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回顾30年“港片春节风云”,春节档的浓厚港味是怎么没了的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1-21   浏览次数:193

春节档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第一大档期,香港电影功不可没。

最开始正式有春节档那一年,就是从周星驰开始的。

2013年《西游降魔篇》大爆12.5亿人民币,成为年度票房冠军,险些超越贺岁档的《人再囧途之泰囧》12.7亿,成为当时的国产片历史票冠。

在前一年,春节的时候,票房最高的是《大侦探福尔摩斯2》《碟中谍4》两部好莱坞大片,但票房都未能过亿。

《西游降魔篇》不仅是一举打开了春节的市场,而且还把进口片“驱赶”出了春节,此后春节档只属于国产片。

紧接着周星驰,后面周润发和成龙也分别进入春节档,所主演的电影都拿下档期冠军。再接着周星驰又发力大赚一波。

这中国市场,仿佛变成了港片的“双周一成”黄金时代。

可惜仿佛只是仿佛,港片的衰落是无法逆转。

到了春节档年年“最强”的这些年,春节档电影的“港味”,几乎就没了。

尤其是2019年《廉政风云》成为炮灰,真可谓是标志着港片在春节档的终结。

如果回头一看,那可是一段时长近30年的“港片春节风云”

在回归之前,香港虽然很多方面都受西方影响,但在这里的市民仍然保留着许多中国的传统习俗。

像一些封建迷信,并未因殖民统治,乃至是经济的发展而消除,反倒是因为官方的放任不管,而越发根深蒂固。

还有就是农历新年,仍旧是香港人不可或缺的节日。

而当电影市场进入黄金时期的时候,原来的大档期暑期档不够用,电影公司就要开辟其他时间。

结果1980年嘉禾的一部《师弟出马》成为历史上首部票房过千万港元的港产片,顺势拿下年冠,火了成龙,也火了春节档。

成龙的确是中国电影的“贺岁鼻祖”,他的电影不仅是香港春节档的开创者,而且内地春节档的先驱。

说的就是1995年的那部《红番区》

只不过,那时候的内地院线还没起来,影院在大城市都不算多见;而且春运不像现在这样方便,要耗费更多的时间,所以当华谊和冯小刚跟风贺岁的时候,是选择在元旦前后来贺岁,因此开辟了贺岁档,和如今的春节档是两码事。

嘉禾有了这次成功,紧接着1981年就派出许氏三兄弟,一部《摩登保镖》再破票房纪录,春节档一跃成为最为重要的一个档期。

1982年,初出茅庐的新艺城用《最佳拍档》抢赢了嘉禾的《龙少爷》,另外还有一部《少林寺》也是在春节大卖,全年票房前十,历史首次全是港产片。

香港电影正式迈入黄金时代。

没错,正是春节档的助力功不可没。

黄金时代的第一场重头戏就是新艺城和嘉禾两家电影公司的大战。

春节档是这场战争的兵家必争之地,赢了春节档,就等于赢了年冠。

以至于一直到1985年,年冠都是来自春节档。

直到1986年暑期档的《英雄本色》成为超级黑马,才打断了春节档的统治。

随着新艺城的分崩离析,原本强盛的春节档也被其他档期赶超。

从1989年《赌神》开辟“双周一成”时代开始,到1999年整整10年时间,暑期档又重新拿回统治地位,年冠有5部(一半)都是来自暑期。

春节档只有《红番区》真正拿了一次,《一个好人》《喜剧之王》都是只算港产片的情况下,才是年冠。

不过春节档并未消沉,因为黄百鸣开创了《家有喜事》这种专为春节定制的贺岁片,春节档仍是香港市场的中流砥柱。

所谓风水轮流转,在香港电影走了下坡路,港产片被进口大片取代,市场就逐渐没有档期这一回事了,全看人家好莱坞的IP大片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票房就会高。

而对于港产片,唯一稳定的只有春节档。

周星驰和成龙等大咖纷纷北上,这给了其他明星机会。

例如黄子华,2018年春节上映的《栋笃特工》是港产片年冠,2020年再出手一部《乜代宗师》再度称王,没想到“栋笃笑”天王,就这样接力成为了香港电影在本土市场的喜剧之王。

对了2019年在内地成为炮灰的《廉政风云》,在香港的春节档却是年冠级别的。

30年的时间,春节档在香港屹立不倒。

香港电影人深知春节的影院是有市场的,所以当内地院线初具规模,并且全国经济腾飞的时候,最先抢占市场的,就是一批港片的熟面孔。

2013年星爷《西游降魔篇》独霸;

2014年周润发、甄子丹领衔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夺冠,王晶的《澳门风云》最终也有5.24亿的成绩;

2015年轮到成龙发威,《天将雄狮》力压《澳门风云2》,再次证明“贺岁鼻祖”宝刀未老;

2016年周星驰返场,《美人鱼》打破单片历史票房纪录,春节档7日票房冲破30亿;

2017年的演员阵容已经都是内地咖了,但宣传上还是更多依赖港圈。票房最好的两部,《西游伏妖篇》主打周星驰和徐克,《功夫瑜伽》则是成龙。

2018年是中国市场转折性的一年。

春节档的港味也是在这一年开始,大幅度减弱的。

郑保瑞的《西游记女儿国》不再像系列前两部那样吃香,这个系列也基本上到此为止。

观众在这一年开始注重品质,品质不行的容易扑街。

港片一向以量取胜,质量也有不过不是最重要的,所以大环境不行没量堆起来的时候,一下就走向了没落;

周星驰也承认过自己不得已拍了很多烂片,到后面自己执导,有资本了,才开始重视品质,才有了《少林足球》、《功夫》这样的经典。

你像王晶《澳门风云》系列这种,市场还未成熟的时候,还能赚点小钱,现在观众不好哄骗了,自然也就没他的位置了。

成龙过了巅峰,也不再具有市场统治力,2020年就算有春节档,他的《急先锋》也注定是炮灰。

2018年的春节档单片票房总冠军是《红海行动》,导演林超贤成为了无比稀贵的“港味”。

今年林超贤和徐克带着《水门桥》出现在春节档,不过香港的演员就不再是站在主舞台了。

而以港圈为主演的纯港片,随着《无双》在国庆档的成功,开始转向春节档之外的其他档期。

香港电影失去了春节档这块大蛋糕,春节档不再有港味,这对于港片迷来说是憾事。

但这不意味着港片就站不稳脚跟了,中国市场还在持续发展,港片有足够的空间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

这其实也算是一种不错的结果。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