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电影《红雨》编剧杨啸去世,他编剧的《西沙儿女》未能拍竣成遗憾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1-06   浏览次数:163

笔者从内蒙古文联的公众号“内蒙古文艺”得知,著名作家杨啸老师,于2022年1月30日在呼和浩特去世,享年86岁。

杨啸最著名的作品,是根据他创作的小说《红雨》改编的同名电影。

《红雨》电影由著名的曾经导演过《小兵张嘎》的崔嵬导演,它表现的是赤脚医生题材。

而几乎一前一后,谢晋也导演了一部赤脚医生题材电影《春雨》。

《红雨》与《春苗》是文革期间同一主题的两部电影,导演崔嵬与谢晋分别代表了北影与上影风格,这也导致了《红雨》带有粗犷的北方的大开大阖的昂扬气息,相形之下,谢晋导演的《春苗》更为细腻一点,带有江南绿意盎然的青春气息。

而杨啸在《红雨》之后,还应北影厂邀请,将作家浩然的小说《西沙儿女》改编成电影剧本。

这部电影由著名的北影厂导演水华执导,其中朱时茂与李秀明在剧中扮演男女主人公。

但这部电影即将告竣的时候,文革结束,电影也被紧急叫停,电影版《西沙儿女》已经拍完了大部分在海南的外景镜头,因而胎死腹中。

我们可以通过杨啸的编剧的剧本,看出杨啸为浩然的浪漫主义的原作,增添了更为现实的带有背景指向的具体场景。

比如,我们在剧本中,杨啸特别为浩然原作中没有详加交待的南海冲突的背景,作了一个详细的说明。

这一段借助于剧中人物之口的背景介绍,重点解释了为什么出没在南海的波涛之下,有来自于大洋彼岸的那个国家的潜艇。

笔者将《西沙儿女》剧本中的这一段内容,从书中摘取出来,拷贝在这里。看看杨啸是如何在一部表现南海当代史的电影中,交待海上冲突的前因后果的。

这一段并没有显影在电影中的剧本文字,其实我们对照今天的南海风云,会觉得依然不曾失却它的精准的现实价值与指向。

《西沙儿女》电影版的流产,不仅是众多观众的遗憾,也是杨啸心中的一个难解的结。

毕竟,这部电影及原著小说里所确立的对中国在南海主权的宣示,可以说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也是绝无仅有的,同时也是电影里最为完备的。

我们都知道,反映南沙海战的公映电影有《南海风云》,但《西沙儿女》有着它从情感上对南沙群岛那一片海域的深情的体认这一独到的维度,而杨啸赋予了电影剧本更多的历史的纵深、时代的脉动,使得《西沙儿女》电影版能够成为中国时代进程的一个清晰的烙印与轨迹。

笔者一直好奇杨啸老师所写的《西沙儿女》剧本与浩然的原作有何不同。

曾经查询过,杨啸的《西沙儿女》电影剧本,曾经当时在一本文学刊物上刊发过,但现在已经难以查到这本杂志的影像扫描版了。

后来,笔者看到《杨啸文集》24卷出版,欣喜地看到,其中第十九卷《电影剧本》这一卷里,收录了杨啸的《西沙儿女》电影剧本。当时通过旧书网站,找到了这本书,但网站上,是全集集束出售,单本不卖,笔者为此购买了《杨啸全集》,因此,得以窥见了《西沙儿女》电影剧本的全貌。

后来笔者于2020年1月7日,发布了一篇文章“李秀明与朱时茂主演的《西沙儿女》电影与小说有什么不同?”。

文章中,笔者主要是比较了剧本与小说的三个不同,标题如下:

一是电影以阿宝的主观叙述为主线,通过她的叙述,来串联起整个电影的故事情节。

二是电影将抗日战争期间的故事线索,进行了勾勒化的简化。

三是电影全程地展现了西沙的风云变幻。

文章发出后,2020年1月15日,文友刘国震通过微信,链接了该文,问我:“这个是你写的吧?杨啸先生分享给我的。他不知作者是谁,我说应该是你。”

因为之前与刘国震先生就关于浩然的话题,有过长期的交流,特别是《西沙儿女》这部作品,我们交流互动得最多,所以,刘国震猜测是我所写的。

笔者借此,询问杨啸先生对此文有什么意见。刘国震先生转述了杨啸先生与他联系的内容:“我推测是你写的,我在他的微信里语音留言,杨老师认为不太可能,他说,你说的他,你原来提到过,他还没有见过电影剧本,怎么知道会写的这么具体。我说不会的,他前段时间找这个剧本,知道你的文集,收了这个剧本,他考虑到你年事已高,不想打扰你,他可能从网上购买了文集的影视卷,应该是他是读了电影剧本,我是跟杨老师这么解释的。而且我说网上关于浩然也好,《西沙儿女》也好,好多贴子文章往往有很大破绽,以讹传讹的东西比较多,人云亦云,这个写的比较严谨,也比较翔实,我判断是他写的,我给杨老师微信上这么留言的。”

当时正值疫情期间,其实当时心里还有一个想法,如果能够当面向杨啸老师请教,了解一下当年的电影剧本创作背景,了解创作者的心路历程,该有多好。

有时候看到手里的《杨啸文集》,还期望着如果有一天拜访杨啸老师,让他给砖头般的文集,签上一个名,该有多好。

但是,昨天得到杨啸老师离世的噩耗,悲从中来,分外失落。

前几天,山东作家冯德英去世,让人感到黯然神伤,那些曾经哺育过我们精神的作家,一个个离我们而去,把一份孤独留给了我们。好在他们的精神的记载还在,永远保持着青春,依然昂扬着振奋,这将继续慰藉着我们前行。

杨啸老师去世,本来不想写此文的,但在网上查了一下,没有看到相关的媒体报道,笔者仅仅希望自己在这除夕之夜的这篇小文,寄托自己对一代大家离去的哀思,也感谢杨啸老师给我们留下的永远澎湃的精神财富。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