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开端》比刘涛演技更“尬”的,是杜局这个角色根本不需要存在-除了刘涛别的都行?
演技全剧最差?
表情单一假发出戏?
故作深沉很油?
《开端》大爆之后,剧中演员口碑都一路飙升,刘奕君引发全网热议,刘丹成为新晋人气老戏骨,老腊肉黄觉用最少的台词迎来最大的热度翻身。
连年轻的新生代演员,都罕见出现了全员受厚爱的现象,从主角赵今麦、白敬亭,到配角曾柯琅(剧中饰演卢笛),都收获了网友极大的善良。
唯独一向有着实力派演员称号的刘涛“翻车”了。
从假发到演技,从表情到气场,都遭遇了全方面吐槽,如果KOL夸赞刘涛在《开端》里的演技惊艳,必然会被质疑是团队花钱买的通稿。
她不仅成了全剧唯一一个没蹭到爆剧红利的演员,还因为这部剧把自己的“实力派”招牌给砸了,寥寥几场友情客串的戏份,让演员得不偿失。
是刘涛不够用心吗?在《开端》里的刘涛,应该还挺愿意下功夫颠覆形象的,假发道具虽然有点质感争议,但人物扮相很有换脸效果。
角色最初登场时,很多观众都没有认出来,有些观众即使觉得像刘涛,也没有往她身上想,人物气质与演员过往荧屏形象,委实反差很大。
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位知名度极高的演员能做到让观众“认不出来”,往往都会立马收获一波好评点赞,为何刘涛这次颠覆了形象,却也颠覆了演技口碑?
这其中有刘涛本人的问题,也有作品的问题,客观来说,这个角色造成如此大的失败,演员与编剧、导演三方都要背锅。
刘涛的问题,在于对职业属性较浓的角色,缺少了点内在揣摩。
刘涛的表演基本功如何,其实早前很多人都有一定印象,她年轻时也是位很有灵性且戏路宽的实力派演员,经常被归到青衣行列。
能演情景喜剧《外来媳妇本地郎》,还能驾驭琼瑶剧《还珠格格3》,在张纪中版《天龙八部》中,刘涛把戏份非常少的阿朱演成了人气白月光。
HOLD住大女主苦情剧,也能演得了《大理公主》的反派,唯一的槽点可能就是后来成了贤妻剧代表人物,但观众不满的多是作品价值观而非演员。
人到中年与比自己小4岁的胡歌在《琅琊榜》组CP,一开始非常不被看好,结果播出后居然觉得她叫胡歌“林殊哥哥”还挺有代入感,再次爆红一把。
至此,刘涛几乎都没有出现过演技争议,她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演技翻车”迹象的呢?《欢乐颂》时期,当时安迪一角便被诟病“有点装”。
《开端》吐槽刘涛表演的评论里,出现最多的指责也是她把角色演的特别像“官僚”,不仅表情单一,还很有装X观感,影响了路人缘。
她们被批判的点非常相近,而这两个角色,又恰好都是职业属性较强的类型。
安迪是海归精英,杜局是体制内精英,两个不同行业的精英代表,刘涛抓住了皮,很重视气场与上位者腔调的诠释,却忽略了生活感与人物的阅历展现。
老戏骨宋春丽曾在《浮华背后》里饰演一位海关女关长,同样是体制内管理层精英,她展现威严的方式,便很老辣,与反派孙红雷玩笑间便完成了博弈。
真正的上位者,不是比外在的王霸之气,而是比内在的道行,如果一味重视外在气场忽略了人物多年成长积累出的圆滑与老辣底蕴,便会影响角色说服力。
导演的问题,是没有统一表演风格,使她显得格格不入。
如果刘涛的表演放在一个风格化的表演模式里,像一些海外类型片一样,全员都走气场挂,需要整体表现风格脱离现实,主打浮夸风。
刘涛这种诠释方式,或许会受到很多好评,但《开端》编剧的表演风格显然不是走这种路线,无论警方人员还是公交车乘客,都是生活流的。
追求形象与行为模式,都真实接地气,比如刘奕君饰演的张警官,就很贴近经常与群众打交道的老警察形象,职业的威严与随和属性并存。
在他们的生活化表演衬托下,走气场路线的杜局就更显得突兀,演员的表现有问题,但并没有糟糕到像很多连基本功都不扎实的流量派那么辣眼。
造成负面观感一再发酵,表演方式的分裂感也是关键因素之一,同时,还有一个原因在编剧身上,剧中的杜局长,本身就是一个极为鸡肋的角色。
编剧创造了很多有血有肉的角色,却也塞进来一个莫得用处的NPC。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杜局一角的存在,其实很多余,警方这边张警官和江枫几乎问题包圆了,一个负责展现老警察的经验与格局,一个负责年轻人的蜕变线。
两个角色,几乎把警方高光戏份包圆了,留给其他人的施展空间就小很多,以戏份同样不算多的新人江枫为例。
一开始,可能观众会讨厌性格冲动的江枫,他身上有很多让人烦恼的缺点,但待到张警官牺牲后,人物形象瞬间就丰满了,年轻人的情义拔高了层次。
可杜局呢?
审讯过程她没有发挥自己作为老领导的敏锐度与工作经验,执行排爆计划未展现统筹能力,张警官牺牲时,又无感染力强的情绪传递,整个人物就显得很单薄。
她像一个只为药检而生的NPC,如果演员形象比较有说服力,或者表演会抓人物属性给角色填充魅力,可能还会成为一个有趣的NPC,吸一波作品红利。
可刘涛演这类职业属性强的角色已经很吃力,显然没做到为角色加分的程度,演员表现、导演统筹、剧本人设三方面的遗憾共同堆积,便迎来大幅度的翻车。
或许,刘涛下次再演职业“精英”时,需要多向真实的精英们取取经,给角色找点能让观众共情的“地气”,少点凹出来的工业化霸气。
导演和编剧在打磨作品时,也尽量追求尽善尽美,人物群像丰富是好事,可若角色张力不足,强加数量还不如合理分配,否则,很容易画蛇添足。
©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