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素还真》:一部由布袋戏戏偶拍成的动作片,顺应时代变革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2-07   浏览次数:155

在春节档上映的台湾布袋戏电影《素还真》,是霹雳国际多媒体继2000年《圣石传说》后,第三部以霹雳布袋戏主角担纲的布袋戏电影。霹雳先前的两部电影表现都不尽人意,今年破釜沉舟地推出的第三部电影,大有想要摆脱经营颓势的野心,这从制作面就可看出其用心。

有鉴于《圣石传说》沿袭「传统」布袋戏戏剧套路的「非电影」走向,虽吸引霹雳迷捧场,而获得破亿票房,但以电影元素来说,《圣石传说》是非戏迷则无法进入的作品。片中出现的人物都延续霹雳布袋戏剧集,剧本、叙事、口白、运镜与文武场表现,都很传统布袋戏(即使是电视布袋戏,还是保留了相当传统元素)。

一般观众很难从中获得乐趣,布袋戏迷则是看得喜欢。

而第二部电影《奇人密码:古罗布之谜》虽想走皮克斯与迪斯尼开创的动画电影风格,但因为主题极其冷背、缺乏当代动漫的视野,又以北京话配音,使布袋戏迷与一般观众皆不捧场,导致造成数亿的亏损,为霹雳滑铁卢之作。

而这前后十几二十年间,在天宇布袋戏退场、金光布袋戏出现,霹雳布袋戏仍独霸天下(三者皆系出云林黄家)的状态下,台湾电视布袋戏其实已渐入颓势。这背后原因复杂。一则布袋戏源于中国传统戏曲,虽在黄俊雄开创的电视布袋戏文化「随时代创新」的市场逻辑下,让布袋戏在声光、动作、角色、内容的现代化下,得以比其他传统剧种,多延续了数十年的生命。

但在网络兴起,全球动漫、影视日渐多元、求新求变的发展下,黄家布袋戏坚守「台语发音」、「一人口白」,与最难改变的「布袋戏套路」的状态下,戏迷范围随年纪而逐渐萎缩,新入坑的年轻戏迷日渐减少,而无论霹雳霍金光的各种革新(周边商品开发、剧情革命、戏偶风格日渐动漫化),都无法阻止布袋戏受众的示微。

在连续三年的亏损下,霹雳总经理、黄家第五代黄亮勋决意要不再守旧,要让公司真正跟上时代,于是在仍坚守一定传统的董事长黄强华、副董事长黄文择的风格下,设法进行新的方案,如与日本合作推出相当成功的《东离剑游记》,与开始走电影叙事风格,甚至采多人配音的新版霹雳《刀说异数》,甚至力推把布袋戏改名「偶动漫」,进行让布袋戏能跟21世纪接轨的各种挑战。

而推出新的电影作品,也是目标之一。这也就让霹雳集团集结新旧思维,整合资源而倾力推出了2022年的霹雳布袋戏电影《素还真》。

无论是《圣石传说》或《奇人密码:古罗布之谜》,都有一种强烈的尴尬感。尴尬来自于布袋戏的戏曲元素跟电影的不协调感。就影史来说,1950年代的台语片,就有过布袋戏电影,但也不过就是把摄像机对着舞台,拍下整场戏剧演出的「戏剧纪录的形式」。

《圣石传说》的问题出在「不像电影」,《奇人密码:古罗布之谜》则是缺乏布袋戏优点,又远比一般动漫片难看,毫无优点。这次霹雳卷土重来的《素还真》,就克服了《奇人密码:古罗布之谜》的缺点,也矫正了《圣石传说》不像电影的问题,拍出了一部不逊于日本方面主导的《东离剑游记》水准的作品。

《素还真》严格说起来是「反布袋戏套路」的电影。所谓的布袋戏套路,就是在传统布袋戏戏曲元素下,由黄俊雄与霹雳两代人创立的「霹雳布袋戏」的电视剧风格。那个套路过去之所以成功,在于新旧的优点并存。

布袋戏缘起于中国传统戏曲,只是在闽南宗师「掌指可化百万兵」的开创下,以一人到数人的念白、操偶,搭配动作设计,并以文场(口白、音韵、剧本)、武场(动作),在后场音乐的配合下,无声不歌、无动不舞,借此获得观众认同。黄俊雄与霹雳则以融入「影视编导剪辑」的元素,去强化布袋戏能给人的所有感动。这总和而成为「套路」。

在套路中,最难改变的就是一些专属于戏迷的认知要素,例如「单人念白」。

艺师一人化出生、旦、净、末、丑、杂、兽七类角色的声调,七类角色附随中西方文化要素,从基督教、儒道释三教的装扮文化、符码,到故事背后的场景设定(黄俊雄的中原与西域、霹雳的苦集灭道四境),这都构成图像与剧情的观影要件。

最难摆脱的是源于中国文学的「诗词、古书」的字词元素,那几乎左右了「文场」的气味韵味。但中国文学意涵与3000年中国历史相互交杂,怎样都跟不上早已全球化的21世纪。无论是戏偶的脸孔服装扮相,再怎么求新求变,但摆脱不掉的中国文化元素,都会降低新生代观众的认同。

霹雳近几年来试图淡化中国文化的影响,但又跳脱不了「文戏」必须要有的文字、诗词、声音艺术性的要求,在「无法不用台语」的状态下(过去任何北京话发音的作品,都是戏迷唾弃,然后一般观众根本不看),只能让文字背后的传统文化要素,逐渐变异。

