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翻手机、查岗、跟踪、监视都只因太爱你?心理学家:这是执迷爱恋-电影《我想和你好好的》是一部很能引起年轻人共鸣的爱情作品。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喵喵为了抓住男友亮亮的心,不断强迫、威胁对方最后以致分手的故事。
在电影中,喵喵一开始表现的像个完美伴侣。漂亮又气质,居家又贤惠,让亮亮直接有了想带回老家的念头。然而好景不长,喵喵很快就显示出了致命的缺点——缺乏安全感。
为了证明亮亮的爱是唯一的,喵喵开始翻看男友的手机,还各种理由的查岗。甚至还在半夜跟踪亮亮,在家里安装监控。很多时候亮亮都会忍耐,但有时也会崩溃。可每次吵架之后,喵喵都会用跳楼、撞车相威胁,将亮亮挽回身边。最后亮亮终于受不了,在又一次的吵架中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我觉得我现在就是个囚犯”。至此两人的关系也彻底画上了句号。
生活中像喵喵这样的恋人大有存在。为了爱可以不顾一切,哪怕用极端手段,也要把对方牢牢拴在身边,结果只能让两个人越走越远。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将这种爱恋称之为“执迷”,并在《执迷:如何正常的爱与被爱》一书中做了精辟的解释。
那么,
什么是执迷爱恋呢?它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后果?深陷其中的人又该如何解脱呢?
接下来我们一一的了解一下。
01
令人窒息的爱——执迷爱恋
说起爱恋,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甜蜜和激情,然而执迷爱恋却是一种控制和强迫,让人压抑的透不过气来。
在爱情刚开始的时候,和所有恋人一样,执迷爱恋者(简称执迷者)也会展现出自己最完美的样子。然而当激情褪去,执迷者很快就会露出控制和占有欲的一面。
“你爱我吗?”执迷者经常会问对方。当对方的回答是肯定的时候,他们就会舒心的一笑,如果对方的回答稍有迟疑或者不耐烦,他们就会疑心深重,像喵喵一样开始
查手机、翻短信、跟踪、监视……无所不用其极的背后,其实都是为了证明一句话,那就是“你是爱我的”
。
如果执迷者偶尔这样做,对方可能不会有太大反应。但是如果成了家常便饭,对方可能就会受不了,表现出逃避、冷漠、大吵大闹等反应。
然而不管对方怎么表现,执迷者都不会自查,只会把原因归结到其他事情上,比如“ta可能最近工作压力太大了,所以才会跟我吵架”“ta最近心情不好,所以才不会理我“......最后还会一如往常的自我安慰“我这样做,都是因为太爱你了。”
然而这样的爱太过沉重,像一个囚笼一样,让人窒息。很多人受不了会真的离开。
而此时执迷者又会上演一套出心理手段试图控制对方。酗酒、绝食、自虐……所有的自我折磨背后,其实就是为了引起对方的愧疚、自责心理,挽回这段不正常的爱情。
那么执迷者为什么会用这样的方式对待爱情呢?在执迷爱恋的背后,被控制的一方又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02一个巴掌拍不响——执迷爱恋是怎样产生的
执迷爱恋就像是一段双人舞,缺少了舞伴的支持,舞曲就没办法进行下去。执迷爱恋的产生,也少不了被控制一方的协同作用。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 “施受虐”,具体表现在:
执迷者对拒绝的高度敏感
一段健康的恋爱关系一般会包括三个阶段:充满幻想的迷恋期、幻想破灭的战争期和接受真实的真爱期。
在迷恋期,恋爱双方都会把对方看做是最理想的伴侣,亲密无间,你侬我侬。然而这种状态只能持续短短的几个月。当迷恋的激情过去,两个人就会回归真实,并渴望有自己的独立空间。
对于正常的恋人来说,他们能够坦然的接受这个过程并相互理解,而
执迷者却一直沉浸在高度依赖的迷恋期中不可自拔。
一旦对方走入下一个阶段,表现出一丁点的敷衍、忽视或者关注没有那么密切,执迷者都会产生一种被拒绝和抛弃的焦虑。为了抚平这种焦虑,执迷者往往会反复的折腾,做出那些匪夷所思的事情。
那么,执迷者为什么会对拒绝如此敏感呢?
