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一杯土咖啡,一堆土乐器,李佳航出人意料地演绎出了冼星海的高级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2-08   浏览次数:168

文 | 月半悦读

芒果台的主旋律正剧《百炼成钢》,自开播以来,在选角上可以说是备受质疑。

其实,能扮演历史伟人的特型演员,也就那么几个人能做到形神兼备,在建党百年这个特殊年份,大家业务估计都足够繁忙。

特型演员抢手,拍摄时间紧迫,有些地方注定做不到精益求精,可很多情节还是用了心,能够看到创作者的诚意。

如果说,在《国际歌》版块里,陈晓饰演的瞿秋白,知性从容而坚定,有了让人眼前一亮的惊艳。

那么,《万里长征》篇章里,少共国际师小红们的舍生忘死,则真实演绎了什么叫红军不怕远征难,达到了催泪弹级别。

而紧接着的《黄河在咆哮》单元里,李佳航演绎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也完全出乎意料之外了!

01、李佳航的表演,没有拉跨

刚开始看到李佳航要扮演冼星海的消息,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对此感到质疑和不可思议。

冼星海是什么人物?那是教科书里一个特别的存在,浓眉大眼又略带一点混血的帅气面孔,无数人启蒙时期第一任偶像。

李佳航呢?确实是个好演员,因出演《爱情公寓》的张伟而一炮走红成名,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以为这位演员真名就叫张伟。

或许,很多人对他还有一个印象,那就是口香糖广告里的张益达。

不过,无论是张伟还是张益达,李佳航给人的印象都是偏喜剧性的演员,演绎的角色也都比较轻松搞笑。

看到他,你可能会联想到颓、废、丧,或许还会有点不正经的感觉,总之离严肃和庄重相差甚远。

所以,这次由他出演正剧里的冼星海,不能不让人心存质疑,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太大了,很多网友估计看到演员表就被劝退了。

可是,看了这一篇章之后,真的要给出评价到底话,我觉得李佳航的表演,在这整部剧里都要算是很优秀的。

他的出演,不仅没有拉跨,反而增添了一抹亮色。

《百炼成钢》中,李佳航和梁田在《黄河在咆哮》这一版块里,扮演了冼星海与钱韵玲夫妇。

紧接着前面的《国际歌》和《万里长征》两章,《黄河在咆哮》这一章里面的抗战歌曲,更是大家耳熟能详,曾经传唱大江南北。

由音乐家冼星海谱曲的《黄河大合唱》,自诞生之日起,就位列“神曲”榜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让人每当听到开头,总会忍不住跟唱。

那“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激昂吼唱,在当时中共最艰难的时期,鼓舞了无数抗战人民的士气。

当年,《黄河大合唱》吹响了鼓舞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时代号角,如今,

她的每个音符都早已根植进了民族的血脉,融入了中华魂!

02、土咖啡,土乐器,高级的交响乐

如果不是看这部剧,根本不知道《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是如此的艰难。

1938年,33岁的冼星海,已经是一位很有名气的音乐家了。

在此之前,他一直辗转在上海、武汉等地,参加了很多抗日救亡的游行和演唱会,抗日救国的热情高涨!

他在武汉时,周恩来还曾专门找到他,请他给《在太行山上》谱曲,只是那时他对敌后抗战的感受还没有那么深厚。

当冼星海接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全体师生的邀请电报时,妻子钱韵玲刚拿回百代唱片公司发给他的聘书,月薪就有两百大洋。

小战士天宝千里迢迢从延安带给他的,是一包略显寒酸的红枣和核桃,却代表了“鲁迅艺术学院”师生们的深厚心意。

天宝临走前,为了不让他有心理压力,不仅传达了周恩来“全靠自愿,绝不勉强”的命令,还小心翼翼地说出自己的请求,也不过是求他一张《到敌人后方去》的简谱。

对比当时国民党的不作为,特别是在外敌入侵时,还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可笑政策,而共产党则是从上到下都在为抗日舍命战斗,他当然知道谁才是真心在抗日。

所以,哪怕他对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鲁迅艺术学院”并不了解,还是很快坚定地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他对妻子钱韵玲说:“我们到延安去吧。”

他明白,在延安,敌后抗日的那些民众,才更需要他的才华,他在那里可以创作出更具战斗力的歌曲,给抗日带来力量。

于是,他和钱韵玲这对革命伴侣,放弃了原来的优越生活条件,来了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冒着枪林弹雨在共产党战士舍命护送下,携手离开武汉去了延安。

在当时的情况下,共产党的生存过于艰难,一面要硬扛国民党各方面的封锁,一面还要坚持全面抗战。

延安的条件之艰苦,冼星海之前是绝对想象不到的,哪怕出于对特殊人才的照顾,他的生活条件已经远超很多高层领导。

他废寝忘食的谱曲,以前有咖啡提神,在延安,钱韵玲无奈之下,心生急智,用炒黄豆磨的粉加红糖,制作出了土咖啡。

毛主席对他创作出《黄河大合唱》的奖励,也只是节省出来的一罐鸡汤,最后为了弥补他写坏的那些钢笔,还把斯诺送他的钢笔转送给了冼星海。

周恩来也让人送去了蜡烛和糖,竭力为他创造出更好的条件。

所有人,用尽一切办法,在最艰苦的岁月里,都在支持他创作出更多、更优秀、更鼓舞人心的作品!

03、一曲黄河大合唱,可顶十万毛瑟枪!

这些作品的力量有多大呢?

毛主席在陕北公学礼堂里,看了冼星海首次指挥大家唱《黄河大合唱》,盛赞:

“一曲黄河大合唱,可顶十万毛瑟枪”!

哪怕是用玻璃瓶、搪瓷茶缸等土乐器,临时组成的不伦不类的交响乐团,那激昂的歌声也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

从此,更多的人唱着“风在吼、马在叫”,走出了延安,走向抗日战争最前线,走向了全中国。

这些都和当时的局势紧紧相关,战乱年代,“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并不是一句夸张的话。

一连多年混战,军阀和国军,祸害了太多次敌后老百姓,让他们对“兵”有了比“匪”更深的恐惧。

更别说,当时还有国民党的刻意宣传,使劲手段的抹黑共产党,把他们污名化、妖魔化。

这种时候,就显现出文艺宣传作品的力量了。

所以,战士行军时,会高唱“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在城镇驻扎更是绝不扰民,绝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乡亲们渐渐被安下了心,对这支纪律严明的“八路军”越来越放心,从顾忌到接受再到参与到一起抗日,打下了坚实的民众基础。

冼星海到达延安后,开启了他的创作的巅峰期,《军民进行曲》、《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等抗日作品,纷纷问世。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这些充满力量的作品,不仅轰动了延安,还迅速传遍全中国。

这些力作让更多的有志之士振作起来,在抗战中发挥自己的力量,做出各自岗位上的贡献,在缺吃少穿,缺枪少炮的困境下,坚持到了日寇投降。

剧中,李佳航的表现是优秀的。

他演的冼星海绝对立得住,无论是东北沦陷时的悲愤落泪,还是到达延安后的激情澎湃,都演出了人民音乐家的气质和神韵。

其实,这对于已经在观众心中定型的演员来说,是很不容易的,既要求演员有很强的可塑性,还要可破可立!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