例如后来出现各种东西方咒法、魔幻的设定,或让三教意涵融合分立,都是在反传统的立场上,想要获得更大的群众市场。但传统的文戏不拿掉,不砍掉这布袋戏的根,布袋戏就永远跟不上时代。

而《素还真》从头到尾,都舍弃了传统布袋戏必有的文戏。

这一变革,可以说真的达到了黄亮勋追求的「偶动漫」的状态。霹雳布袋戏必有的人物「登场诗」,如素还真的「半神半圣亦半仙,全儒全道是全贤,脑中真书藏万卷,掌握文武半边天」,在片中仅出现于素还真意识与「平行时空」的自己连接之时。

而电影所在的时空,台语仅是剧中人物的语言,不求诗词与对白的美感,仅只于交代剧情。而编导以台湾布袋戏界学问、编剧才能称雄的「十车书」黄强华,也没有拿出他熟练的玄门易理来耍炫,片中素还真在破解书斋机关时,仅使用了天干地支的浅学,转两个圈就打开秘门。

这跟《圣石传说》开场那落落长,看得叫人昏昏欲睡的,素还真以中国国学破除谜题的桥段,可说浅得连小学生都看得懂。这类的安排,都把传统文戏的拖延步调降到最低。

而角色关系部分,黄强华最擅长的人物心境、过招之间的试探犹疑、人物HP值、MP值的复杂算计,在片中全没使用,只让角色在「故事必要」的状态下——打斗、对话、行动。

传统霹雳套路一概没有,电影从头看到尾,也不知道初出江湖的素还真功力有多强,他的师父八趾麒麟能耐如何,只知道大魔头吸收能量后变成怪物,而素还真领悟了「一人三化」的神技后,不知为何地可以干掉大魔头。这把原本霹雳最擅长的编剧模式,简化为如漫威《尚气与十环传奇》那样简单的七龙珠式的打斗。这完全舍弃了霹雳的传统优点,相对的也让一般观众可以不了解任何布袋戏背景,就直接看得懂。

而《素还真》也舍弃了霹雳布袋戏惯常处理人物的「步调」。有时候人物登场为了气势,会花30秒到一分钟铺陈出场的气势,顶先天或三流角色,道魔神佛各有不同讲究,出招运招也有讲究,但这些全都没了。电影中,刀就是刀,招就是招,气功要打就打,虽仍保留「出招先喊招式」的传统,但毫无层次。

所以没有一页书战东瀛武神那种运招的复杂与气势,也看不到傲笑红尘使出「忘弃红尘」、剑子仙迹使出「万引天殊剑归宗」这种绝招气势。这让电影步调加快、顺畅,但也显得毫无特色,把人物名称招式换掉,套入任何动漫角色招数,也都不影响情节。

而这些舍弃霹雳传统套路的作法,造成的结果,就是让《素还真》真的变成一部电影,一部由布袋戏戏偶拍成的动作片。观众的注意力会集中在两个地方,一个是人物剧情,一个是特效动作。特效动作的部分,是霹雳奠基的根本,在电影《素还真》中,克服了因为每周出新片,导致常常粗制滥造的三流操偶与武戏的状态。

全片的操偶跟武戏都做到了霹雳最好的极致,好得没话说。剪辑与运镜虽然失去了霹雳布袋戏过去的好些巧思,但都十分完美,看不出缺点。可以说是台湾电影所能做出「独步全球」的电影画面。连好莱坞都不见得做得到。

但就人物与剧情部分,黄强华可能过于在意失败的缺点,在屏除霹雳套路的状态下,同时也让他们最擅长「塑造人物」的特色为之减弱。素还真本身是个复杂人物,虽然故事设定是他初出茅庐,但人物的心境转折与个性过于简单,他戏弄师傅的桥段也远不如《霹雳风暴》里,他对付师傅的奸巧。

片中所有人物都很扁平,也毫无个性,所有的性格与存在全都只为了推进剧情,只为了要让素还真最后来个大绝招打败强敌,变成英雄。比起霹雳布袋戏那些机谋巧计、复杂的人物心境转换,是远远不如的。大概仅有好莱坞B级片的故事水平。根本上来说,本片的故事根本可有可无,完全是为了铺陈「戏偶动作」而存在的东西。

总的来说,霹雳2022年推出的《素还真》,可以说是台湾目前能做出最好的动作片。故事普通,人物扁平。除武戏外,完全毫无霹雳布袋戏的优点。就内容来说,的确是霹雳想要持续走下去的一种变革。

但就布袋戏艺术来说,在如此精美的服装设计、戏偶造型、美术设计,与绝佳的武戏之外,黄文择那「百年仅见」的国宝级布袋戏口白,黄强华那雄霸布袋戏界的编剧,却也全妥协在这「跟上时代」的大纛之下。而这样的妥协,相信老戏迷不会乐见,而霹雳是否真能因此把布袋戏变成「偶动漫」,变成让全世界都能接受布袋戏,也很难说。

黄文择跟黄强华不只一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都知道布袋戏必须要随时代而改变,但如果真的随着市场机制而改,改到最后,那布袋戏还是布袋戏吗?如果仅存布袋戏「由人操偶」的要素,那源于中国闽南400年历史的布袋戏,跟全世界各地「由人操偶」只是造型不同的偶戏,又会有何分别?

《素还真》是目前为止,云林黄家的最新尝试,这样的做法是否会变相保存布袋戏文化,还是让布袋戏在影视界面中失去自我,看来还是后者居上。

无论如何,光只是为了看声光动作,《素还真》都是该一看的台湾电影。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