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看完查泽雷的《爆裂鼓手》,比起追梦大片,它更像反PUA教育片?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1-23   浏览次数:189

看完查泽雷的《爆裂鼓手》,内心里被爵士鼓强烈的节拍共鸣激荡得激情澎湃。同时也从影片中,看到了查泽雷对自己放弃爵士鼓的遗憾,用电影的方式演绎了一场完美的收尾。一个关于爵士乐和成长的故事,以小见大,立意指向更远的是人生该有的信条哲学。

没有俗套的努力就会成功的剧情,只是一首曲子的时间,酣畅淋漓的尽兴演奏以后,生活如退潮后的风平浪静,一切回归于平淡。看到JK西蒙斯在酒吧里同男主的对话时,想到了树木希林奶奶提到的“人要对自己怀有不满”这句话的意义。

我知道不是努力就必定成功,但是没有竭尽全力去绽放自己,因自我满足的安慰而遗憾收场的过程,一定会很痛苦。成为另一个BuddyRich,还是努力要以自己名字命名新的传奇?

有话说严师出高徒,可我觉得这个老师也太压迫了,这不仅仅是音乐技术水平上的言语攻击,当他骂Andrew“你的母亲抛弃了你”的时候我真难受,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人能承受这种寻梦路上不仅仅是技术的讽刺,还有人生攻击,我只感觉最后麻木了。

Andrew肌肉记忆弹奏,好似只为能让自己有一席之地一样地表现着,麻木了;Fletcher被Andrew这顿操作整不会了,言语威胁失败,麻木了;看到Flectcher最后又像坏蛋想要Andrew出丑,后面又指挥着Andrew敲鼓,感觉一切都真真假假。

一方面,它是病态的、丑陋的、凶横的,处处在挑战人类认知界限的恶魔导师,用极度反社会人格的语言暴力,和精神霸凌逼疯了一个又一个渴望成为天才的学徒。密集而残忍的咒骂就像爵士乐暴风骤雨的鼓点,在近两个小时的紧凑节奏里狂轰乱炸。

另一方面,它又是极美的、壮丽的、史诗的,它向每一个观众揭露了独属于天才的痛苦与挣扎,用意其实是指向背后所隐藏的绚烂。从梵高到“27岁俱乐部”,几乎所有的“Greats”都走过了这样一段自我折磨的荆棘之路,他们的生命并不能用长短来衡量,因为所有的意义全部归于那风暴后怒放的彩虹。

这是普通人所不能理解的自戕,也是庸俗所难容忍的苦行。或许这句诗能不是很恰当地诠释这部互相拉扯到无尽深渊和辽阔远方的电影:“诗人隐居在疯子的隔壁,疯子却闯进诗人的花园”。

其实是很羡慕这种能付出所有去追求梦想的人的,他们可以果断决绝可以歇斯底里可以忘记世界忘记自我。我钦佩他们的勇气和热爱,但是这个影片让我看到了另一面,那个疯魔渴望认同又无比自负的另一面。不管是老师还是主角,看似矛盾对立其实相互交融,就和影片最后相互理解一样。

Fletcher的自私、疯狂、偏执、自大、卑鄙最终操纵Andrew变成一个没有灵魂的打鼓机器。其实,想想,成为林肯中心的打鼓机器也未必没有灵魂,能成为一个行业顶级选手本来就不是容易的事。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极限和方法,适合的就是最好的,男主就是不疯魔不成活的典型,而现实生活中,我就是那个自杀的小胖子。

爆裂而又密集的鼓点紧紧抓住我全部的心神,让我没有任何余裕去思考其他问题,我的身体不由自主地随着鼓点摇摆,再摇摆,音乐不息,震颤不止。一曲结束,男主汗如雨下,血泪横流,我的后脊也泛起阵阵潮湿。

看电影的时候,我总是想起小时候的自己,我也学过几年艺术,弹了几年琴,画了几年画,唱了几年声乐,写过几年书法,可是最终,我没能坚持做到任何一件事。我想,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道路的权力。

但“不疯魔不成活”,想必总会是成功人士身上才能出现的一个标签,不论这种价值观正确与否,至少在这部电影中,我都被这种对生命,对追求的“疯狂”所深深打动,并为自己的无数“半途而废”感到羞愧万分。也许追求源于热爱,也许追求就是追求。

从另一种角度展示追求成功的路上不同的方式以及代价,鸡汤看多了容易幻想我很努力做这件事我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就可以实现。这只是一方面,而过程中很多代价要想清楚,社会很复杂,追求成功的路也不是荆棘开出的花一样美好。

影片结尾处,安德鲁成功演绎了孤勇者反PUA的高光时刻,这样的结果是有其必然性的。面对弗莱彻的judge,安德鲁始终有他自己的判断,即便偏执也是与生俱来。一个专业的人,第一步就是知道什么叫专业,因此从不会妄自菲薄,也不会盲目乐观。

弗莱彻作为导师,是机会的提供者,也是技术的指导者,仅此而已。对于安德鲁而言,他想获得的是某种专业高度和自我认可,并不是某人的认可,说到这儿,一定得再cue一下法扎!没看懂感情线的必要性,但安德鲁这事儿我也算干过。后来想想挺中二,其实孤勇者有人愿意陪就不错了。

谢谢观赏,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娱乐故事!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