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消费 陈碧婷
《长津湖之水门桥》领跑的2022贺岁档,激战正酣。
25年前,冯小刚导演的《甲方乙方》作为中国内地第一部贺岁片,取得商业和艺术上的巨大成功。
随后,冯导的黄金时代来临,《大腕》、《手机》、《非诚勿扰》等一系列作品,将之送上“贺岁片之王”的宝座。其背后的电影公司华谊兄弟,也顺势成为五大民营电影公司中的“扛把子”。
不过,2012年之后,冯小刚疲态尽显,电影表现差强人意。华谊兄弟也走上了下披路,核心业务内容制作锋芒不再,多元化业务耗资巨大而未成气候。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被拍在沙滩上。开创了贺岁档大时代的华谊兄弟,最终将飘向何处?
贺岁片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
本来没有“双11”,电商平台们为了让大家多买点东西,“618”、“双11”、“双12”这一个又一个购物节便接连横空出世。
电影市场原来也没有“贺岁档”这个说法,为了让大家多多买票看电影,便造出了这个特殊的行业节日。
贺岁档起源于香港。
彼时,香港电影市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迎来黄金时代,几乎连年都是佳作不断。周星驰、成龙、杜琪峰、徐克等电影人,都处于自己的全盛时期。
于是,电影行业也有意识地在过年期间上映一些应景的电影,主题轻松幽默,突出娱乐性,顺应过年的氛围。
所以,那个时期香港的贺岁片,取名也是同一种风格,《金玉满堂》、《富贵逼人》、《家有喜事》、《福星高照》等等,从11月底放到2月底3月初,囊括了元旦、寒假、新年、情人节等多个节点。
贺岁片的功能,有点像春晚。一个简单的故事,找一堆明星来出演,要的就是热热闹闹;大家买票观影,也就是图个乐。
1995年,成龙的《红番区》作为第一部以“贺岁片”名义引进到中国大陆的电影,在票房上大获全胜。贺岁档开始作为一种类型,代表香港电影对外输出并持续创造商业价值。1996年的《白金龙》和1997年的《义胆厨星》,接连取胜,更是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定位。
总体来说,贺岁片这种电影类型的成功,建立在整个电影行业的繁荣之上。
冯小刚
虽然我们早在1991年便诞生了《过年》这种按照标准香港贺岁片模式来操作的作品,但是,真正在中国大陆提出贺岁档概念并成规模推出贺岁片,还是要靠冯小刚。
文工团退伍转业的冯小刚,1984年在《生死树》中担任美术助理,正式进入电影圈。此后,他在《编辑部的故事》等多部电视、电影中担任美术设计、编剧等职务,甚至还写过小品、相声和歌词,1994年终于执导了自己的处女作《永失我爱》。
1997年,冯小刚开始走向事业巅峰。《甲方乙方》上映,作为中国内地电影史上第一部贺岁片,以3600万元的票房成绩问鼎贺岁档榜首,并获得第2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奖。
王朔式的幽默语言,加冯小刚相声电影的模式,用逗乐取悦观众的姿态,让大家记住了“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3600万票房现在看来不算高,但如果把电影票价差异和通货膨胀算进去,换算到现在也是十几亿票房。
更重要的是,它开创了中国商业电影的先河。非科班出身的电影人们,终于在各大电影厂之外,开辟了新的生产线。
之后,便是属于冯小刚的时代。
1998年-2010年,13年时间,冯小刚电影上映了12部,绝大部分在贺岁档上映,其中11部进入当年的电影票房前三。
1999年的《没完没了》、2001年的《大腕》、2003年的《手机》、2007年的《集结号》、2008年的《非诚勿扰》、2010年的《唐山大地震》,均拿下当年的票房冠军,另外也有3年拿亚军。
最突出的当属2010年,《唐山大地震》和《非诚勿扰2》,帮冯小刚拿下了当年电影票房榜的第一和第三。
电影口碑和商业价值双丰收,让冯小刚成为当时中国最具商业价值的电影导演,“贺岁片之王”。这份荣耀,在中国电影史上,前无古人、后难有来着。
华谊兄弟
如果没有华谊兄弟,就没有冯小刚电影的成功。反过来说,如果没有冯小刚,华谊兄弟创始人王中军兄弟,可能不会走上电影这条路。
