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有了荷兰弟,《神秘海域》还会成为《真·三国无双》第二吗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0-12   浏览次数:251

文|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互联网和游戏产业观察者)

1月中旬,由索尼影业出品,改编自PlayStation全球经典动作冒险游戏IP的真人电影《神秘海域》官宣确认引进!

“荷兰弟”汤姆·赫兰德将集结最强冒险小队,上天入海大显神通,共同追寻百年前遗失的宝藏,一场心跳加速的极限冒险寻宝之旅由此拉开帷幕。

不过,这样的游戏改编电影,总归会毫无悬念的高开低走,几乎没有啥可质疑的。

且看以下2021年的那个群星云集的大片就知道了……

021年春,电影《真·三国无双》毫无悬念的扑街,尽管靓丽的小师妹预约了我一起观影,但我还是第一时间告诉她,院线上映不到一周就优爱腾上可见了……

游戏改编电影,从来都是一个叫好不叫座的命题。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魔兽世界》大电影在2016年上映的时候,中国最巅峰时有500万魔兽玩家,曾经玩过的目测也不少于千万。

而在电影上映之时,朋友圈、微博和各种社交媒体上,都飘荡着去打卡的风景,甚至还有炙热的粉丝穿戴整齐了全套的COS,分成部落与联盟,在影院门口带着娃,为情怀付费。

结果,依然是上映即巅峰,随后垂直极限的崩溃。

原来爱会消失吗?

游戏《真无双三国》有多少玩家,我不知道;但2019年《魔兽世界怀旧服》上架后,遇到疫情,结果国服一度甚至出现了大批玩家出现了排队694分钟(11个小时)的超级塞车。

游戏改编电影,不是不爱,而是爱不起来。

据据媒体不完全统计,2012年至2020年底,由游戏改编的电影多达11部,其中,在中国票房市场,11部电影中票房超10亿元的仅《生化危机:终章》和《魔兽》两部;口碑上,豆瓣评分超过7分的仅4部。2017年备受关注的《刺客信条》,口碑票房表现均不尽如人意。

《真·三国无双》的高开低走,也不奇怪。

从影片本身来说,它的槽点多多:

疑似为返税而去新西兰拍摄、导致影片里指环王式“中土风格”太过强烈而缺乏了中华大地的独有风情,小兵乱飞效果的“无双”战力仅仅是偶尔为之。

董卓崛起、曹操起兵之类耳熟能详的内容变成了冗长的“口述历史”。

至于大体忠实原著之时却在片尾的“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双雄对峙、没有了期待已久的煮酒论英雄的风味(刘备不再听到雷声而假装惊恐)……

诸如此类的槽点,实在太多,但都不是真正的致命问题。

游戏改编电影最大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很多业界人士在分析之时,往往会说,此类影片“画风廉价、网大质感”,较之已经越来越源于真实、高于真实的游戏画面和酷炫的特效来说,差别太大。

那么1993年第一部游戏改编电影《超级马里奥兄弟》为何会败北?

难不成当年的8位像素风游戏加上震撼力弱爆了的电子音乐,比真人电影更差……

再如《侍神令》,改编至《阴阳师》,更请来了好演员,也砸下了真金白银做特效,还将和日式风变成了唐风,来接中国的地气,依然让人难以下咽,显然理由就变得不够充分了。

还有人会从文本角度分析。

游戏的世界观更加宏大,往往会变成网状结构,至少是树形结构,有太多的分支和衍生,如《魔兽世界》《刺客信条》《阴阳师》,也没有太强烈的正反方阵营。

一两个钟头的电影,作为典型的线性叙述,很难还原这样的结构,让人无法感受到情怀的精髓。

看上去似乎如此,但回到《真三国无双》,作为依托于名著而来的游戏,其改编的影视剧都不可能脱离原著的线性叙述,为何还是烂片?

显然,更强调武将个人无双战力,所有基于小说或历史的战役场景不过是一个晋级用的背景墙的游戏,和爆米花影片本身并无二致。但依然让人看上去不爽、感觉少了点什么。

少了什么?

愚以为,少了“中二病”这个游戏必须拥有的精神家园。

王小波在《我的精神家园》中如是说:“千万丈的大厦总要有片奠基石,最初的爱好无可替代。所有的智者、诗人,也许都体验过儿童对着星光感悟的一瞬。我总觉得,这种爱好对一个人来说,就如性爱一样,是不可少的。”

最初的爱好,对于游戏改编电影来说,是一个致命伤。

到底给谁拍这么一个电影?

