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台剧《想见你》的成功背后,离不开类型程式、叙事模式两方面原因-作为一部“现象级”台剧,《想见你》的成功离不开剧本、演员、制作团队的耐心打磨。该作品在豆瓣上的评分到达了9.5,还包揽了第55届金钟奖4项大奖的剧集。
故事讲述了一个悬疑烧脑、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生活在2019年女主角黄雨萱因为男友王铨胜的意外离世陷入了不可自拔的悲伤之中。一天,她收到一个神秘的快递,伴随着伍佰的歌声和“想见你”的思念她沉沉地睡去……1998年的这天,因车祸而昏迷的陈韵如突然苏醒,她伤心的抱住眼前的“王铨胜”,可是对方却说自己叫李子维,而自己则叫做陈韵如……
不过,我想台剧《想见你》的成功背后,离不开类型程式、叙事模式两方面原因。
爱情题材与悬疑题材似乎是两个毫无交集的类型:
一个重抒情,注重呈现有情人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另一个以叙事见长,善于在紧张悬疑的气氛中抽丝剥茧的呈现出一个令人拍手叫绝的精妙构思。
相关专家则认为,爱情片中存在久经考验的经典的类型程式:
“一般表现为两个主人公从相遇到相爱,再经历波折、磨难,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或者黯然离散的发展轨迹。”
其把悬疑片归纳为“以其严密、完整的逻辑架构以及贯穿全片的悬念带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二者的类型、模式乃至侧重点都有所不同,但是二者遇到了一个相同的瓶颈:因为类型剧自身的创作局限,同质化、泛滥化导致二者进入疲软期,寻找破题之法迫在眉睫。
因此《想见你》创造性的从二者的叙事模式出发,使用类型融合的手段,将爱情悬念化,同时将悬疑感性化。
可以注意到,《想见你》的成功无疑为类型融合打入了一针强心剂,而成败的关键之一因为就是爱情剧与悬疑剧的深度融合。《想见你》真正实现以爱情叙事模式为骨骼、悬疑叙事模式为血肉。
在前两集看似平平无奇的“偶像剧”式开头后,从第三集开始用精心布置的线索开始将观众引入一个非常规的悬疑剧框架:故事来到了1998年,高中女孩陈韵如从病床上醒来,她昏迷的原因是竟被人用钝器击中,凶手是谁?动机是什么?女孩到底是黄雨萱,还是陈韵如?面前的男孩到底是王铨胜,还是李子维?难道这一切只是一个梦吗?
从这时起的故事虽然也有因为陈韵如的性格大变而发生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事件,也有内向女孩陈韵如逐渐收获友谊、获得亲情治愈的成长,但是案件的推动总是“不凑巧”的在每一个温暖情绪释放的同时,使观众的安全感消失,不得不警惕于危机四伏环境。
至此,观众已被悬念抓牢,好奇心与肾上腺素决定了观众热烈的讨论。《想见你》是一部爱情剧吗?毫无疑问是的,因为这部剧最大的亮点就是黄雨萱和李子维跨越生死、穿越时空的爱恋;那么,《想见你》是一部悬疑剧吗?毋庸置疑,它有着所有优秀悬疑剧精心设计、贯穿全局的悬念与无懈可击的环形叙事结构,这才是它得以“封神”的前提条件。
试想,如果黄雨萱与李子维的爱情不涉及到那么多牵一发而动全身和不得已,就只是侧重于二人的爱情互动,那么呈现效果想必会是如《仁显王后的男人》、《来自星星的你》那般,是一部以“穿越时空”为点缀的爱情剧。
而当观众发现,这个严谨的推理的谜底竟是一份宁愿让自己消失也要救赎对方的爱,是在无尽时间的轮回中跨越生死的等待,是那份想见你的心情,是情感和音乐,抽象带来了无尽的想象与震撼的冲击,也带来了极致的审美满足。受众在感性与理性中不断地来回切换,跨越早已模糊的爱情剧与悬疑剧的边界,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