其实和童年时期父母的养育模式有着很大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孩子天生就和母亲有着强烈的联系。只是在生活中需要一步一步的分离。而分离的方式就影响了日后孩子与他人的关系。
在健康的家庭中,父母会用尊重、爱、鼓励帮助孩子一步一步分离,直到建立起对世界的信任,变成一个有爱、自信、自立的人。而不健康的家庭中,父母会用吓唬、虐待、忽略对待孩子,让他们产生对世界的恐惧,最终难以分离成一个独立、健全的人。
虽然孩子都会长大,但是在不健康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内心会极度空虚,他们非常渴望爱,但是也不可能再回到母亲的怀里。所以当他们遇见恋人时,就把这种爱投射了到恋人身上。
当恋人表现出稍微的拒绝时,他们就会想起曾经被父母忽略、抛弃的痛苦回忆,为了不再体验那种绝望的感受,执迷者会“先下手为强”,用尽方法控制对方,为的就是让自己不再重复童年的悲剧。
但是这无异于饮鸩止渴。一时的执迷行为可能会带来心理上的安慰,但是时间长了,只能把恋人越推越远。
被执迷者的协同心理
(一)又爱又恨的矛盾心理
对于被执迷者来说,
执迷恋情就像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执迷者表现出来的极致浪漫和体贴让他们体会到了无以复加的刺激和被爱,另一方面执迷者的控制、威胁手段又让他们倍感压抑和窒息。
他们想要逃离,却又舍不得这种被爱的感觉。犹犹豫豫之中只能不断找理由来掩饰自己的矛盾心理“我最近太累了,想一个人待一会儿”、“我最近身体不好,所以要暂时忽略你了”……种种借口之下,只会让执迷者更难发现自己的疯狂行为。
(二)愧疚自责心理
一个网友曾分享了自己的爱情故事。他和女友闹分手,女友的要求是再抱他一下。结果就在他怀里女友割腕自尽了。虽然最后被抢救,但是他的心理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认为“一个女人愿意为你去死,你怎么能辜负她呢”所以尽管现在生活一地鸡毛,但他再也没有想过离开。
被执迷者的愧疚、自责心理就是执迷者的武器。
执迷者拿准了这一点,所以才会无所顾忌的的控制、强迫对方。如果对方稍有不从,执迷者就自伤、自虐,最终对方的妥协只能让执迷者更加的肆无忌惮。
那么被执迷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呢?
其实和执迷者一样,也是原生家庭带来的问题。
被执迷者大多生活在不健康的家庭中,从小见惯了父母的猜忌、指责和妒忌,以为这就是爱情的调节剂。所以在他们遭遇执迷时,也无法发觉问题。
有些人虽然意识到了问题,但由于小时候父母的粗暴对待和忽略养育,让他们极度渴望得到爱的滋养。虽然执迷的爱让他们生活窒息,但他们还是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不舍得放弃这个再次被爱的的机会。
不管是哪种心理,其实都助长了执迷者的行为,让这段不正常的执迷爱恋继续下去。
03伤人更伤己——执迷爱恋的后果
心理学上有个“飞镖效应”,讲的是消极情绪就像飞镖,在无法宣泄时会转而伤害自己。执迷者的猜忌、愤怒、痛苦等消极情绪无法发泄,最终只能转变为身体的问题,例如失眠、头疼、胃疼等。
另外执迷者一味追逐,只能让恋人越走越远。付出得不到收获,努力得不到肯定,执迷者的自我价值和效能感就会越来越低。丧失爱的尊严,结果只能在感情中迷失自己。
04放弃即解脱——执迷者该如何挣脱执迷爱恋的牢笼
一、发现执迷模式,给自己的执迷“记本帐”
就像航海者会记录航海日记一样,只要翻看日记,就能知道自己是怎么偏离航道的。执迷者也需要给自己的行为记本帐,这样才能发现自己是怎么偏离正常生活的。
当你满脑子都是对方,并对自己的行为感到不能自已时,你需要记下这六个问题的答案。
1、是什么触发了这个想法?
2、我想了些什么?
3、我有什么感受?
4、我想做什么?
