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从《长津湖》到《水门桥》,吴京似乎找到了流量密码!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1-11   浏览次数:214

虎年春节档,最受人瞩目的电影当属《长津湖》续集《水门桥》了!

作为中国内地影史票房冠军的正统续作,《水门桥》其实早在《长津湖》上映前就拍摄完成,不过,由于投资太大,在《长津湖》票房和口碑还未尘埃落定之前,《水门桥》一直都被冷处理。

如此做法其实可以理解,因为一旦《长津湖》票房不尽如人意,那么《水门桥》就能迅速变成一部新电影进行宣传,不会被波及,而如果《长津湖》票房大爆,则顺势推出《水门桥》,继续吸引眼球。

本片同样改编自兰晓龙所著小说《冬与狮》,剧情紧接第一部。七连战士在伍千里的带领下完成新兴里和下碣隅里任务后,又马不停蹄赶赴水门桥接受新的挑战。由于战线受挫,美军不得不往南进行战略转移,水门桥则是他们撤退的必经之路。

《长津湖》因为三大导演合作,加上想讲的内容太多,导致主线有些松散,剧情不够紧凑,续作虽仍由陈凯歌、林超贤、徐克监制,但导演却只署名徐克一人,这让全片始终带着浓烈的徐克风格,尤其到了后半段,更是充斥着各种徐氏武侠电影元素。

相比于前作,本片主线只是围绕三炸水门桥这个历史事件,对上层决策着墨较少,所以叙事紧凑了很多,观众也更容易被剧情牵住,避免出现情绪跳进跳出的情况。而主要人物的相继牺牲,更是将观众积蓄已久的情感彻底点燃,泪点大幅超越前作。

近几年,关于主旋律电影过多过滥的批评不绝于耳,确实,从《战狼2》开始,主旋律电影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不再一味端着,而是用更接地气的故事,更符合普通观众欣赏的创作模式,奉献了众多叫好又叫座的作品。

无论是领衔国庆档《我和我的》系列,还是救市之作《八佰》,亦或登顶影史票房冠军的《长津湖》,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全方面唤起国内观众的爱国热情,并依靠排片优势、单位包场,尽情收割着票房。

诚然,以制作水准衡量,上述作品都可以代表当今中国电影工业体系的最高标准,但另一方面,主旋律电影的狂轰乱炸,特别是票房的大获成功,让许多电影制作公司不敢把更多投资放到其它类型上,导致虹吸效应流入既有票房保证、又不会犯大错误的主旋律电影,这虽然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但从长远来说,并不利于中国电影的百花齐放。

回到《水门桥》本身,如果以一部商业片的标准来衡量,《水门桥》无疑做的还算不错。

首先,影片为七连在朝鲜战争的表现做了一个完美收尾。看过上部的观众都有种感觉,无论战争多么残酷,现场多么惨烈,主角团队总能依靠智慧和勇气,以及各种人为光环,化险为夷。

作为大背景下虚构的人物和故事,电影如此处理无非想先抑后扬,再将真正的高潮段落全部集中到水门桥这个旅途的终点站上。

三次炸桥,每次都不重复,第一次相对较为简单,第二次是全片团队配合完成度最高,也最合理的段落,第三次作为收尾,则充满着浓烈的个人英雄主义气息。

两个连队的通力合作,几百人的壮烈牺牲,如果以成本核算,如此投入和产出显然不成正比,尤其第三次炸水门桥时,明知死局仍然一往无前,凭着更多的是那种超越生死的信念。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很难理解当年志愿军的所作所为,甚至很难理解当年为什么要打那场战争。

电影想通过最底层的士兵告诉后人,当年的他们义无反顾,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千千万万的其他兄弟姐妹,以及所有后代才选择赴死,他们用一代人的牺牲,打完了后面几代人的战争,终换得祖国之后几十年的和平稳定。

正是这份感动,让观众明知道主角团队基本会牺牲,当熟悉的面孔在眼前倒下时,依然会被震撼住,其中,最让人心疼的角色当属平河。身为一名狙击手,平河本可以选择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作战,但在团队需要的时候,他毅然放下一个神枪手的架子,甘为舍身炸坦克的勇士,从端着巴祖卡到身背炸药包,平河完成了人生最华丽的转身。

还有本可以独自逃生的余从戎,在美军战机发射燃烧弹时,是他毫不犹豫暴露自己,吸引敌军、转移注意力,他用自己的死,换得战友的生。朝鲜战场上,正因为有着千千万万像七连战士这样的无名英雄默默付出,才换得最后我志愿军以弱胜强,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

从古至今,中国人从来就不惧怕死亡,古有侠士舍身成仁,今有战士埋骨他乡,徐克用他特有的豪迈风格,让全片所有的牺牲都刻上一层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余从戎被火焰吞噬、梅生上空缓缓飘落的女儿照片,以及伍千里倒下悬崖时的最后一发子弹,当死亡不再只是一个冷冰冰的字眼,它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和意义,那么牺牲才能变得如此刻骨铭心。

同样是徐克的武侠魂,让第三次炸水门桥的各种逻辑硬伤也显得不那么重要,或许在徐克心中,那不仅是战争,更是他心目中的江湖。对于江湖而言,不就是快意恩仇,不就是荡气回肠?敌方智商降维打击、主角光环笼罩,伍千里化身绝世高手,都不过是那个快意江湖最好的注脚。

所以本质上,《水门桥》就是一部披着朝鲜战争外衣的武侠电影。它没有那么严谨的层层递进,甚至缺乏鲜明的人物群像塑造,到了后期更有种天马行空的随意,可它却把观众心目中所有可以想象到的传统侠义精神全部展现出来,这或许是它最大的缺点,却同时也是它最大的优点。

得益于强大的资本投入和国内顶尖的特效团队加持,《水门桥》在技术方面依然维持着较高水准,虽然不可能和好莱坞大片相抗衡,但胜在与剧情的完美融合,不会让人觉得过分出戏。

为了表现环境的恶劣,影片中的大部分场景都是大雪纷飞,无形中增加了特效的数量,尤其还要兼顾雪花形状和战士哈气形成的白雾,困难可想而知,总体来说,电影的画面和场景还原度硬伤并不明显,部分场景稍显模糊,反而增加了一种磨砂般的质感,让观众更有身临其境的代入感。

配乐延续着上部激昂的主基调,充沛饱满,很好的与气氛相烘托,但由于大量使用容易造成审美疲劳,到了后半段更是喧宾夺主,稍显遗憾。

影片特别注重细节的刻画和展示,由于主旋律的缘故,需要处处点题,幸好每次煽情总是切入的适当其时,不至于让人产生生理不适。

其中,全体战士对着祖国方向高喊“祖国万岁”和伍万里的“七连应到157人实到1人”更成为全片最大的泪点,而伍万里与哥哥的隔空对话,则与片头前后呼应,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新兵通过战争洗礼后的成熟和成长。

不可否认,如果从纯技术角度分析,《水门桥》毛病一堆,剧情根本经不起推敲,人物塑造也远没有达到立体的程度,但对于中国电影来说,需要《水门桥》这种目的明确、娱乐元素丰富的商业大作入市,来唤起民众的爱国主义情绪。当然,这样的作品偶尔一部也就可以了,毕竟,爱国不能天天挂在嘴边,生活还将平平淡淡继续。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