1994年,王中军从美国回来,拉着弟弟王中磊一起创立广告公司,通过服务中国银行等大客户,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经人介绍,王中军认识了刚刚通过《甲方乙方》在影视圈小有名气的冯小刚,双方一拍即合,展开合作。
王中军帮冯小刚成立工作室,进行商业化运作,投资冯小刚的所有电影,助其逐步建立起冯氏喜剧的风格。
《天下无贼》、《集结号》、《非诚勿扰》等作品的成功,让王中军的华谊兄弟赚到盆满钵溢,2009年公司登陆深交所成为“中国影视娱乐第一股”,顺理成章。
那个时候,华谊兄弟不到40个亿的营业收入,居然能获得接近10个亿的净利润。公司市值飙升,王中军兄弟一跃而成为影视圈大佬、富豪榜常客。
当然,受益的不只是他们。华谊兄弟上市之前,冯小刚是持有公司2.88%股份的第十大股东。
这还不够。2015年,华谊兄弟以10.5亿元现金,收购冯小刚的东阳美拉70%股权。这家公司成立才几个月,最值钱的就是冯小刚这个IP。相当于公司花了10.5个亿绑定了冯小刚未来5年的商业价值。
不过,次年开始,公司便走上了下坡路,业绩一年不如一年,2018年开始陷入巨亏,连续3年,合计亏损了超过60亿元。
2021年,华谊兄弟靠变卖资产,账面终于实现了微弱的盈利,扣非净亏损仍然高达9.27亿元-9.38亿元。近日,交易所向公司发出问询函,要求详细解释出售资产扭亏的相关细节。
丢失根本
早些年,冯小刚的作品基本都会位列当年的全国票房前三甲。但是,最近10年,疲态尽显,有些甚至连当年的前十都进不了,基本放弃了贺岁档的话语权。
发展到现在,中国电影票房总榜前十中,一部华谊兄弟主投主控的都没有。
2012年,正是冯小刚职业生涯的分水岭。
冯小刚曾在微博上说,“对电影的爱越来越淡,对这样的生活也开始感到厌恶……”那一年,《一九四二》艰难面世,但这部筹备了18年、耗资巨大的心血之作,遭遇票房的滑铁卢。
十几年的黄金创作期之后,冯小刚在《一九四二》之后迎来了5年左右的空窗期,只拍了一部炒冷饭的《私人订制》。
业绩顶梁柱使不上力,华谊兄弟谋求多元化转型,做实景娱乐,涉足互联网业务,加大对外投资。但是,兜兜转转,一事无成,最终还是得回到影视圈。
向冯小刚掏出10个亿真金白银,说明了华谊兄弟重拾这块金字招牌的决心。2016年-2019年,他也的确保持了每年一部的节奏。然而,这些业绩对赌之下交出的作业,口碑大不如从前,商业价值也急速下滑。
5年拍了4部电影,只上映了3部,业绩承诺没完成,冯小刚赔了上市公司2.3亿元。
这么多年,华谊兄弟也想培育其他新导演,比如《前任》系列的导演田羽生,但口碑太过拉胯,确实难当大任。华谊兄弟甚至与贾樟柯合作,投资了此前并不擅长的艺术片,最终的结局可想而知。
公司也想对外拓展海外市场。屡有投资,但回报甚少。最近,华谊兄弟深度参与投资制作的《月球坠落》,票房、口碑双输,更是被发行方狮门影业爆料为主要的冤大头。
去年,公司主投主控电影6部,票房表现最好的《盛夏未来》,3.86亿,在电影票房年度榜单中排名第28。其中的《摇滚藏獒》和《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票房均百万级别。
这个贺岁档,华谊兄弟更是直接不见了踪影。
猫影开放接口API
9663资讯2025-01-15猫影完整应用安装指引
7373资讯2025-01-15猫影公告必看
6444资讯2025-01-15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详情一览
2867资讯2025-01-08从周润发的大哥,到客串《乡村爱情》,他已经不当大哥好多年了
2708资讯2025-01-12中国将拍真人版《银河英雄传说》 计划拍摄三部曲 2020年首部曲公映
2694资讯2025-01-08吴京和樊亦敏相恋,樊亦敏却转身背叛了吴京,而如今的吴京却是她高攀不起的。
2676资讯2025-01-11华晨宇和谢霆锋再次同框后,观众明白他二人的相遇,真好
2667资讯2025-01-14因为害怕番位引战,《雪中悍刀行》的幕后人员竟把事情做到这份上
2547资讯2025-01-11他们饰演了母子后,却在现实结婚了,如今35岁双胞胎儿子超可爱
2450资讯2025-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