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杜江的第二次成名:撤离小荧屏,转型“演员”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1-24   浏览次数:164

文 | 光希 谷雨

中秋档上线的《烈火英雄》则赚足了观众眼泪,杜江出演了消防队队长马卫国,人物形象很立体,既有对竞争对手憋着一口气的较劲,又有作为队长、战友在火灾险情中的责任和情怀刻画,而父子线为马卫国的角色升华又添上了温情一笔。

国庆档两部影片《中国机长》《我和我的祖国》中,他分别饰演了两个不同的“硬汉”形象,一个是临危不惧的民航英雄,一个是时代关键时刻香港回归中的升旗手。前后两个英雄人物形象的刻画,在群像戏剧的包裹下,杜江身上的正气愈发明显。

当85生还在为角色、戏路找型的时候,演技不差的杜江则已经放弃了小荧屏,凭借中国电影时下正流行的“中国故事”东风,逐渐走红。

杜江主演、参演电影豆瓣评分

《红海行动》之后,杜江逐渐将视线瞄准了“中国故事”,演绎的是正气睿智的硬汉形象,在今年博纳影业推出的“中国骄傲”三部主旋律影片中均有角色出演。据了解,杜江一直积极接触各类角色,主动转型。

从好爸爸人设到电影咖的跃迁

从综艺咖迈向电影咖,杜江是一个典型。这当然不是说他从综艺出道,而是因为他凭借综艺走红。

杜江和郑恺、陈赫一个宿舍,三个人中杜江成名最晚,三个人身上都有“综艺咖”的标签。

他近年来的百度指数,在《爸爸回来了2》和《爸爸去哪儿5》播出期间内达到最高峰值点。

在接受时尚媒体采访时,杜江也曾表示自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演艺路线,“一个演员能找到某种类型的角色被大家认可,已经非常不容易。”

从萌文化到英雄文化过渡之间,杜江身上显现的是小圈层到主流文化的跃迁,受众群体也在年轻人到老中青之间实现了大幅度扩张。今年7月在上海,他还参加了国际顶奢品牌PRADA首次在国外举办的时装秀。

2

撤离小荧屏

然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杜江也经历过一段小荧屏的“阵痛期”。

有意思的是,这两部剧都是以霍思燕为大女主,面向的是女性受众群体,杜江在里面起到的是“绿叶”的作用。从这期间内观众对于杜江播映作品的评价来看,作品的内容与口碑并不可观。观众反映,剧情内容的质量不达标,部分演员演技尬,这些因素大幅降低了观众的观剧体验。

作品市场反馈平平,亲子真人秀影响力更大,杜江的演技在当时并没有得到重视,这也是他在电视剧的发展上并不顺利的原因之一。杜江的事业重心逐渐偏向“家庭亲子”的轨道,但当时颁布的一道“限娃令”,又堵住了杜江在小荧屏上的另一条路。

这意味着,靠亲子真人秀发展演艺事业的路走不通了。

而凭借儿子和亲子综艺,第一次走红的杜江在这一时期内,还有一部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播出。相比之下,作为演员,他在电视小荧屏领域的发展更加举步维艰。

戏剧的是,在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中,杜江饰演的是当时社会里一个没见过世面,却有着要上位决心的小人物,凭借演技刻画在众多角色里被观众看到了,他第一次把自己从“嗯哼爸爸”的标签中解救了出来。

之后的网综《爸爸去哪儿5》让杜江彻底走进了年轻一代,但“演员杜江”却总是晚“嗯哼爸爸”一步。

电影《红海行动》播出后至今,杜江再未出演过电视剧,而是一直以不同的角色活跃在大银幕之上。由此推测,当时的杜江在娱乐大环境和自身外形等条件的两方作用下,乘着《红海行动》的势头,开始逐步撤离小荧屏。

这个“撤离”,恰好搭上观众对于中国电影内容需求变化关键时刻的“东风”。中国电影圈子里开始盛行一种思想:“讲好中国故事,是中国电影核心竞争力。”

从这个节点起,中国电影更加以讲述人物故事、传递人物精神为重心,同时在“故事怎样讲”的艺术表达上也做出各种创新,部分中国电影的质量大幅提升。也因此,观众的审美逐渐发生转变。

3

找“型”,成为演员杜江

身为演员的杜江同样占了这个时期的红利。前期有林超贤导演、张译主演的《红海行动》,王小帅导演、王景和春咏梅主演的《地久天长》,再到近期的电影作品《烈火英雄》《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

这给了杜江更大的展示空间。

经过多部电影和角色的“洗礼”,杜江的“硬汉”形象逐渐被观众认知,受众圈层扩大了,由原本多集中在年轻女性群体的受众范围,扩大至男性及更广的年龄层。新的观众群体对于杜江的需求,开始转变为其身为一名演员,能够通过角色为观众带来的情感共振及对现实层面的思考。

不过一个难题是,到目前为止,杜江的银幕角色依旧是配角居多,没有独自担起过一部大制作,这也是留给演员杜江需要完成的一道证明题。中间考验的,除了领悟力之外,更是他的演技、运气,以及对自我职业发展的认知。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