5、我做了什么?
6、结果怎样?
比如“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想他会给我一些惊喜,但是他什么都没有做。我很生气,怀疑他是不是在外有人了才把我忘了。于是我疯狂的给他打电话,还到他单位去查岗。结果他只是在开会而已。我羞愧极了。”
在记录的时候,你可以寥寥数语概括一下,也可以长篇大论详细阐述,但不管怎样,
你都需要诚实的面对自己的感受,并完整的记录全部事实。
在这个过程中,你有可能为自己的想法或行为感到羞耻和不可思议,但是没有关系。记录下来你才能明白自己的执迷模式,并为以后的改变提供给基础。
二、暂停执迷模式,给自己的执迷“放个假”
熟悉了自己的执迷模式,怎么改变它呢?现在你需要一点想象力。
给行为划出底线
你可以把自己的执迷行为想象成一个熊孩子,而你就是他严厉的父母。现在他正坐在你的对面,聆听你的警告。你可以这样说“你知不知道,你的混账行为给我带来了多大的后果?你让我疑神疑鬼、整夜失眠,精神和身体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现在我要警告你,以后不许再偷翻xx的手机,也不许再到单位监视他了。希望你可以记住,做回真正的自己。”
也许刚开始的时候,你很难进入情境。但是没关系,多练习几遍,你就会发现
大声说出你的执迷和后果并给它设置一个底线,是应对执迷很有效的办法。
给想法贴上“有害”标签
通过练习,你的执迷行为已经减少很多,但是执迷想法还是很难控制。你的头脑里还总会时不时的冒出一些疑惑的声音 “ta是不是不爱我了”、“ta是不是有其他女人了”……
这些想法折磨的你日夜难眠,好像不做点什么就难以心安。所以为了防止执迷行为卷土重来,现在你需要消灭这些执迷想法。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贴标签”。
就像医生说的冰淇淋糖分高,有害健康一样,再次见到冰淇淋,你会不自觉的远离它。现在你也可以给你的执迷想法贴上“有害”的标签。
从记录本上收集你执迷想法和感受,想象着把它们放进了一个箱子里,而箱子的上面正贴着一个 “有害”的标签。
每当执迷想法冒出来的时候,你就告诉自己“这是‘有害’的”,并把它按进箱子里。
久而久之你就会远离这些想法,回归正常的生活。
三、根除执迷模式,认清不被爱的根源
以上方法只能让你从执迷中暂时解脱出来。要想彻底摆脱执迷模式,你还要回到小时候,去认清童年被拒绝的根源。
首先,给曾经拒绝你的父母写封信。
找一个安静的环境,仔细回忆一下不被爱的过往,然后以“当你拒绝/不理解/虐待我的时候,我有多么……”为开头,写下当时的所有感受。此时你可能感觉委屈、伤心、愤怒、无助等,但是没关系,全部表达出来会帮你了解内心更深处的自己。
然后,站在父母的角度,想象他们的真实回应。
这需要你要摒弃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根据父母一贯的作风,去想象他们的真实回答。
如果你的父母真的感到愧疚,并对你造成的伤害感到抱歉,那么一直以来围绕你的“不被爱”的阴影就可以消散了。你会从父母的道歉中感到安慰,并生长出新的信任力量。
但是大多数父母是不会承认错误的,他们只会冷冰冰地告诉你“我就是不喜欢你,所以才会那样对你”,“你就是个包袱,我早就想甩掉你”……
对于这种情况,你现在可以认清事实了,那就是对于不爱你的人,不论你如何做,对方也都不会爱你。所以你现在不必委曲求全或者死缠烂打了,因为你的恋人也许根本就不爱你。
放过别人,也是放过自己。只有勇敢的面对童年的悲剧,才能治愈我们现在的执迷。
然而放弃执迷并不等于放弃激情和甜蜜。只有走出那些控制、妒忌、猜测和占有欲,才能解放自己,让我们发现爱情更深层次的意义。
参考资料:
【1】苏珊·福沃德,克雷格·巴克.执迷:如何正常地爱与被爱【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8.
【2】马原啸,冉光明,陈旭.不安全依恋者注意偏向的形成机制及神经基础【J】.心理科学进展,2016.
©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