗衡。

谁想到他某天大酒一喝,脑袋一拍,就决定要搞一档辩论节目。

辩论。

还是带一群素人玩辩论。

关注辩论的人,在国内有5%吗?

怎么看,都是炮灰。

辩论,之所以一直只被5%的小圈子关注,是因为艰涩的术语,筑起了一堵高耸的墙。

95%的圈外人,踮起脚尖,都看不见里头的魅力。

该不该看伴侣的手机

份子钱该不该被消灭

催婚是爱是变态

领导傻X要不要告诉他

工作中遇到碧池是以牙还牙还是不跟TA一般见识

用坐而论道的5%关注的形式,去讨论95%每天都不得不面对的鸡飞狗跳。

借着小众形式,关注到大众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马东这种通透有多稀罕?

这套逻辑背后,有一丝傲慢:

5%讨论过的东西,剩下95%的人,没权利讨论了。

马东的态度直接而诙谐:

你自己是5%,你就关注你那5%,就足够了

你,你们。

我,我们——me we,米未。

马东公司的名字,就是他的立场。

许知远有一种生而为精英的优越感,似乎忘记,自己也是从横竖撇捺开始学写字,再一步一步成为精英的。

这是马东跟许知远的本质区别。

许知远嘴上挂着95%民智未开,但似乎除了痛心疾首之外,也没找到开启民智的法子。

马东做过95%,他知道从95%到5%,需要一条桥梁。

他也愿意做这条桥梁。

还有什么好折腾的?多爽啊。

大家这才知道,马东又把他的爽文剧本给焚了……

要知道,摇滚已经式微,又一个5%。而马东的公司,还全无乐队基因。

突然搞这么一个节目,根源,不过是招聘时遇到一个女孩,大谈自己对乐队的热爱。

一如既往的“乱来”。

节目一开播,果然就遭到了傲慢之人的炮轰。

他们不屑于与不懂摇滚的95%为伍。

他们跟许知远是一类人。

马东没有辩解。

节目结束时,“新裤子”乐队微博粉丝数即破百万。

原本无人问津的click#15,巡演预售票被抢售一空。

“果酱音乐”的报道,更是直称刺猬乐队是最大赢家。

众多乐队,时隔多年终于等到了一个他们梦寐以求的巨大舞台,走到了更多人的面前。

这是惊人的,更惊人的是,三个节目,还是三个截然不同的赛道。

从辩论,到乐队,再到喜剧……都爆了。

马东简直是以一己之力,盘活了国综半潭死水。

但最令人动容的地方,在于马东不但让节目爆了,还让人也火了。

姜思达更是在《只三天可见》节目里,展示出了独特的采访天赋。

到了《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马东为了捧人,更绝,干脆攒齐了当今喜剧界的一壁江山:沈腾、贾玲、徐峥、黄渤、于和伟、李诞……

再拉来了一帮职位最低也是个“总”的业界大佬。

这阵仗,惊得沈腾落座之前,都先来了个二鞠躬,感叹:

放眼望去

全是大领导

这哪里还是决赛?这就是个现场签约大会啊!

编剧六兽已经跟徐峥完成了一部短片,王皓史策也被当场签下,参演电视剧。

惹得弹幕感叹:

现在的喜剧社团,似乎是麻花、德云社、刘老根三分天下。

但谁敢保证,《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之后,没有一支“马家军”会异军突起?

一个节目,让行业都滚烫了起来。

无怪李诞总是情真意挚地说:米未是我的大学。

回到那个袋鼠睾丸。

马东求学时期打工,搓这个睾丸的目的是什么呢?

这是澳洲当地的特色纪念品,将袋鼠睾丸做成零钱包等,兜售给游客。

看起来,是袋鼠身上最不值钱的东西经过加工,都能成为畅销纪念品,卖给95%的游客。

实际呢?

95%的游客,在旅游时,从来都是盲目的。是当地掌握了旅游、文化资源的5%,决定要卖给游客什么,游客的选择,就只有什么。

马东深谙这个道理,并将此当成了人生的底线。

他不打算用袋鼠睾丸来忽悠95%的观众。他专门去挖掘那些,最好的,但是被圈子围起来自嗨的5%。

辩论、摇滚、喜剧。

马东将自己当做桥梁,为95%的观众,铺了一条通向这些5%的路。

好在,马东对此,应该是不在乎的。

正如蔡康永所说:

马东没那么把自己当一回事。

这样的人,成为综艺之王,岂非理所当然?

他有5%的见识,却有95%的心。

这种对大多数人的情结,注定会打动大众。

好的节目,自然能感染人。

说到这里,肉叔想问各位:对马东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不会是……割了眼袋吧?哈哈哈哈。

说正经的。尽管马东一直在节目中露面,还穿得花里胡哨,但他从来不抢镜,永远知道,镜头应该给谁,节目的重心是谁。

有些时候,他就像是隐去了。

他张罗了一场盛大的舞会,金碧辉煌,灯火璀璨,让人过目难忘。

他拍一拍手。

“接着奏乐,接着舞!”

5%和95%就在这个舞会上握手,翩然起舞,其乐融融。

他却背转手,消失在光影里。

有没有人看到这座桥梁的存在,重要吗?

他不需要被看见。

他一直在那里,默默修正着某个比例。

为了那些演了七八年戏

都依然不为人所知的演员

他们把自己叫做小演员,腰部演员

其实所有的这些概念

我们都希望

逐渐地被修正

今日打工人:全金属Fa际线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