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没有撒贝宁的《大侦探7》,“综N代之光”会走向分水岭么?-
自21年的Q4起,《明星大侦探》能否如期开播就成了关注的焦点。
都说做明侦的“假粉”,要比嘉宾们还能发现线索。
等待开播的日子里,“假粉”们掘地三尺发掘第七季相关。在豆瓣暂时性关闭回复功能的档口,为了交流“路透线索”甚至建了份共享在线文档。▼▼▼▼▼
蹲行程蹲嘉宾工作安排,蹲招商会文件蹲工作室变更…...
中心问题只有一个:撒贝宁还会如约第七季吗?
“双北”之于明侦,正如“极限男人帮”之于《极限挑战》,稳定的MC组合不仅是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嘉宾个体对于节目也有无可取代的作用和风格影响。
那么撒贝宁呢?
他是《明星大侦探》的法治理念基石。
从第一季的《请回答1998》一案起,撒贝宁“将救赎发生在游戏”中的冷静理性就与何炅的控场分析,沉浸式共情体验一样,成为明侦无可复制的特色。
2021年是推理探案,剧本杀相关综艺井喷式的一年。但目前已播出的,其反响都远不如已经走过六季的《明星大侦探》。
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双北”这对顶级MC组合的贡献也是重中之重。
带着口碑与热度走过六季,第七季的《大侦探》还是没能等到撒贝宁这位侦探俱乐部会长。
在经历制作团队更迭、改名、主MC缺席后,《大侦探》第七季也会同其他综N代一样陷入“七年之痒”的尴尬吗?
“换汤不换药”的又一季
首发与收官案件都是明侦的重中之重,在过往播出季中,高能案件也大多出自这些“大制作”。
从第三季首案《酒店惊魂》开始,实景录制几乎成了每一季的标配,在后疫情时代的限制下,第七季第一案的“棚内魔法城堡”还是如约搭成。
在嘉宾方面,更是个个“熟面孔”。
既有金桔bot代言人大张伟、魏晨,也有人形剧本检测机张若昀,一向女嘉宾稀缺的配置里也请到了戚薇、杨蓉这两位无论在推理还是在角色扮演上一流梯队的玩家。
曾有评论戏称道,明侦的“内卷”是在逼迫每位玩家成长为全能六边形选手,推理分析,搞笑造梗,一个都不能落下。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几乎每一位老玩家都是“扮猪吃虎”的高手。
甄家连环灭门惨案,再度上演。
在童话学校毕业季的当天,学院的代理主任甄白雪被发现吊死在学校附近的树林之中。
没有脚印、大雪天气、全体“完美不在场证明”。
改了名的《大侦探》,但故事风格还是“换汤不换药”。
抛开错综复杂的爱恨,单从作案手法和时间线上,整个案件的设计又回到了前三季小而精的模式。
关于如何判断死者的死因,节目组与嘉宾之间的双向信任又一次成就了高光时刻。
从第六季撒贝宁提出的盆骨角度鉴定性别到窒息征象,一方面展现了嘉宾们在这方面丰富的知识积累,更是节目在不断改进中对法医学、痕迹学相关基本常识的大胆引入。
真实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缜密和严谨。
曾经非常具有节目特色的常备道具“一喷即晕药”。这种违反常识性的道具虽然有效避免了模仿的可能,但也打破了这种沉浸式推理的体验感。
然而诸如“尸检”、“机关破解”这种对嘉宾有一定逻辑要求的本格推理,如果没有双方绝对的信任和默契,极易造成脱节。
正面案例如第四季《头号玩家》中的照片推论,反面案例如第二季《恐怖童谣》里那把没有血槽的刀。
那么在改名后的《大侦探》7,做得如何呢?
一面沾了血的,湿漉漉的旗子,一般会认为用在什么地方。
是浇水后冻硬成凶器,而非转移尸体的遮掩。
在二讨中,何炅关于谁才是更能把死者毫无防备约出去的人的论断,成了僵持不下的三位嫌疑人的突破口。
在惊叹嘉宾们不断翻转的思维角度和推理模式时,对于写出整个作案手法的节目组。
这份“换汤不换药”,实在难能可贵。
“忧虑而关怀”的新故事
明侦的人文情怀,和高能的推理复杂的机关一样,是其无法忽略的特色。
走到“七年之痒”时,对于明侦发掘题材的能力,观众们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第七季的首发案件聚焦校园暴力显然不如第五季《海上钢琴师》的父子传统关系隔阂、第六季《夜半酒店》的儿童性侵来得震撼人心。
有了第三季的《酒店惊魂》在前,再度提及校园暴力,总会将两者不自主拿出来进行比较考量。
而《童话学院之毕业悸》的“新编”,胜在摈弃我们惯常对校园暴力的印象。
案件中的所有人,都非真实存在的,而是一群玩具的独立意识。他们所遭受的伤痛,全部继承于主人本身的痛苦。
然而玩具的自主意识就像是每个主人悲剧的延续,旁观者依然旁观,沉默者永远沉默。
甚至玩具身上,也继承了主人的世界带来的负面情绪和尊卑观念。
童话原本是最纯洁无瑕的,然而沾染上人类世界的污秽后,就会成为最触目惊心的惨剧。
校园暴力从来不是发生在某一个人身上的跌打损伤,这是一种会扩散的传染病,哪怕是没有受到实质性伤害的人,都会因此留下无法抹去的心理阴影。
《酒店惊魂》里讲的是受害者的同态复仇,而《童话学院之毕业悸》则将视线投向案件里潜移默化里被影响的一生。
这并非是一群玩具们的荒诞童话,而是隐藏在水下的冰山。
在小小的MG宇宙里,每个故事都能投射进真正的现实。
诚然,珠玉在前必定会让《童话学院之毕业悸》被拿出来进行全方位比较,而在作案动机上的无法自圆其说,让这个案件相比较其他的首发大作略显不足。
但在定档前的大起大落后,似乎也在昭示着面临七年之痒的“大侦探”,在常驻MC变动后,又一次走到了岔路口。
情怀并非一成不变,而如何推陈出新,就需要节目组接下来的见招拆招了。
高口碑综N代大变动后的未来走向,《大侦探》的后续或许会成为极重要的参考。
©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