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以情化真:电影真实感的艺术内涵-一、人性回归:塑造真实的人性
战争影片的艺术真实内涵,体现在思想上以及对战争的反思上。战争影片应不满足于提供受众外部感官刺激,仅展示双方的外部冲突和矛盾,而是应该深入主题,对人性加以挖掘和探索。叙事形态上的真实感体现在尊重生命本身的现实逻辑。英雄无畏是过去战争片中主角的常见性格,然而真实的战争阴影下,在生死面前人表现出胆怯是真实的反应,宜面人性的胆怯也是影片真实感的必要因素之一。
2007年《集结号》上映后,有人批评影片画面过于血腥,冯小刚则回应道:“其实真正的战争就是这样残酷而令人恐惧的,在战争面前,恐惧和懦弱才是人的常态。”《金陵十三钗》也真实还原了危难中人的本能。在开场的大雾中,南京已失守,学生在草垛躲藏中,先进入躲藏的人排斥后入者,人性的自私被真实地表现出来。
二、聚焦个体:关注战争中的个体价值
叙述主体的多样提供了丰富多元的视点,打破以往单一领袖为主角的视点已成为当下创作的主流。选择以时代中的小人物视角呈现宏伟具有史诗感的历史场面更能拉近电影与观众的距离,增强其可信度与真实感。电影中不仅要塑造英雄,也要表现曾做出过英雄壮举的人物。正如《金刚川》英文片名“TheSacrifice"中文翻译为“牺牲”,所传达的意义就是每一个牺牲都应被铭记。相较于传统战争电影里以整体形象出现的士兵,《八佰》更关注的是“这一个”。
影片采取群像刻画的方式来表现战争中独立个体的处境、感受和诉求。全片没有特别突出的英雄人物,主要人物也都是平凡的普通士兵。同时,影片还对上海各个阶层的人物进行快速纵向的人物剖析,把每一个人在家国情怀、民族大义面前做出的选择展现出来。《紫日》将镜头聚焦在苏联女战士、男幸存者与日本女学生在逃亡之路中微妙关系的变化,映射出战争中底层小人物的无奈,最终指向了对战争的反思。
三、坚守底线:构建艺术真实性
在电影需求多样化趋势的刺激下,军事题材也不可避免地陷入粗制滥造的漩涡中。从电影的商业性来看,把握住观众也就意味着抓住了票房,但一味根据观众喜好来创作,电影的艺术性可能会遭受伤害。如根据一些观众的口味,将玄幻、穿越甚至鬼神等元素加入军事电影,导致大量低质量的军事题材影片被制作出来。
以《举起手来》为例,影片以喜剧形式,表现了中国人民反抗日军侵略、保卫国家文物的故事,愚蠢的日军军官和士兵在村庄中处处败退,潘长江扮演的罗圈腿士兵笑料百出。从喜剧片的角度来看,把观众逗笑这无疑是成功的,但从严肃的反战主题来看,这却是消极的。
因为战争被描述得如此“低级趣味”,凶残的日军反倒成了被愚弄的对象,导致影片的反思性和真实性大打折扣。战争电影的时代主题理应为借营造真实的战争促使人们反思当下,唤醒其对和平的珍惜与追求。背离这一原则的战争电影,不仅背离了主义文艺美学基于唯物主义的审美追求,也是对历史的一种解构与消解。
©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