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狙击手》,值得被更多人看到-2022年2月3日 刊
总第2773期
春节档五部真人电影里,《狙击手》的排片是最少的。
此前,张艺谋就无奈向影院经理喊话,恳求给《狙击手》少排一些凌晨场次,让更多人有机会看到这部片子。
今年的春节档电影宣传攻势猛烈,各大影片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使出了浑身解数,这家说自己的电影同期豆瓣评分最高,那家便马上跟进,表示自己多平台总评分第一。
可见,在刺刀见红的阶段,谁也顾不得体面了。但市场就是如此残酷,截至发稿前,《狙击手》的票房仍未过亿。
看完电影后,再看看它的票房,我emo(抑郁)了,因为《狙击手》实在是部不错的电影。
雪、焦土与鲜血
《狙击手》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冷枪冷炮运动”为背景,讲述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敌我军备力量悬殊的境地下,与美军精英狙击小队展开殊死较量的故事。
影片上映后有人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张艺谋现在的片子是离不开雪了吗?”
确实,去年的《悬崖之上》,今年的《狙击手》都是铺天盖地的雪景。但事实上,《狙击手》中的雪,与《悬崖之上》大不相同。
《悬崖之上》的雪是暗的,黑云压城,漫天风雪,夜景颇多,透着一股山雨欲来的压迫感。影片中的“乌特拉”在俄语中是黎明的意思,《悬崖之上》讲的便是黎明前的黑暗中发生的故事。
《狙击手》里的雪却是极亮的。青天白日,茫茫大雪,日光下落照在雪上亮得反光,战士披着白色的斗篷穿梭在战壕里,不仔细看有时都分不清哪里是人,哪里是雪。狙击手与茫茫白雪融为一体,除了孤独感,观众能跟随角色自然而然感受到,警惕与紧张的氛围。
而在白色之外,《狙击手》的影像色彩几乎只剩下灰黑色与红色。这三个颜色的配比颇有意思,白色最多,望不到尽头的大雪占据观众的视线,形成大面积留白。灰黑色次之,是炮击后的焦土、冷硬的战壕和战士们的尸体。
红色最少,洒落在尸体与白雪之上,但它代表的意义却最重,每一抹红色都连着一条鲜活的生命。在大片的白色之间,生命渺小到只剩下点点红痕。
茫茫白雪、几抹灰黑、点点鲜红,构成了一幅“冷枪对战图”。这是传统水墨大写意的构图方式,点面隐约、迹简意深。
对弈之间的攻守
如果说《狙击手》有哪些值得商榷的地方,那频繁出现的“子弹时间”算是一个。
国内外表现狙击手神勇的片子不在少数,《兵临城下》《美国狙击手》《全金属外壳》都是数得上名字的大片。这些影片中对狙击手的枪法都有各种精妙的表现,但不管是空中击杀还是侧面瞄准,往往都离不开稳准狠三个字。
而《狙击手》中几次对于狙击手高超枪法的展现,都直接用了大同小异的“子弹时间”特效。特效一出子弹必中,情节的悬念感少了许多,确实会引起一些审美疲劳。
不过《狙击手》的描绘重点并不全在狙击手的枪法上,而是中美双方狙击手对战的策略。
从美军设局到五班入局、双方遭遇,美军小队与五班的对决不下七次,有点回合制的意思。
每次对战,考验的是狙击手对情感的控制和对对手心理的准确揣摩。美军的约翰和五班的刘文武(章宇 饰),是这场交战中的双雄。先是约翰出招诱敌深入,先手进攻;其后刘文武转守为攻,试探出击,转换局面;约翰见招拆招,解除危机;刘文武上演大戏,玩起了障眼法......直到最后,五班战士陆续牺牲,局势彻底转换。在攻守转换之间,战场如棋局,战士如棋子,双方你来我往相互吃下对方的“棋子”。
从这一点来看,《狙击手》拍出了狙击手之战的精髓。
《狙击手》的叙事可谓干净利索,每一次战术的转变都在电光火石之间完成,从确认到执行再到结局,不过短短几分钟,整个剧情看下来畅爽淋漓。
残酷的是,约翰和刘文武手中的“棋子”是鲜活的生命,他们对弈所搏的不仅是双方战士的性命还有整体战场的输赢。
无名的山坡,有名字的英雄
“不起眼的战役,发生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在历史上几乎没有记载,牺牲了一个班的无名的战士。”
《狙击手》的视角非常小,影片没有炮火喧天的战争场面,截取的是历史中的一个小片段和战争中的一小群人。但它在螺蛳壳里做道场,该有的历史信息和战争局势,《狙击手》通过满满的细节呈现出来了。
比如,美方阵营陆续出现了电话、高倍数瞄准镜、强心针,而五班的战士通讯全靠吼,瞄准用大勺,仅有覆盖不到全身的白披风,连个钢盔都没有。对方在战斗打响前悠闲地嚼着口香糖,这边战士们却时刻紧绷神经。明明没有眼花缭乱的武器展示,却在强烈的对比之中充分体现了敌我双方在军备上的巨大差异。
《狙击手》对敌方人物的刻画也令人印象深刻。以约翰为首的狙击小队武器精良,技艺高超。约翰更是心狠手黑,空城计、反间计使得一套一套的。这种武力和脑力上的双重压迫,比坦克大炮更能让人真正感到紧张刺激。
正是在这种双方军备悬殊的情况下,我方战士舍生忘死的战斗,才显得更加顽强可贵。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武器,这是李云龙嘴里的亮剑精神。
随着一次次的牺牲,情感戏的时长依次递增,但也不过是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观众往往还没从一个战士的牺牲中抽离,下一个危机又再次来临。点到即止的情感叙事,透着冷静与克制的氛围,虽然一些战士立flag的情节略显套路,倒也不显得过分煽情。
结尾处的“点名”情节是情感戏的集中爆发,随着一个个名字被念出,观众压抑了90分钟的情绪终于得到释放,情感高潮来得自然而然。
因为采用全新人演员的缘故,当影片结束,五班战士的样貌其实已经不太清晰,观众记住的是一块铁板、一副手套、一柄铁勺还有王忠义、绿娃子、胖墩、亮亮、大永......这些值得被尊重的生命。
这场战役很小,小到只发生在一个不知名的山坡,只有十几个普通平凡的战士,在整个抗美援朝战场上甚至都没有姓名。但导演将镜头拉近,让观众看到了冷枪中的热血,让冷冰冰的战争片有了温度。
《狙击手》,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