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李连杰的《投名状》,3亿投资,为轰轰烈烈的古装大片浇了盆冷水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1-20   浏览次数:146

今年春节期间,张艺谋除了惊艳世界的冬奥会开幕式,由他导演的战争片《狙击手》也赢得一片叫好。

在有限的严酷空间内,狙击五班的战士们和敌人上演着生与死的赛跑,战场上的每分每刻都充满张力,而战士们拼尽全力守护自己所爱的信念也令人动容。

正如张艺谋在采访时所讲的“一叶知秋”,他用一种化繁为简的手法书写战争的惨烈,全然不同于昔日的复杂编排。

还记得2002年张艺谋导演的《英雄》,以震撼恢弘的视觉奇观拿下近2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开启了古装大片的黄金时代。

动辄成千上万的人海战术,追求宏大视角全景式的视听享受,当时的古装大片几乎都遵循着这种模式,到后来越来越千篇一律,许多跟风之作备受诟病。

但客观来说,在这些作为后来者的古装大片里,也不乏真正拿着钱认真拍片的好电影。

比如2007年陈可辛导演的《投名状》,以纷乱黑暗的清朝末年为背景,讲述结义三兄弟在野心与利益的种种诱惑下,逐渐分崩离析的命运悲剧。

影片汇集了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等巨星,再加上场景搭建等大工程,制作费用高达3亿人民币

但影片上映后票房却遭遇惨烈的滑铁卢,为轰轰烈烈的古装大片时代浇了一盆冷水······

01、改编自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案”

《投名状》的故事原型,是被称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案。

1870年,两广总督马新贻在重兵保护下,被一个刺客一刀毙命,刺客没有丝毫反抗当场缴械伏法。

在后来的调查中发现这起案件背后有各种疑点,但由于时局混乱,背后又涉及高官大员,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一百多年来“刺马案”的真相众说纷纭没有定论,诸如因为女人反目,背后有政治力量操纵等说法都真假难辨,也让这起悬案充满了传奇色彩。

1973年,香港导演张彻最早 把“刺马案”改编为电影《刺马》,在当年获得很高的票房,陈可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本片的影响,才产生了拍《投名状》的想法。

在《刺马》中,狄龙、姜大卫、陈观泰饰演的三兄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陈可辛在筹拍本片时,也想过把狄龙他们三人请来饰演《投名状》中的“三老”,但碍于种种原因三人都未能成行。

不过王奎荣、顾宝明和魏宗万3位老戏骨,戏里分别是狄公、姜公和陈公,由此可见陈可辛的粉丝心态。

和《刺马》的快意恩仇儿女情长不同,《投名状》用非常写实化的手法来展现时世之艰难,所以整部影片的影像风格非常的压抑沉重。

就像李连杰饰演的庞青云所说,“死很容易,活着更难”,不管是想平步青云实现抱负还是想过安稳低调的普通生活,都无法由自己主宰,所谓的理想都是政客玩弄的阴谋。

对陈可辛而言,刺马案只是一个结果,对人性的反思,对战争的质疑才是他想要传达给观众的主题。

02、3亿投资却换来票房惨败

在拍《投名状》之前,陈可辛一直以拍爱情片著称。

从处女作《双城故事》到后来的《金枝玉叶》《甜蜜蜜》,无一不是影迷所公认的爱情经典。

但随着港片时代的落幕,不少香港导演纷纷进入内地发展,陈可辛也不例外,《投名状》正是他“北上”的第一部作品。

第一次拍这种大制作,尤其是大量纷繁复杂的动作戏,让陈可辛一开始不太适应,光是第一场戏就拍了一个月。

陈可辛因此一度想要辞去导演的职务,但随着后面对整个过程逐渐熟悉,再加上李连杰和程小东等人的协助,陈可辛得以顺利完成诸多大场面的拍摄。

比如片中最精彩的“舒城围攻战”,三兄弟带着手下弟兄与兵力远高于自己的敌人进行死斗,金戈铁马生死搏杀,堪称国产战争戏的教科书。

为了这场戏,剧组花了20多天进行拍摄,从场面调度到每个群演的位置都细致安排,最终拍出了这十几分钟的经典战争段落。

从演员、剧情到场面,《投名状》几乎具备了一部卖座的商业大片应该具备的所有元素,制作方对本片的前景也非常看好。

影片上映后,国内票房最终拿到2.02亿,虽然在当年排在年度票房榜的前三,但和3亿元的投资相比,也是赔得相当惨烈。

之后陈可辛又导演了古装片《武侠》,尝试把武侠片与悬疑片结合,但仍没有得到市场认可,票房再度失利。

直到2013年的《中国合伙人》以5.4亿的票房获得观众的高度认可,陈可辛自此也找准了创作方向。

后来陈可辛又接连导演了《亲爱的》《夺冠》等现实题材的影片,也为自己赢得了“最会拍内地故事的香港导演”的称号。

03、1亿片酬请来李连杰

在影片的3亿投资中,有1亿是作为片酬给了李连杰,创下了当年华语演员片酬的最高纪录。

后来有人问过陈可辛,花那么多钱请李连杰后不后悔,陈可辛的回答很坚决:不后悔。

因为当时正是李连杰的加盟,制作方才放心给了陈可辛那么高的投资,更何况李连杰的加盟也大大增加了影片的市场号召力。

事实上,李连杰在好莱坞已经凭借一系列动作片赢得了一定的地位,后来拍《木乃伊3》时环球公司给他开出了1500万美元的高价。

而且李连杰在本片的拍摄中,不仅协助陈可辛完成了部分动作戏,也奉上了演艺生涯以来的最佳表演。

在此之前,李连杰的身份是“功夫巨星”,观众的关注点是李连杰潇洒利落的动作,对于演技没有过多要求。

但随着年龄增长,李连杰不再单纯满足于靠拳脚赢得观众认可,也开始注重表演细节的精雕细琢。

其实在《投名状》之前,李连杰已经凭借《黄飞鸿2》和《霍元甲》提名过最佳男主角,但都未能有所斩获。

到了《投名状》,李连杰有意弱化了自己最为擅长的动作戏,而是通过更为细腻的情感演绎人物的复杂性。

从舒城之战和兄弟们以死相拼的刚毅,到将结拜兄弟二虎杀死时那场独自饮酒的独白,李连杰把庞青云的野心、柔情与狠辣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很多时候李连杰都是靠着眼神来完成人物情感的表达,因此能拿到香港金像奖的最佳男主角,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时至今日,《投名状》不断上升的评分也证明了本片并非古装大片时代的一部庸作,其对战争的反思和人性的揭露得到了越来越多观众的认可。

当时之所以票房失败,很大程度上因为观众对古装大片的审美疲劳,再加上《投名状》整体基调沉重灰暗,娱乐性不强,票房不佳也是情理之中。

能够证明一部电影价值的是时间而不是票房,真心希望每一部好电影都不会被埋没。(撰文:皮皮虾)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