《想见你》取得成功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影片的复杂的叙事模式——层级嵌套模式。邱章红教授认为该模式的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主层与套层相互缠绕,主次等级关系渐趋模糊;
二、时间向度上呈现出封闭式的“环形轨迹”;
三、以谜题为核心点,围绕破解谜题来激发思考和设置悬念;
四、空间的多重化、碎片化成为实现时间流动的主要手段。
于是我们可以发现拥有层级嵌套模式的影片,首先一定会有多个层级相互纠缠,在这些相似的层级之中,微妙差异的叠加导致了故事的不确定性,而观众的乐趣就在于通过有限的线索去寻找谜底。
每个层级的连接点就是破解谜题的“出口”,这些连接点除了使故事逐渐立体化,还是破解谜题的核心关键。
《想见你》中,因为黄雨萱和李子维是双向穿越,所以李子维线一共有3个连接点,也就是李子维线的3个关键点;而黄雨萱线一共有4个连接点,也就是黄雨萱的4次穿越。
首先是李子维线。
他的第一次穿越是在2003年回国探望莫俊杰之后通过出车祸穿越到了自杀的王铨胜身上,这时他非常害怕,也恍然大悟黄雨萱说的一切都是真的。于是他找到关键人物舅舅,紧接着以王铨胜的身份与黄雨萱开始了7年的恋爱;
第二次穿越是在机场拿到了王铨胜空难航班的机票,在机场与上个循环的李子维沟通得知自己再次穿越迎接自己的是十几年的痛苦,他还是义无反顾的走向了下一个循环;
第三次不存在穿越,而是经历这一切的李子维在2019死于凶手谢二之手,至此,单个层级中的李子维离开世界,拯救以失败告终。
其次是黄雨萱线。
第一次穿越是在回台北的大巴上,这是她第一次听那个神秘的随身听,此刻黄雨萱入局,穿越到了陈韵如苏醒的那天,此时的黄雨萱不知道自己已经入局,她分不清楚自己的本我是陈韵如还是黄雨萱,因此观众看来会有一种"庄周梦蝶"式的困惑;
第二次是黄雨萱回到2019年后,发现了使用王铨胜手机号的人叫做李子维,进而通过关键人物舅舅获得了关键道具:陈韵如的日记,并在上面看到了"他就是王诠胜"之后,义无反顾的再次入局,并且正是因为这一次的穿越,让李子维真正爱上2019年的黄雨萱,二人有了情感羁绊;
第三次是在拐脚李子维出事后,黄雨萱再次回到过去想要改变过去,不料这一次因为随身听的损坏她无法完全控制陈韵如的身体,进而得知了水晶屋的存在,也目睹了陈韵如心中对李子维爱情的渴望;
第四次是在真相水落石出之后,心灰意冷的黄雨萱无意中触发磁带 "想见你"的终极条件,再次回到了1999,并且在这一次阻止了小年夜关键的陈韵如自杀事件,并痛定思痛决定毁掉磁带,也决定让她和李子维的感情就此消失在时间的洪流中,至此,众人才跳出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第4个连接点是非常规的,也就是说,前三个连接点才是无限循环中的必然条件,对无尽循环的绝望隐喻使故事最后哪怕是一个HappyEnding也被涂上了浓郁的悲剧色彩。
通过梳理双向穿越的7个连接点我们可以发现,层级嵌套模式的魅力就在于无尽重复中的细微变化,重点在于不变中找“变”。不论是陈韵如死亡方式的不同,还是两层级的李子维在机场对话内容的变化,抑或是李子维和小黄雨萱相遇的不同,整个模式中层级的无限叠加使观众一遍遍反复观看。
剧情围绕核心点展开,在《想见你》中,怎么打破循环拯救所有人?爱情是核心点,过去即是未来,结束就是开始。环环相扣的精巧程度使人回味无穷。相爱的种子早已埋下,正如李子维对黄雨萱告白的那句话:"因为早在你认识我之前,我就已经深深喜欢上你了。"这句看似“偶像剧”式的表白,却是饱含深意、贯穿全局的线索,可以说,这是对偶像剧模式的一种解构。
©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