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走到第三季,《见字如面》找到初心和创新之间的Balance了吗?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0-19   浏览次数:194

但每一档季播节目,做到第三季的时候都万分不易。单纯的「让讲述人朗读书信、让品读人鉴赏书信」的模式,在从未忘记初心、保持着节目质感的同时,也同样面临着使观众审美疲劳、热度下滑的问题。

虽然豆瓣评分在不断走高,可是打分的人也越来越少

一季季的节目看下来,《见字如面》的确做出了许多改变。舞美风格的迂回更迭、节目框架的不断调试等,的确看到了节目组的诚意。但是仍然不得不说,这些变动依旧是细枝末节的缝缝补补,而颠覆性的大变动尚未出现。那么我们就先来从制作的角度,来看看《见字如面3》作出的哪些改变。

《见字如面》在模式上的迂回试探

《见字如面》在模式上的变量,主要有主副舞美的设置及衔接、信件之间的关联度等方面。节目组几经尝试,提取了第一、二季的成功之处,而在徘徊之后打造了第三季的模式。

(一)信件之间的关联和选取

主持人的这种切换,让观众的情绪变得起伏不定

而当节目走到第二季和第三季,便马上解决了明晃晃的信件之间的关联问题,采取一期一个主题的方式去串联所有信件。并且为了使得现场和正片观众都能更好地理解信件主题,还在每封信件之前增加了对于信件的故事背景介绍。

《见字如面》第二季

突然被cue的《见字如面》第三季

(二)内外场的舞台设计

作为一档大气沉稳的节目,舞美一定不能太华丽动态而喧宾夺主,也不能色调沉闷压抑地传递出暗黑气质。《见字如面》的舞美在每一季都在改变,而保证舞台与节目整体品性气质的吻合。

第一季的朗诵区舞台为环形,并且与朗诵人距离较近,传递出团团围坐听长辈讲故事的感觉。第二现场的解读区与朗读区靠玻璃墙相隔,很容易让人带入导演监控室的设定,使得解读区的高层视角更加自然。

《见字如面》第一季朗读外场舞美

《见字如面》第二季解读区舞美

节目走到第二季,两区舞美均有较大的改头换面。朗读区不再是团团围坐的席地之感,而是在正襟危坐的礼堂朗读信件。内场的解读区也不再只有铿锵三人行,而设置了许多观众座位,将三位解读者围绕并提出问题。

第二季《见字如面》的朗读区舞美

第二季《见字如面》的解读区舞美

可是庄重感难免传递出距离感。节目本身就具有着拒绝轻浮的性格,将第一季平易近人的舞美升级为宏大神圣,使得这个节目在视觉上更不接地气。同时解读区所设置的观众,难免会使解读嘉宾增添一分被偷窥的不自然,解读时的观点和状态多少会受到一定影响。

《见字如面》第三季朗读区舞美

《见字如面》第三季解读区舞美

不过节目的舞美依旧在这一季有微小的创新之处。朗读区舞美也不再像之前一样空空荡荡,而在嘉宾朗读的背景上放上一些PPT起到更大程度的说明作用,实现对于气氛的烘托和知识点的补充。

起到解释的幻灯片

第三季再次回到第一季的舞台设置上,节目组一定经过了仔细斟酌,在庄重感与接地气之间选择了最佳的临界点。若是节目继续做下去,依旧可以沿用这个成熟舞美模式,实现节目性格的通透贯彻。

(三)第二现场的流程设置

第二季《见字如面》,解读区的观众提问

走到第三季,节目组也意识到了第二现场设置观众的不必要,取消了第二现场的现场观众提问,使得第二现场的作用又回到了第一季的主体框架。不过第三季更换解读区内场主持人为陈晓楠,并且比第一季的解读嘉宾更换得频繁许多,通过解读嘉宾而增强节目气质的流动。

总之,若把《见字如面》系列打包作为一个整体,那么第三季所作出的模式改变则微乎其微。虽然文章开头所说的热度下降是“固守”的一体两面,但节目组可能也是有意为之而不愿再做加法而“哗众取宠”。

《见字如面》等文化类综艺的Balance

第一,节目的高门槛和较快的代入感之间的平衡。这类文化类节目的确和普通人的生活距离比较远,所需要交代的背景知识也很多,的确不助于观众形成较快较强的代入感。并且赏评人之间的碰撞又往往会激发出新的知识点,观众们自然又会被密集的信息砸得云里雾里。

文化类综艺成为爆款的背景,是快综艺这种大鱼大肉的视觉冲击泛滥,文化类综艺作为调和的“清炒时蔬”进入大众视野的,自然会给观众以清新而新鲜的感觉。随着文化类综艺大幅进军观众视野,观众逐渐开始习惯一盘盘的素菜之时,时蔬本身的珍贵性就在降低,不再成为某些动机不纯的观众自我吹嘘标榜的素材。从爆款综艺退化到其暂时“命中注定”的垂直类综艺,服务于真正喜爱此类综艺的观众才是应有之态。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