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内容升级,后链缺位,《中国达人秀》类IP如何二度进化?-
在现有内容升级的条件下,完善产业链的前端和后端是破题之道。
文 | 若谷
复苏老牌综艺,是基于前期内容所积累的忠诚观众群体,以新的节目模式来释放原本沉淀的节目品牌价值。继《中国梦之声》《妈妈咪呀》之后,《中国达人秀》是东方卫视第三档重回大众视野的节目,同时也是今年继《巅峰之夜》《百变达人》之后的第三档达人类的节目。
如今第六季升级归来取得不错的效果,而明年的第七季又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作为一档长寿的达人类综艺,本篇就以《中国达人秀》为样本,来看该类综艺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的进化。
保守与升级
大众草根文化探寻新边界
从目前播出的节目来看,达人所展示的才艺不仅仅是舞台表演的形式,甚至还有户外表演。
尽管有芒果TV曾移植了《超级女声》与《快乐男生》《爸爸去哪儿》多个湖南卫视培育了经典IP这样的先例在前,但卫视平台重新打造经典IP实属罕见。东方卫视在《中国达人秀》之前,便在升级经典IP这一维度已有成功的经验。
这样的季播节目通过主题化的形式,承载着截然不同的节目内容,经年积累将会形成同一IP下的内容矩阵,深化节目品牌价值,而下一季的《中国达人秀》在模式上又会作何升级,目前不得而知,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中国达人秀》所要做的不仅仅是模式升级。
2
极致素人生存方式多元化
节目后链打造是关键
在过去,平民类的选秀节目在节目结束后,由于平台节目品类相对较少,资源未打通,成名的选手大都处于游击战状态,缺少优质曝光机会,无正统的发展规划体系。在《中国达人秀》消失的五年里,从这一舞台上走出的草根达人境遇不尽相同。
除此之外,在当下还存在一大问题:《中国达人秀》必须要靠达人来撑起内容和话题度,但达人们真的还需要《中国达人秀》吗?
如果说,圈层节目是精英文化的汇集地,短视频成为平民手艺人的出口。这群身怀技能的达人纷纷涌入了互联网平台,以拍摄视频、直播等方式成为了某一领域的KOL,俗称“网红”,比如三农领域有华农兄弟、在美食领域有美食作家王刚、古风领域有李子柒,还有成立了papitube的papi酱,都获得了大量拥趸,且有了不错的变现渠道,接地气的草根文化已然蜕变成为时髦的网红文化。
在内容形式、渠道资源、选手资源、观众审美等发生市场巨变的现实情境下,以达人文化为主体的《中国达人秀》再出发,面临着更为艰难的境地,但在危机中也存在转机。
后链缺位是以《中国达人秀》为首的达人类节目存在的普遍现象,在现有内容升级的条件下,完善产业链的前端和后端是破题之道。
▼
THE END
©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THE END