一般就三种格局,拍给没玩过的人看,拍给玩过的人看,以及让这两类人都爱看。

“做游戏电影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你要保证你的电影能吸引那些从来没有玩过这个游戏的人。”《无间道风云》、《乐高大电影》的制片人罗伊·李的话语里,其实说明了一个道理,他不懂。

所以,《无间道风云》翻拍了港片《无间道》,用小李子赚取了没有看过港片的众多外国人的眼球,可对于《无间道》系列的忠粉来说,哪怕为情怀贡献了票房,也还是拒绝的。也就无怪小李子没能靠这个拿到小金人。

此外,他还翻拍了日本的《午夜凶铃》、《咒怨》,韩国的《中毒》等,话说原著党(原剧党)依然是拒绝的。

至于最终评价,相信大家心里,还是记得原作,而不是翻拍的。

当然,也不是没有成功的,比如《生化危机》系列真人电影,还原原著就被主创团队抛诸脑后,除了电影的标题和部分设定与游戏有关,以及艾达王、威斯克、里昂等原作游戏角色曾在电影第5部登场之外,其他的一切也就只剩下丧尸乱舞了。

没有玩家对此买账,而观影者也大多不会为此去玩游戏。

换言之,这个系列,本身就已经是另一个故事了而已,谈不上改编。

一切都和“最初的爱好”无关,只是让完全没有最初的爱好之人,爱上了罢了。

如何达成与“最初的爱好”所在的精神家园共振呢?

“我想说,这就是游戏电影最大的问题——没让原创人员参与,”《杀手:代号47》的制片人阿德里安·阿斯卡里什给出了一个说法,“漫威之所以如此受追捧,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就是为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制作电影。我觉得制作游戏电影首要的一点,是找到对游戏充满热情且了解游戏的电影制作人。这些制作人不能仅仅把这当成是一份工作,同时还要让游戏开发者和发行方参与其中。”

于是,2007年出品的这部电影,成为了有史以来评论最烂的游戏电影之一。

明面上的理由,或许是主人公代号47没有完全参照游戏中那样是个完完全全的大光头,尽管这个光头确实和游戏里一样:特别圆。

显然,找游戏制作人一起来参与,依然无法解决共振到共鸣的问题。

至于《头号玩家》《像素大战》这样的电影之所以成功,本身尽管游戏、动漫和其他二次元的情怀元素丰满且超还原外,其更多时候就是乱炖了游戏原著,成了一个全新的故事,这么简单。

玩家的“中二病”到底在哪?

答案或许是代入感。

或者说,电影和游戏尽管都可以是沉浸式,但电影是有限制的上帝视角,你可以看到一切,但也只能看看而已。

而游戏无论其视角设定是什么,其根本都是第一人称视角,即玩家操控自己的角色,在虚拟的世界里,无问东西。

哪怕是有任务线,魔兽玩家依然可以每天不管线索,走遍艾泽拉斯大陆的每一处山山水水,数星辰、看风景、聊大天。

就算是只能跟着剧情走,《魂斗罗》的玩家们,依然可以在通关之后,再一次回来,用作死的情怀去挑战各种高难度的玩法姿势,甚至为了寻找传说中的水下八关,而一次又一次慷慨“赴死”。

无他,游戏的世界,是每一个玩家用精神家园标注的一个属于自己的相对自由地空间,青春期少年特有的自以为是的思想、行动和价值观可以被淋漓尽致的展现。

就如王小波可以在小说里随意说性爱,正如他在《我的精神家园》里说的那样“我时常回到童年,用一片童心来思考问题,很多烦难的问题就变得易解。”

想要讨好玩家,也就变得“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更不要说想要刀切豆腐两面光,玩家和非玩家都讨好了。

剩下的唯一道路,就是忘记玩家的口碑和情怀,别来割韭菜,安安心心和非玩家们好好蹭个热点,当然评分总归是不高,但至少票房还是不错滴。

或许你会说,为啥网文或小说改编影视,就胜负掺半呢?

比如《哈利波特》《指环王》,又如《斗罗大陆》,原著党也是正负面评价都有的说。

我只想说,都是上帝视角的东西,当然转换起来就容易多了,反正读者和观众都没有权力选择剧情,不能真正变成如游戏一般属于自己《权力的游戏》。

君不见,影视、小说改编成游戏的时候,不同于也水土不服,最终都成了没看过人的游戏,蹭了把热点而已吗!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